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7月19日文/邱立本在八年抗战的危难时刻,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点燃了理想主义的火炬,照耀着痛苦的黑夜。文化是纪念抗战胜利的秘密武器。在八年抗战的漫漫长夜中,如果没有中华文化力量的支撑,就看不到黎明的来临。因为只有在危难的时刻,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点燃了理想主义的火炬,照耀着痛苦的黑夜。在军力处于绝对劣势,在综合国力、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都远远落后日本之际,在西方列强还被欧战羁绊、无力支持中国的时刻,中国基本上是靠那一口文化的真气,撑着国家不倒下去。这也是因为日本与国际看衰中国。在开战之初,日军挟压倒性的兵力,扬言三个月亡中国,在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论述中,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是一个落后与羸弱的国度,需要日本的文明教化。 但这也激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弹,中国人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奋起抗战,知识界也投身在笔锋对抗刀锋的洪流中,保住中华民族的元气。西南联大就是知识界的精神家园,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中,始终弦歌不辍,培养了中国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训练出中国“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邓稼先、赵九章等人,而在人文学科方面,哲学系的学生殷海光日后成为自由主义的先锋,影响台湾一代知识分子。也是在西南联大的校园中,从北平逃难而来的历史学家钱穆对国运充满忧患意识,他开始写作《国史大纲》,深信...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7
浏览次数:1446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7月19日文/张殿文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抗战史的最新争论也冲击两岸。台湾出现反对庆祝抗战胜利的声音,折射统独裂痕;中国大陆提出的“东方主战场”说法,与台湾官方不同调。但无论是台湾的“台独”主张,或是大陆说的抗战“正面战场”,都要面对“中华民国”地位的关键问题。北京不能否定国军是八年抗战的主要力量,扬弃八路军是抗战“中流砥柱”的说法,才是客观面对历史,争取民心。在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抗战史的最新争论冲击两岸。台湾内部出现不少反对庆祝胜利的声音,反映了台湾一些亲日、或是对“中华民国”抗战冷漠的史观,折射台湾社会的统独裂痕,而中国大陆方面,大陆对外提出了“东方主战场”的说法,与台湾官方的说法并不同调,也显示两岸在国号的问题上,仍然陷入了模糊地带。尽管竞逐“总统”的洪秀柱最近提出要求大陆承认“中华民国”的主张,倡议“一中同表”,至今未获大陆积极反应,在两...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7
浏览次数:1650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7月12日文/王丰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著名蒋介石研究专家王丰推出新作《蒋介石在松沪战场——从忍辱到复仇》,描述蒋介石当年在这场重要战役的决策和部署过程,蔡炳炎、姚子青执行蒋介石死命令,壮烈殉国。(编者按:这是著名蒋介石研究专家王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最新力作的书摘。原书名为《蒋介石在松沪战场——从忍辱到复仇》,现摘录开章精华部分)一九三七年那场淞沪战壮,死伤极为惨烈,故被战史学家称之为血肉磨坊战争,甚至被譬喻为中国版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dun)。根据抗日名将孙元良将军生前表示,他曾经到日本阅览日本军部保管的文件与战史档案,日方记载我军遗弃在阵地上的尸体往往是日军的二十倍以上。松沪会战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一场抗战的战役,九十天内,国军伤亡十八万人。日军伤亡仅五万人。抗战八年,国军伤亡官兵三百二十一万,加上平民在空袭、屠城、逃难途中惨遭屠戮或者饿死病死冻死的,共计伤亡三千二百万人。这笔血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淡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华北点燃了卢沟桥事变的战火,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开始更加明目张胆对中国发动疯狂的侵略。这时,全国的注意目光都往南京的蒋先生身上聚焦,究竟蒋介石有没有下定抗日的决心? 蒋会由于是否该应战从一九三七年七月...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7
浏览次数:1626
目录一、何雷:抗战胜利奠定中国大国地位二、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三、全民抗战是百年沉沦中的民族觉醒四、抗日战争对民族复兴的历史启示五、抗战胜利开启民族复兴征程六、中共在抗战中国际视野开阔七、南京保卫战在战略上的得失八、衡量国共抗战表现要用两把尺子九、抗日战争中的军事谋略运用十、姑息纵容日本军国主义遗患无穷十一、全民参与是抗战胜利的法宝十二、毛泽东对抗战的预见意义非凡十三、抗日战争胜利十大经验十四、滇缅战场拉开中国反攻序幕十五、抗战胜利 一些痛点仍需反思十六、毛泽东抗战军事理论影响深远十七、为何说共产党是全民抗战旗帜十八、中国抗战是世界性抗战十九、游击战为何能撑起抗战“半壁江山”二十、两岸须共同铭记抗战历史二十一、“十四年抗战说”蕴含多重意义二十二、比战争更早打响的战争二十三、鲜为人知的中共海上抗日斗争 二十四、精神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0
浏览次数:1595
来源:《明报专讯》2015年7月17日日本安倍政府强行在国会通过新安保法案,改变日本的和平国家道路;新法案是由专守防卫政策,一百八十度的变为可以对外用兵。以日本侵略往绩和模糊史实、推卸战争责任的做法,现在竟然可以出兵他国,这个国家对本地区以至全球的和平将构成什么冲击和影响,难以估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讳言新安保法案有助于应对包括中国崛起的挑战,对于这般心态的日本,中国的温良恭俭让是不是已经过时?北京应该针锋相对,并做好宿敌再次来犯的准备。安倍逆民意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剑指中国日本的新安保法案,除了学者纷纷表态指其违宪之外,主流民意也强烈反对。日本多家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近六成日本民众反对新安保法案,八成民众认为国会审议草率,对法案无法理解。另外,安倍的民望显著下滑,反对他任首相的比率已经超过支持度。不过,安倍背逆民意,坚持强推新安保法案,利用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议院占逾三分之二多数的优势,强行通过法案。安倍对改变和平国家道路之志在必得,可说是不惜一切后果。二战之后70年,日本和平宪法被新安保法案彻底颠覆了;其宪法第9条规定日本实行「专守防卫」国策,可是在新安保法案通过之后,即使日本没有直接受到攻击,仍然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名义而对其他国家动用武力。因此,安倍绕过修宪搞新安保法案,实际上使宪法第9条变得名存实亡。这意味着,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持,参与...
发布时间:
2015
-
07
-
18
浏览次数:1232
来源:《明报专讯》2015年7月10日日本众议院昨表决通过政府安保法案前,首相安倍晋三(中)听取在野党反对通过新安保法案的发言。(新华社)7月10日,正在出席金砖五国峰会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已正式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9月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纪念活动。令人意外的是,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安倍也正考虑9月初访问中国。消息称,安倍可能有技巧地避开9月3日阅兵日访华。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日本自5月以来对中国的强硬姿态有愈演愈烈之势。7月2日,朝日电视台报道,防卫省将会在8月出版的《防卫白皮书》使用罕有强硬措辞,指责中国近期在南海的填海造岛行为。无独有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6月罕有地就南海问题指责中国,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辞反驳。在之前一周的G7峰会上,安倍也突出指责中国在南海破坏国际行为准则,意图制造中国正在用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国际舆论。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安倍政权的对华外交?2014年11月首次习安会后的中日关系真的从本质上得到改善了吗?为什么日本一面在和中国改善关系,另一面却在国际场合制造围堵中国的国际舆论?对华外交每与安倍内政挂钩日本时事通信社资深政治记者田崎史郎在2014年著作《安倍官邸的真相》中指出,安倍在历史认识上虽然和日本右翼走得很近,但其政权本质是现实主义保守派。保守派,意味着其在历史问题上和中国,甚至与美国存有内在价值冲突。但基于国内政治...
发布时间:
2015
-
07
-
18
浏览次数: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