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希腊沦为失败国家的危机

日期: 2015-07-27
浏览次数: 1231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7月19日

文/笔锋

  希腊公投否决纾困方案,但财困无法改善,失败的仍是希腊人民。希腊国库及银行空虚,银行挤兑,资本管制,已等于实质破产。希腊已成了太平时代的失败国家,这是公投无法显示的。

  希腊纾困案的公民投票业已揭晓,反对的比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一点四,这是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政治豪赌的重大胜利,希腊的债务危机这个烂摊子等于又从希腊踢回到了欧盟、欧洲央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债权人身上,这个棘手的问题已注定将会继续歹戏拖棚。最近欧盟已被迫要召开高峰会,决定是否向希腊让步。但无论发展为何,希腊的财经困境都无法改善,失败的仍是希腊人民。

  不久前,希腊当今首席小说家迪米崔.舒塔奇斯出了一本譬喻小说《钱已汇入你的户头》,获得雅典文学大奖。它讲述一个希腊人以分期方式逐步典当了他未来的生存空间,到了最后,他的未来已完全丧尽。这本小说就是以譬喻的方式,述说了今天的希腊是在挥霍着过去,以致于输掉了现在和未来。这部小说其实就是今天希腊的写照。 

  在近代国际舞台,对国际货币基金债务违约的国家并不多见,以前只有塔利班统治时的阿富汗,以及海地等少数几国,它们都长期动乱,属于失败的国家。但今天的希腊是个稳定的国家,并无内忧外患,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居然会搞到国家残破,债务违约,这是首见。而其原因乃是它长期寅吃卯粮,最后是整个国家被吃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希腊债务形成超级泡沫,乃是它在过去几十年每个政府都以赤字推动社会福利,到了二零零零年,希腊在国际会计公司帮忙下,以造假的帐目混进了新成立的欧元区,于是债务更增。零九年十月巴本德里奥政府上台,发现希腊长年虚报国债,政府赤字已达国内生产毛额的百分之十二点九,超过了欧盟规定上限百分之三的四倍以上,于是希腊的债务泡沫才被戳破。

  随后,国际三大信评机构全面调降希腊的债信评等,希腊难以在金融市场获得融资,面临破产压力,只得向欧盟、欧洲央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申请纾困,从而开始了被要求撙节、大幅增税的国际压力。 

  问题是,希腊早已是个被财政赤字(债务)养得虚胖懒散的国家,以撙节来换取成长已不可能,撙节的结果乃是萧条、失业以及经济的更加沉沦。因此撙节公投支持者稀少,而齐普拉斯敢于孤注一掷,展开公投豪赌,也就是料定了反对撙节是一股民粹势力,他站在必胜的这一方。

  希腊撙节公投,反对的大胜,使得齐普拉斯的政治地位更为稳固。近年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都擅长“游戏理论”的赌注与操作,他们借着具有国族主义的操作,动员民意,使自己的主张变得具有民意支持,从而增强了谈判筹码。不久前英国大选,保守党为了迫使欧盟让步使英国在移民政策上得以自主,它就狂打移民政策牌,这乃是保守党获胜的关键。希腊撙节公投,齐普拉斯猛打民族主义派,也是反撙节获胜的主因。反撙节在宣传时,虽然在退出欧盟上作了许多暗示文章,但那其实都是假戏。希腊人有七成主张留在欧盟内,但通过“退盟”的激进言论,使得公投获胜,齐普拉斯政府将来在和债权机构谈判时就筹码大增。

  据了解,他似乎已有腹案,那就是债权组织必须减债百分之三十,并给予其他债务二十年的宽限期;另外则是在撙节项目上放宽,例如对贫穷人口的若干补贴能够继续,紧急的纾困拨款也尽快实施。由公投胜利后,态度一向强硬的财长瓦鲁法基斯立即闪电请辞,也的确显示出齐普拉斯是准备和债权组织重新谈判。

  近五年已有三十万希腊人离国,这种经济流亡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三,是希腊真正危机。

  现在,球已踢回到了债权组织这一方,尤其是欧盟及欧洲央行最为重要。公投前,欧盟摆出绝不让步的强硬态度,但公投后,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法国总统奥朗德等人已改变态度。希腊公投已改变了谈判双方的关系,最近双方将有一连串协商,为了维系欧盟的一体性,必须重找妥协点。早先时,世人估计欧盟会强硬到底,希腊情势会一直恶化,甚至可能会重新启用旧的希腊货币,进而退出欧元区和欧盟,这是最坏的结果,当不致于发生。

  然而,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目前希腊已确定将有数十亿欧元的债务违约,由于前景不明,国库及银行空虚,银行挤兑及资本管制,希腊已等于实质破产。目前银行一天限领六十欧元,退休老人虽然可放宽到领取一百二十欧元,但银行已无钱可领。希腊乞丐及翻垃圾桶的人已增多,店铺也无货可卖。由于经济恶化,生产及消费停止,所以整个国家死气沉沉。根据统计,最近五年已有三十万名希腊人离乡背井,到外国落脚。这种国家失败的经济流亡人口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医师即走了五千人,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也都宁愿流亡,这乃是希腊真正的危机。希腊已成了太平时代的失败国家、绝望国家、一个由零开始的国家,而这是公投无法显示的。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