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1986年,奥地利总统大选牵动全球

日期: 2016-06-14
浏览次数: 911

来源:《环球时报》201653

/刘德

  奥地利总统大选第一轮日前落下帷幕,代表极右翼的自由党候选人诺伯特·霍费尔胜出,他将与一名绿党候选人一同进入522日的决选。奥地利极右翼在首轮总统大选中遥遥领先引起全球关注。这让人想起1986年奥地利那场牵动全球的总统大选。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曾于19721-198112月任联合国秘书长,然而他1985年决定出马竞选奥地利总统,却使他成为众矢之的。1941年初,23岁的瓦尔德海姆应征加入德国国防军,随后他作为一名班长被派往东线作战。同年12月,他在战场上受伤,但第二年又被征召入伍。1985年,为了给总统大选造势,瓦尔德海姆出版自传,他在书中自称,从1942年起没上过前线,二战最后几年(1942-1945年),他在维也纳大学完成法学学习。这本自传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震惊全球的“瓦尔德海姆事件”。奥地利调查记者阿尔弗雷德·沃姆在奥地利新闻周刊《侧面》上披露了瓦尔德海姆自传中1938年至1945年间的经历有多处遗漏,包括他曾于1942-1945年间在德军E集团军群中担任参谋军官,并被授予陆军中尉军衔。

  不久之后,世界犹太人大会指称,基于联合国战争犯罪委员会的调查,瓦尔德海姆对于自己在纳粹冲锋队以及1942年至1943年间作为驻守希腊塞萨洛尼基德国E集团军群军官的经历撒了谎。瓦尔德海姆反击称,这些指控“纯粹是谎言及恶意行为”。不过,他承认他知道纳粹德军对游击队的报复行动,他说:“是的,我知道,我被吓坏了,但我能做什么?我要么继续服役,要么被处决。”瓦尔德海姆强调,他从未开过一枪或看到过一名游击队员。他当年的直接上级也现身称,瓦尔德海姆的工作“局限于办公桌”。具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前总理布鲁诺·克赖斯基(1970-1983年任总理)也谴责世界犹太人大会的行动“极其为人所不齿”,他称奥地利人“不会允许海外犹太人来告诉我们谁应该成为我们的总统”。

  鉴于国际争议持续,奥地利政府决定委托一个国际历史学家委员会来调查瓦尔德海姆在1938年至1945年间的经历。该委员会的报告没有发现瓦尔德海姆卷入纳粹屠杀暴行的任何证据,不过,对于瓦尔德海姆声称自己不知道所发生的任何纳粹暴行,委员会找到证据证明他知道纳粹所犯下的战争暴行。而至于责任问题,作为一名下级军官,瓦尔德海姆根本无法阻止纳粹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暴行。

  在国际上受质疑的同时,瓦尔德海姆在国内也遇到强大的反对力量。时任奥地利总理的弗雷德·西诺瓦茨在一次会议上直接称瓦尔德海姆有“褐色”(代指纳粹)过去,他因此强烈反对瓦尔德海姆参选。当瓦尔德海姆担保自己没有参加过纳粹冲锋队马术队、而只是偶尔同该组织成员一道骑马时,西诺瓦茨讽刺说:“所以我们注意到瓦尔德海姆从未参加过冲锋队,只有他的马参加过该组织。”

  虽然饱受质疑,但瓦尔德海姆还是很受奥地利民众爱戴,在198654日举行的首轮大选中,他获得49.6%的选票,他和社会党候选人库尔特·施泰雷尔一道进入第二轮决选。接着,在68日的决选中,瓦尔德海姆以53.9%的支持率击败施泰雷尔,当选为奥地利第9任总统。在瓦尔德海姆当选总统后,西诺瓦茨总理及其他政府要员都宣布辞职,外长利奥波德·格拉茨直言“不愿在瓦尔德海姆手下从事外交工作”。由于“瓦尔德海姆事件”的影响,瓦尔德海姆的6年总统任期并不好过,例如,美国宣布瓦尔德海姆及其妻子伊丽莎白为“不受欢迎的人”。一些电影、电视和书籍经常把他当做调侃对象。后来,美国作家哈里·特特尔戴夫还写过一本书,书中假设纳粹德国赢得二战,瓦尔德海姆成了纳粹德国的第三任元首。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瓦尔德海姆事件”背后存在鲜为人知的背景,这场争议并非针对瓦尔德海姆本人,部分原因是奥地利拒绝承认在纳粹大屠杀中的“帮凶”角色。此外,解密的中情局文件显示,中情局自1945年起就知道瓦尔德海姆的战时经历。以色列间谍组织摩萨德前官员维克托·奥斯特洛夫斯基称,摩萨德修改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文件,以便把他牵扯进纳粹暴行之中,摩萨德这么做是由于瓦尔德海姆曾批评过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战争。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