1912年7月12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闻临时教育会议竟删美育。此种豚犬,可怜可怜!”我所看到的谈及这个问题的论文等均以此为根据,认为临时教育会议决定删去美育,这使鲁迅感到极大的愤慨。如钱稻孙就说:“关于临时教育会议。我……没有参加……在会议上也曾议论过美育;可谁也不懂美育究竟该怎么办,所以就删除了。当时我和鲁迅都很惋惜。”(见《鲁迅研究资料(4)》,第212页)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临时教育会议是辛亥革命以后的第一次中央教育会议,于7月10日开会,8月10日闭会;鲁迅以部员资格出席部分会议。关于“删美育”,他只说是“闻”,是听到有人这么说。根据《临时教育会议日记》等文献,7月12日以前的会议,均无关于“删美育”的记载,而以后讨论通过的各项提案,也没有删去美育的事实。例如“部令第十二号小学校令”,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图画、唱歌等课。又如7月18日,会议讨论教育宗旨案,该案即强调“道德教育,以实利及武勇两主义济之;又以世界观及美育养成高尚之风,以完成国民之道德”。19日通过该案时,还强调:“美育一层,加入中、小学校、师范学校教则内,俾知注意。”(《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303页)会议上自然有争论,例如审查“小学校令案”时,“有谓‘道德教育’四字须改为‘德育、美育’者,有谓‘并其生活’之‘其’字应改为‘公民’或‘国民’者,颇费讨论”。又,在“小学校令”中,规定初等和高等小学校,遇不得已时,唱歌等科目可以暂缺(据《教育部令》第二册),这是不得已时(如缺乏师资等)的办法,和删去美育不是一回事。
又,有同志说:蔡元培提倡美育,蔡辞职而范源濂任教育总长,就删美育了。这也不完全符合实际。据查,蔡元培是6月底提出辞职的,到7月14日才正式得到批准。所以,在临时教育会议的开幕式上,他还以教育总长的身份发表演说。至于范源濂,在蔡任总长时,他任教育次长,到7月26日,他才被正式任命为教育总长(据《教育部编纂处月刊?本部纪事》第一卷第一期)。
因此,根据7月12日的日记,我们只能说鲁迅很重视美育;他的“闻”,只是传闻,并不是准确无误的消息。我们不能据此得出临时教育会议真的做出了删去美育的决议的结论。
(原载《思想战线》198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