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东南亚·海外
(1)《抗议不平等成为全球化趋势》(2)《经济模式再思考》——陈志武(3)马克思再度星光璀璨
发布时间: 2014 - 05 - 30
浏览次数:1036
转载《参考消息》 3月23日 第3版据参考消息23日报道,【俄罗斯《导报》3月21日文章】题:普京总统的克里米亚自白(作者俄罗斯“雨”电视台台长米哈伊尔·济加里)普京有关克里米亚问题的讲话更像是自白或是高水平的心理分析独白,世界政治史上未曾有过。总统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对欺压者指名道姓,坦率地谈到自己对历史和未来的看法。从字里行间可以读懂更多东西:谁是普京的朋友和学习的榜样,俄罗斯总统15年中都有哪些转变。“俄罗斯真诚地希望与西方同行对话。我们经常建议在一切关键问题上合作,提高信任水平,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平等、坦率和真诚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回应。相反,我们一次次地受骗,背着我们通过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些话语都十分准确地表达了普京的内心屈辱。试图获得美英好感14年前普京有完全不同的表述。2000年3月,普京作为总统候选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很难说,他是否真的相信这样的前景,但他明显想获得西方同行的好感。普京的第一位朋友是布莱尔。2000年3月布莱尔飞往圣彼得堡到代总统普京那里做客。普京带布莱尔去玛丽娅剧院,并说,他们是同龄人又是同...
发布时间: 2014 - 05 - 07
浏览次数:1189
文章转自:《香港文汇报》2013.04.10张琏瑰教授接受本报专访。马静 摄近日,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全球瞩目。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朝美双方行动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一旦发生战争,双方胜负几何?中国对朝政策是否会调整?著名朝鲜问题专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认为,战争一触即发,朝鲜发动战争的可能性高达七八成,中国需要调整对朝偏袒的政策,不排除美国希望借机彻底解决朝核问题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向本报记者表示,此番朝鲜半岛动荡局势确实是停战60年以来,最紧张也最接近战争的一次。他分析,朝鲜此次是「玩真的」,真有战争的冲动,朝鲜发动战争的可能性高达70%至80%。张琏瑰认为,朝鲜此番行动的真正目的,并非如外界猜测的只想与美国谈判,寻求援助承认「有核国家」这么简单,而是企图通过战争实现统一。武力统一表述 由来已久通过对朝鲜近一两年来的表态和举措的系统观察,张琏瑰说,近两年来,朝鲜企图通过战争实现国家统一这一点从不掩饰,所有领导人讲话、政府文件,乃至一些官方权威媒体发表的文告,都表明了这一点。朝鲜就是要通过一场战争,谋求国家统一。张琏瑰指出,2009年5月,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之后,朝鲜正式宣布其成为有核国家,朝鲜对内对外政策随之都发生变化。2009年7月,朝鲜时任人民武力部部长金永春发表讲话,第一次提出以武力办法谋求国家统一。从...
发布时间: 2014 - 02 - 15
浏览次数:853
文章转载自:2013年5月15日《信报》 阮纪宏/文台湾渔民惨遭菲律宾海洋巡逻队野蛮射杀,台湾要求道歉和赔偿,都是合理正当要求,但要求马上展开渔业协议谈判,则有点令人费解,在人家还没有承认错误之前,就要求跟一个被指野蛮的国家谈判,让人有药石乱投的感觉。台湾渔业协定十一日生效,台湾渔民到钓鱼岛渔场打渔将不会受到日方阻挠,台湾当局称这是为了渔民生计。渔民从中得到的好处不言而喻,但由此而带来关于主权争议的尴尬则难以避免。   首先,台日渔业协定名义上是有台湾与日本的“民间”机构签订,不涉及主权问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签订协定的双方,都有两地的外交部和其他部门的官员参与其中。撇开协定的内容,客观上就是承认了日本对钓鱼岛渔场的管辖权,否则,中国人在自家的渔场打渔,为什么要跟日本签协议?况且,协议还让日本名正言顺的在有争议的水域巡航,而且还扩大了争议海域的范围,究竟这种渔民得到好处,却丧权辱国的协议,整个民族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台湾应该很清楚,跟日本就渔业协定谈了十六轮而一无所获,在日本买岛风波之后,协议马上敲定,当中日本的意图是什么?美国从中的斡旋,迫使日本就范的程度有多大?马英九应该心中有数。而今在全都悲情未消的情况下,提出台菲渔业协定谈判,究竟是“趁火打劫”还是逼迫美国又再从中斡旋?马英九应该心中有一盘...
发布时间: 2014 - 02 - 15
浏览次数:756
笔锋 转载自2013年10月27日《亚洲周刊》美国两党只会不断增加国债,当国债危机扩大则造成政府关闭及债务违约,这是美国内政因素造成的“不可统治性”;从全球看,美国利用美元独大地位增加国债输出通胀,等于绑架了世界。对于美国危机,全球国家应要求美国自行负责,解决财政问题,不容美元绑架全世界。 一九八零年代,好几位欧美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不可统治性”和“民主超越”的政治哲学理论。这种理论以前只在校园里讨论,现在终于在日常政治中出现,成为人们必须不断面对的现实。美国已多次出现的政府关门,就是“不可统治性”和“民主超越”的具体例证。所谓“不可统治性”和“民主超越”,在纯粹的理论上具有下述要点:(一)、根据古典的民主理论,政党和各种人民组织机构可以反映民意和不同阶级的利益,这种差别是可以妥协解决的,而政府则拥有很多筹码来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但新派的学者却发现,当时间拖久了,政府如果没有去创造新的筹码,那么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日益减少,整个国家的累积弊端逐渐增加,社会的矛盾...
发布时间: 2014 - 02 - 15
浏览次数:1130
关愚谦/文 转载自2013年11月14日《信报》世界在变,难以想象六十年钱的美国、欧洲和中国是什么样子,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到。来到德国四十年,亲眼看到德国人的思想是如何变化的,对待世界的态度、对待邻国的态度,尤其是对待美国和中国的态度,变化太大了。且让我先浅谈一般德国人对美国态度的变化。德国人目前对美国的心情处在极大的矛盾之中。二战后,美国大方地伸出援手,透过「马歇尔计划」,大力帮助德国复苏经济,把她从崩溃的边缘解救出来,因而几十年来,德国人对美国非常感恩,为了报谢美国,德国主流社会对美国言听计从;美国老布殊总统发动的海湾战争中,德国为此也不知莫名其妙地拿出多少亿马克,德国老百姓心里即使有所不满,对美国仍然十分友好。德国媒体狠批美国 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德国义愤填膺,支持美国。没想到小布殊打着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旗号糊弄世人,再次发动伊拉克战争。德国百姓逐渐感到美国在二战后,大小战争从未停过,现在引用基督教文明的名义在中东发起战争,实在有点过分了。当时的总理施劳德揣到老百姓的想法,竞选时表示不参战因而赢得选举。施劳德上台后,虽然已预感到美国情报局跟在他的后面,还是表示友好,有条件的派兵支持美国干涉阿富汗,终于缓和美德的紧张气氛。接着,美国对欧罗的诞生明显表示不满,认为这是要跟美元分庭抗礼,始终耿耿于怀;紧跟美国的英国拒绝参加欧罗俱乐部,无形中,在德国国民心中又增加一层...
发布时间: 2014 - 02 - 15
浏览次数:1171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