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日本·琉球
——对甲午战争的另一种观察转载《参考消息》3月31日第11版即使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中日甲午战争也可称得上是一场规模大、影响大的局部战争。在这场较量中,日本“以小搏大”却能完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达成了战术的速动,更实现了战略的速决。日本的战争决策速度、力量动员速度、部队机动速度都远远快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关键性的作战均是速战速决。1894年6月2日,日本做出入侵朝鲜、与清军开战的决定,3天后就成立了战时大本营。日军攻占平壤仅用两天时间,突破鸭绿江防线只用3天时间,著名的黄海海战持续5个多小时。从战略上看,作为一场改变两国命运的战争,战场从朝鲜半岛一直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还包括黄海、渤海广大海域在内,可是整个战事前后不过9个月的时间。试想清军如果能跟日军打一场战略持久战,以当时日本的条件恐怕很难撑过三五年。其实早在1874年,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中日两国如果发生战争,“我求利在于速决,彼求利在于缓慢”。真可谓胜负快慢之间,日本靠快、靠速决赢得了甲午战争。可为什么日本能快、能速决呢?透过甲午战争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中日两国社会的散与聚、体制的重与轻、文化的闭与开,以及由此带来的两国战争动能的大小之差和两国转身近代的拙巧之别、拥抱变化的拒迎...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8
浏览次数:887
转载《参考消息》3月28日第11版甲午战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李鸿章避战求和说”、“战略战术落后说”、“日本间谍猖獗说”等。其中流传很广的是北洋海军腐朽不堪,军纪败坏,训练废弛,不堪一击,是导致甲午海战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这种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它符合历史的实际吗?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原历史的真相。“腐朽说”的三大依据后人立论北洋海军军纪败坏主要有三大史料依据:其一,1897年姚锡光编撰的《东方兵事纪略》。其“海军篇”说:“丁汝昌本陆将,且淮人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琅威理去,操练尽弛。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这被视为北洋海军腐朽的“铁证”。由于《东方兵事纪略》被时人推崇为记述甲午战争的权威著作,所以姚氏观点不胫而走,屡为后人引用。1901年,清官员刘锦藻编写《清续文献通考》,就沿用了《东方兵事...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8
浏览次数:781
转载《参考消息》3月27日第11版直至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廷才逐渐认识到重点防御北洋的必要性,开始在环渤海地区加强战备建设,图为旅顺水雷制造所内部。(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宣传部供图)19世纪中叶,在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后,清王朝的国防体制已经走向崩溃。调整、重建国防成为清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清廷先后两次对国防基本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此推动晚清国防实现了转型,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亦因此而发展。“海防塞防并重”战略破产19世纪60年代中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出现暂时缓和的背景下,清廷开始关注国防重建问题。经同治一朝十余年的踯躅,1874年由日本侵略台湾引发的东南海上危机,再次警示晚清统治者重构国防体系的紧迫性。清廷始以集合重臣疆吏会商国家防务的全新形式,对国防方略进行调整。晚清统治集团关于国防问题展开的讨论共有两次,前后相隔10年。两次所议侧重不同。1875年的“国防议”是首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此次重点在于重新确定国防重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国防方针。1874年11月5日,在与日本签订《台事专条》的第5天,总理衙门奏上专折,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项应对之策,请饬下各有关督抚筹议。第一次国防大讨论由此而起。清廷内外重臣分别...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8
浏览次数:765
转载《参考消息》3月26日第12版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使当时的清王朝进一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且它还从信心上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反思甲午战争,可以发现在惨烈战争场面的背后,隐藏着一批几乎无所不在的日本间谍,他们搜集的情报对战争的进程,甚至战争的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前全方位搜集中国情报早在甲午战前,日本军部就不断向中国派遣大批特务间谍,组成庞大的间谍情报网,千方百计地搜集有关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山川、风俗人情等各方面情报。第一,间谍机构名目繁多,分布地域广泛。“玄洋社”大约是最早在中国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组织,其“实绩”之一,是1884年在上海昆山路建起的东洋学馆。1886年,甲午战争前日本在华最庞大的间谍机构乐善堂在汉口成立。乐善堂以经营眼药水、书籍、杂货作为掩护,逐步将触角伸向中国各地,相继在北京、长沙、重庆、天津、福州等地建立了众多分支机构,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并把触角伸展到中国的广大农村。这个间谍网对中国风土气候、人情风俗、农工商业、金融、运输、交通等内容进行精心调查并作好详细记录。日本在华另一个重要间谍机构是日清贸易研究所,设在上海英租界内,名为促进清朝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实则是一个以...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8
浏览次数:726
转载《参考消息》4月11日第11版本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自3月3日连续刊发以来,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本系列报道结束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空军上将接受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和《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的采访,就甲午战争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报特刊登此文作为本系列报道的收官之作,以飨读者。记者:请您谈谈对甲午战争的看法。刘亚洲:习主席说,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两个国家命运的战争,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再往大处看,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一、制度刘亚洲: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6
浏览次数:1863
转自参政消息2014年2月19日 第11版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文殊”快速核反应堆,日方称武器级钚主要用作快速反应堆核燃料。1月26日,共同社援引日美政府人士透露的消息报道称,美国政府正要求日本归还300多公斤钚。报道说,美国在冷战期间把这批放射物质交给日本用于研究,其中大部分为武器级钚,理论上能够制造出40至50件核武器。这一消息在日本主流媒体似乎波澜不惊,但在日本网络上却引起很大反响,留言和评论不绝于耳。日方消极对待归还据报道,这些钚是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位于茨城县东海村的快中子反应堆(快堆)的临界实验装置作为核燃料使用的。实际上,从2010年主办首届核安全峰会前后,美国就开始对这331公斤钚密切关注,要求日本归还。而日本迄今为止一直坚决反对归还,认为这些钚对于快堆的研究非常必要。但是在美国的多次要求下,日方不得不屈服。从去年开始,日美间开始正式协商归还的可能性。美国希望能够以今年3月于荷兰举行的第三次核安全峰会为契机,就归还达成协议。共同社还透露,日本通过对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进行再处理,共拥有约44吨钚,但是日本政府专家指出:“与研究用的钚相比,这些钚杂质非常多,无法用于快堆研究。”共同社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由于日本进入零核电状态,尚未看到日本有钚的消费前景,美国政府也对日...
发布时间: 2014 - 04 - 15
浏览次数:1268
96页次11/16首页上一页...  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