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信报财经月刊》2014年6月——彭文生阐释“后红利时代”经济改革内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释放的“红利”,出现见顶回落。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在“后红利时代”,要解决人口结构改变、收入分配差距和房地产泡沫三大经济难题,改革是根本出路,目的是提高效率、改善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彭文生3月18日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中,开宗明义地说:“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要达到7.5%的增长目标,应该有难度;短期增长放缓,是结构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增长潜力要靠效率的提高。”中国经济面临三大难题他解释,今天的中国经济,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问题:“第一,人口结构改变。15至64岁的劳动力增量,2003年增加了1400多万人,是一个高峰,2013年增加不到400万人。劳动力减少时经济放缓的根本原因。另外,劳动人口平均年龄也在增加,1990年最大的组别是20至24岁;2010年最大的组别是40至44岁。然而,社会经济的创新和进步,更多需要靠年轻人;没有年轻人,哪来的创新呢?”收入分配不能劫贫济富第二,彭文生指出,收入分配差距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不平衡,那么,...
发布时间:
2014
-
06
-
04
浏览次数:1658
转自《信报财经月刊》2014.06作者:宋錚、趙揚假設美國和中國GDP今後以2%和6%的速度增長,中國GDP到2040年代會超過美國,但中國軍事資本要超過美國則要等到2050年以後。本刊約稿,讓我們談談當前中國經濟最大危機,儘管未曾寫過媒體文章,我們也有心嘗試一下。不過,中國經濟固然困難重重,但總體上講依然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我們想談談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國的軍事擴張。局外人霧裡看花,局內人諱莫如深,整個國家正在莫名其妙地“被軍事化”。安倍阿基諾喊“狼來了”!中國的崛起在改變世界格局。經濟崛起不會造成直接威脅,軍事崛起的含義就不一樣了。每次人代會通過政府預算,西方媒體都會報道,重點突出兩位數的軍費增長。一些政治人物也推波助瀾,比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熱衷宣講中國的強大,中國軍費增長使他外交演講的最愛。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也不例外,頻頻引用中國軍費的那些數字。那些數字能量不小,與中國有關的摩擦因此被“缺省”視為中國的單方面挑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些數字。2013年中國國防開支增長了10.7%,而美國則略有下降。乍一看,中國的軍事野心一覽無遺。但是,一個國家的國防開支主要由其經濟水準決定。比如收入增長一定帶動軍事人員費...
发布时间:
2014
-
06
-
04
浏览次数:1172
转载自2013年4月12日《信报》 文/占飞 2012年,瑞典国王把“斯德哥尔摩水资源奖”的奖状颁发给总部设于斯里兰卡的“国际水资源管理学院”(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代表Colin Chartres。这是教科书食古不化的“常识”:地球的水陆结构大致是“三分陆地七分水”,不错,地球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必须明白,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而且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山之中,人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只有105万亿立方米。水资源、土资源与粮食供应息息相关,水资源恶化,土质也随之恶化,粮食供应便出现危机,故此,全球有超过十亿人饱受饥饿威胁,超过二十亿人面临粮荒而营养不良,与此同时却又十五亿人营养过剩,全球粮食从收成、加工、消费、逾期而变成所谓“厨余”,有超过三分之一被白白浪费。悲观水资源这就难怪世界银行招揽了大批环境专家、气候专家和水资源专家,因为环境、气候与水资源俱扼住财富的咽喉,世界银行的经济顾问歌迪亚•萨多夫(Claudia Sadoff)说得好:“水资源问题正是一个...
发布时间:
2014
-
05
-
29
浏览次数:1047
《天宫很美但也要面对人间》占领华尔街需要知识力量新帝国主义的卡扎菲悲剧
发布时间:
2014
-
05
-
29
浏览次数:1295
《研讨会介绍》《明亡的教训——兼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大部制改革要压缩部门利益的广度和深度》《天坑与池子——推动「城镇化」是倒果为因的伪命题》《上行受阻的穷二代现象中国经济转型绕不过的坎》《“八十年代”的出场与返场》《中共高层智囊内部讲话曝光施芝鸿透露18大报告起草内幕》
发布时间:
2014
-
05
-
29
浏览次数:1024
文章摘自:21世纪经济报 2013-5-13 文:叶一剑;刘玉海本报记者 叶一剑 刘玉海 北京报道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认知和讨论中,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观点是,从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迫切性,以及规划本身的科学性来讲,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一个国家战略的提出,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一项决策。但是,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中,科学性本身很多时候并不能保证规划的现实推进和落实。 所以,哪怕是在最近包括十二五规划、十八大报告等最重要的战略文本进一步明确了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视以后,很多人对规划在接下来的推进和落实,依然表达了很多乐观的判断。 作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起草的主要参与者,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告诉记者,对主体功能区这么多年在中国的落实和推进情况,依然在其预期之内,并对未来规划进一步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表示乐观。 在我们的采访中,樊杰系统地分析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的问题,并对我们的一些质疑提出了回应。比如,在我们看来,考虑到最近几年我国出台一系列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主体功能区规划所确定的空间格局形成了切割之势,那么,这是否会使得我国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中国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中,主动腾挪的空间已经不大。 在樊杰看来,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内,任何一种好的规划和思想,期望短时间内马上就见到很好的效果,那是不现实的...
发布时间:
2014
-
05
-
29
浏览次数: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