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大马掀方言复兴避免传统流失

日期: 2018-01-27
浏览次数: 1051

来源:《亚洲周刊》

文/林友顺

  前言:马来西亚华人团体举办“乡音·母语”月光汇演,推广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自八十年代起,大马推行华语运动,令方言逐渐式微。近年乡音考古工作者张吉安积极进行乡音采集工作,希望方言得以传承。

 

  九月下旬,为配合中秋节的到来,马来西亚华总妇女部和东盟文化传艺推广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月光会——“乡音·母语”月光汇演,以多种籍贯的方言演出各籍贯的音乐精髓,让人们重拾濒临消失的地方文化。近七百多名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民众在当晚齐聚吉隆坡,一面品尝福建、广东、客家、潮州、海南、广西与三江美食,一面欣赏那渐走渐远的乡音:福建歌仔戏、昆曲、地水南音、潮剧折子戏、客家山歌与相声及广西山歌等。

  出席当晚月光汇演的民众以长者为主,也有部分年轻人出席,让主办单位感到欣慰。华总会长方天兴为月光汇演主持开幕礼时感叹,大马华社在上世纪八零年代仿效新加坡推广“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经过数十年的潜移默化,华社如今普遍上存在“多讲华语、不会方言”现象。他说,随着乡间母语文化逐渐式微,上一代人经常看到的“酬神大戏”等民间文化也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歌舞台”,值得省思。他表示若乡音母语计划成功推广,重新让各籍贯人士重视方言、传承方言和发扬方言,华社将可让“戏台”取代“歌台”。他建议华社及庙宇组织在神诞等佳节庆典,通过礼聘方式重新上演“酬神大戏”,并希望国营华语电台增设更多方言新闻广播。华总妇女部主席黄玉珠认为,人们若不珍惜乡音,它最终将会消失,连带籍贯特征也一起消失,非常可悲。

  为了拯救方言、传播方言及复兴方言,华总妇女部也联手东盟文化传艺推广基金会在今年七月推动“乡音母语推动计划”,到各个州属采集乡音及录制成视频,并上载到网上让人们欣赏及学习。东盟文化传艺推广基金会会长洪志勇表示,该基金会将协助吉隆坡茨厂街乡音馆重开,它将成为乡音母语传播推广中心,并会让乡音导师开班授课,让有兴趣的民众学习各种方言。

  大马是在一九八零年掀起“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有别于其他国家,这项运动是由华人社会自动自发而成,这可能是受新加坡政府在一九七九年推广多讲华语运动所影响。华社当年积极推动多讲华语运动,相信是要团结华人,避免方言让不同籍贯的华人存有隔阂。在华人社团的积极推动下,华语成为时尚的语言,方言被视为是落后及跟不上的语言。多讲华语运动也深入华小与华文独立中学(独中),一些学校甚至制定教规,凡在校园将方言者,将被处罚,这使方言很快在校园销声匿迹。乡音考古工作者兼东盟文化传艺推广基金会文化大使张吉安指出,一些学校校规仍留存这项条款,他感到伤心的是,最近他到学校推广方言,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却提醒学生不能讲方言。他认为,要求学校开放让学生讲方言,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他希望长辈不应该让孩子认为讲方言是不好的。

        多讲华语运动也导致家庭的沟通出现变化,爷爷奶奶仍然以方言与孩子沟通,第二代人仍然懂得方言,不过其方言掺杂了部分华语,成为不纯正的方言,而第二代人与第三代人基本上是以华语沟通,这使方言无法再承继下去。而第三代人是否能听懂方言,很大程度是看奶奶与孙子的沟通是否是以方言沟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讲华语运动很成功,在一些地区,方言仍然是人们沟通的主要用语。例如在吉隆坡,沟通语言是粤语;在槟城,闽南话非常流行;在诗巫及实兆远以福州人为众的城镇,福州话成为当地流行的方言;在沙巴的城市,客家话相当普遍。

  讲华语运动推广近四十年,华语已经成为华人的共同语言,一些方言有消失的隐忧,不过,粤语及闽南话仍然普及,乡音考古工作者张吉安认为,这主要是受香港及台湾影响所致。他指出,港剧、广东歌、台湾闽南语连续剧及闽南歌在大马相当受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粤语及闽南语的消失。张吉安从小就对乡音情有独钟。小时外婆往生,家人把外婆生前收藏的方言歌册放入棺木挡陪葬品,他在晚上乘没人时将它拿出收藏。由于对乡音的热爱,他进入国营电台服务后,成功说服上司为乡音开栏目——“乡音考古”,为了寻找题材,他自己掏腰包南下北上做访问录音,让他对乡音有更多的认识与感情。他说:“我从事乡音采集的工作已有十二年,我深深知道,采集工作必须尽快推行,一旦上一代的长辈陆续离世,乡音就可能消失了。”

  也许,近年来大马华人开始重视本身的籍贯语言,并有要孩子学习乡音的现象,值得让张吉安感到欣慰。乡音母语传播计划宣传大使、大马演员杨雁雁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她表示,乡音在她的电影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她追溯在大马拍摄第一部本土电视剧《女头家》时,就需要把自己籍贯乡音用到戏里头,当她听到演讲闽南语时,感觉特别亲切和温暖。杨雁雁对方言感兴趣可追溯至中学时代,当时历史老师要她们做家谱,以追溯自己和家族从哪里来。在追宗寻祖的过程中,她对各种方言产生莫名的兴趣,觉得乡音“很好玩”。如今,她让女儿跟爸爸学粤语,跟外婆学闽南语,自己就当华语(普通话)与英语老师。

  槟城人复兴闽南语

  大马华人约七百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祖籍以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为主,日常社交中除使用方言外,华语是他们共同使用的母语。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一种方言要流传下来就必须有超过十万人使用此语言,学者黄集初认为,大马的主要方言如闽南语、粤语和客家话,几乎都超过这个数字,因此不太可能会消失,只不过不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如何。为了复兴闽南语,槟城一批热爱福建话的民众在二零一四年创立了庇能(槟城)福建话协会,推广“讲福建话运动”,鼓动父母用福建话与下一代沟通,鼓励民众在社区及工作场所主动配合讲福建话运动,以创造讲福建华的环境,恢复其社会地位。在这些有心人的努力下,大马乡音有望迎来春天。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