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亚洲瞭望台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国耻纪念年。日本凭借甲午海战胜利,迫使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赔款四亿两白银。这笔赔款奠定日本现代化、军国主义化的物质基础。甲午战争之后四十三年,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抗战,于一九四五年,也即六十九年前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联合苏俄、美国及英法同盟国,战胜了德、日、意法西斯协约国。中国历代政府,即包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执政当局,都有中国人对外族的善良基因,以德报怨,豁免了对日本数千亿美元(按现时币值应是数万亿美元)的战争赔偿。中国人的宽宏大量换来什么结果呢?换来的是日本不但不领情,还认为中国人不敢索赔证明了日本不是被中国打败,打败日本的是美国,中国不过是搭了“顺风车”。近廿年来,日本右翼分子与日本普通百姓合流,在对待历史问题,对待中日关系越来越背离事实,背离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后的国际法和东亚秩序,背离了人类良知和日本自身制定的和平宪法,猖狂又执着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叫板。我早在十七年出版的《中国关系丛书》的总序中就向日本错误的历史观和战争观提出警告(参见附录)。现在的安倍政权、日本媒体和一般百姓,在错误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让青年学子多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现实,特把二〇一四年二月廿三日《亚洲周刊》刊载的中日甲午战争反思与日本核武装暗藏之危机等系列文章,转载到《彦山学堂》的&...
发布时间: 2014 - 05 - 02
浏览次数:1487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4日 第11版在黄海海战中冲向敌舰的北洋海军“致远”舰(绘画作品)(资料图片)甲午海战的硝烟散去近两个甲子,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曾经遍体鳞伤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在此历史时刻,我们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意义何在?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开拓走向未来,这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尤其是对待失败历史的正确态度。失败历史是一面雪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当前,我们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在努力奋斗,在此历史关键时刻,我们重新反思甲午海 战的屈辱历史具有特殊意义。这既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的伟大民族应有的历史担当,更是实现“富国强军”和建设“海洋强国”,增强全民族海洋、海权意识的现实需要。可歌可泣的历史悲歌甲午海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海上侵略与反侵略战争。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海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其后的 百多年间,英、美、日、法、俄、德、意、奥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9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84次。在历次海上反侵略战...
发布时间: 2014 - 05 - 02
浏览次数:634
转载《参考消息》 2014年3月4日 第11版我们无权不殇思――写在前面的话我们无权不殇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军人的实践,军队的实践,从最根本上来说都是这两个字:战争。战争从来用血与火,对一支军队进而对一个国家作出严格检验。被甲午战争检验了的北洋海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官僚倾轧下的窘迫成长一支在官僚倾轧中艰难成军的海军,从始至终的窘迫绝不仅源于挪用经费北洋海军成军主要受到三个事件的推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74年的台湾事件,1884年的中法战争。这三大事件,无不与海上力量的有无和强弱密切相关。在危机愈加深重的时刻,清廷终于确定“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的决断。从1861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二十七年时间内,清廷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有统计说,清廷支付的舰船购造费超过3000万两。再加舰船上各种装备器材的购置维持费、舰队基地营造费及维持费等,对海军的总投资约在1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300余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年财政收入的4%强,个别年份超过10%。这样的数目与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谓不高。道理不复杂,此时不论慈禧太后还是同治、光绪两任皇帝,皆意识到海防对维护统治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为什么自1888年北洋成军后,“添船购炮&...
发布时间: 2014 - 05 - 02
浏览次数:812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7 第11版清政府耗费巨资和多年时间修建了旅顺基地,但在战争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即陷落敌手。(资料图片)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20年前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反思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我认为,甲午战争惨败的教训主要有十条:一、国殇伤在政体,体制落后必然挨打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新一轮对殖民地更加激烈的争夺。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猎物。而此时,中国大陆战祸连接,内忧外患频仍,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皮表,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建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反观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建立新政,充实国力,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摒弃不合时宜之思维,提出“开拓万里波涛”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87年3月,正当中国准备挪用海军购舰专款之际,日皇谕令从皇室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相当皇室经费十分之一)作为购舰用费。谕令即出,全国影从,至当年9月,集资即...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729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5日 第11版2014,又逢甲午年。1894年甲午苗净的失败,让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仕会牲到了顶峰,这场战争成为压垮处于极度衰落中的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的一个甲子,中国陷入苦酮豹深渊。也因为这段历史,自此的120年间,甲午年就成为对中国人具有特殊含义的年份。1954,第二个甲午年.取得了抗美授朝战争胜利的新中国.洗刷了近百年的耻辱,中国人民站立了起来,汤眉吐气。2014,第三个甲午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义无反顾地走在了崛起的道路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中国吹响了再次出发的“集结号气”。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越来越接近于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伟大目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越来越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三个甲午年,中国历史命运的三大转拆,不能不让我们掩卷沉思,感慨万千。1894年甲午战争:救亡图存的起点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肇始。作为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对中国的凯觎之心早已有之。早在16世纪,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就产生了“天皇居北京,秀吉留宁波府,占领天竺”的念头.并付诸行动。但囿于国力的原因,三次浸朝均无功而返。但此后,开疆拓土必先自吞并中国始,成为日本的...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91
转载《参考消息》2014年3月6 第11版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也曾试图建设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图为清政府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火炮。(资料图片)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开始疯狂扩张,最终走入毁灭的深渊,而中华民族则在陷入丧权辱国之痛中猛醒,进行百年复兴的奋斗。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都在纪念和反思这场战争。日本一些极端分子采取的纪念方式是纷纷踏入靖国神社“拜鬼”,追求当年侵略胜利的“荣光”。那么,我们这代中国人应当如何认识120年前的这场战争?这段历史又告诫了日本与世界什么?历史告诫日本: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日本,选择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虽能得逞一时,但最终会将国家民族带入毁灭的深渊。侵略战争确实曾给日本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早在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就提出:“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他的思想对其学生——后来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等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改革推动日本的资...
发布时间: 2014 - 04 - 29
浏览次数:621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