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换个算法,俄罗斯相当于德国,美国才是制裁真正受害者”

日期: 2022-05-31
浏览次数: 13

来源:《网易新闻网》 2022-05-30

“谁才是真正受到制裁的人?”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制裁角力”不断加码。犹太杂志《Tablet》在5月25日的评论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西方对俄制裁实际上孤立了自己,因为他们低估了俄罗斯经济的规模和重要性。

创立于2009年的《Tablet》是一份发布新闻、思想和文化评论的在线杂志。《Tablet》的这篇文章援引法国经济学家雅克·萨皮尔(Jacques Sapir)的话指出,西方造成这种误判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俄罗斯在全球基础产品生产的重要地位,还简单地将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换算成美元与他国进行比较,低估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

文章指出,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俄罗斯经济规模其实与德国相当;而且一旦降低服务业在全球经济重要性中的比重,俄罗斯经济规模甚至超过德国,与日本相当。后两种计算方法显然更具意义,因为购买力平价考虑到了生产率和人均资源使用状况。而在诸如战时这样的紧要关头,服务业根本无法像工业那样给人们带来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把这套计算方法应用到中国身上,中国的经济规模更是超过美国和欧盟。这也意味着——西方的经济实力或被严重高估,与中俄的经济实力差距实际并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迫使许多国家选边站,反而可能孤立了自己。

“换个算法,俄罗斯相当于德国,美国才是制裁真正受害者”

犹太杂志《Tsblet》:美国才是反俄制裁的真正受害者?

俄罗斯真是个“不起眼的经济小国”吗?

文章回忆道,包括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在内的很多人都以为,俄罗斯经济对他们而言无关紧要,从经济规模上看俄罗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欧洲小国”。然而,《经济学人》杂志在2019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在欧洲、中东和东亚不断扩大外交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一个经济规模仅与西班牙相当的国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西方如此严重的误判一个经济体对于全球的重要性,这是很罕见的。法国经济学家萨皮尔直言,“俄乌冲突让我们意识到,俄罗斯经济比我们想象中重要的多。”

在萨皮尔看来,造成这种误判的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汇率。如果简单地把俄罗斯GDP从卢布换算成美元,确实俄罗斯与西班牙经济规模差不多。但是如果不考虑到购买力平价(PPP),这种比较是毫无意义的。购买力平价涉及到生产率和民众生活水平,也包含了人均福利和资源使用等因素。

事实上,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购买力平价是大多数国际机构青睐的衡量标准。当根据购买力平价来衡量俄罗斯的GDP时,很明显,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实际上更接近德国(俄罗斯约4.4万亿美元,德国约4.6万亿美元)——从一个有点不景气的欧洲小经济体,到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差异。

第二个因素是服务业。在萨皮尔看来,与工业部门以及石油、天然气、铜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相比,当今的服务业重要性被高估了。如果降低服务业在全球经济重要性中的比重,“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比德国大得多,可能占世界经济的5%或6%”,更像日本而不是西班牙。

“换个算法,俄罗斯相当于德国,美国才是制裁真正受害者”

美国运动品牌耐克3月1日关闭了俄罗斯线上购买渠道

显而易见的是,到了紧要关头,比起娱乐或金融服务这样无形的东西,人们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能源才更有价值。像Netflix这样的公司的市盈率比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Nestlé)高出三倍时,这更有可能是市场泡沫的反映,而不是现实的反映。尽管Netflix提供了很棒的服务,可是只要世界上还有大约8亿人营养不良,“雀巢”就会体现出更多的价值。

以上例子说明,俄乌冲突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把现代经济中“过时”的观念视作理所应当了。比如被人们高估的服务和科技,它们的价值最近在暴跌;而工业和大宗商品价格却在飙升。

第三个因素是全球贸易流动。文章指出,由于忽视了全球贸易流动,俄罗斯经济的规模和重要性被进一步扭曲。

萨皮尔估计,俄罗斯在全球贸易流动中“可能占到15%”。例如,虽然俄罗斯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但它一直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甚至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其他许多基础产品也是如此,比如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俄罗斯控制着全球19.5%的出口)、镍(20.4%)、钢胚(18.8%)、铂(16.6%)和冻鱼(11.2%)。

俄罗斯在许多基础商品的生产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意味着,与世界其他几个国家一样,俄罗斯在许多方面都是全球化生产链的关键。与对伊朗或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实施“极限制裁”不同,试图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的戏剧性重组。

“换个算法,俄罗斯相当于德国,美国才是制裁真正受害者”

运输石油的跨洋巨轮(资料图)

如果以同样的视角看中国呢?

文章称,如果基于汇率来考虑中国经济——简单地将中国2021年的GDP从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概相当于17.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为23万亿美元,欧盟为17万亿美元。

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中国经济在2021年达到了近27.21万亿美元,相比之下,欧盟为20.5万亿美元,美国为23万亿美元。

事实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早在六年前就已经超过了美国。

另一方面,服务业约占中国GDP的53.3%,甚至低于俄罗斯的56.7%。如果降低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和商品的重要性比重,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将占据全球经济25%至30%,远超目前的18%至19%。

依照这样的指标,中国和俄罗斯经济加起来约占全球经济的30%至35%。

文章称,对于想用极限制裁来惩罚对手并获取预期收益的西方世界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和欧盟经济中有超过70%由服务业提供,中俄的这一挑战就变得更加紧迫——这表明西方经济实力可能被严重高估了,实际上他们与中俄的经济实力差距要小得多。

谁才是真正受到制裁的人?

至于为何要做这样的比较,作者也给出了原因。

文章称,俄乌冲突和太平洋地区的紧张局势,正在推动世界分裂成类似冷战的政治经济集团。在冷战初期,西方占全球GDP的50%以上,美国主导全球制造业,每年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然而,如今的西方的主要对手在某些方面比冷战时更强大。

因此,在我们热情地拥抱新的铁幕之前,有必要停下来考虑一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会自愿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所认为的“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历史原因,以及经济和军事上联系——无疑仍相对团结。但西方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3%左右,中国和俄罗斯加起来约占20%。这使得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类处于“不结盟”状态。而大多数人都希望保持这一立场。如果我们强迫他们选择立场,我们可能会面临许多意外的结果。

文章提醒说,对制裁俄罗斯的国家进行统计,很难判断这道新的铁幕究竟是困住了西方的对手,还是西方自己。像印度和沙特阿拉伯这样美国名义上的重要盟友,拒绝在俄乌冲突中站队就是个明显的迹象。

“换个算法,俄罗斯相当于德国,美国才是制裁真正受害者”

尽管受到美欧反复施压,但印度今年第一季度仍加大了对俄石油进口(BBC制图)

石油是反映这种态势的晴雨表。随着西方对俄罗斯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实施制裁,油价从今年年初的每桶75美元左右上涨到如今的110美元以上。

然而,那些拒绝参与对俄制裁的国家,现在正利用这个机会从俄罗斯大幅购买折扣能源。

如果俄罗斯依然能向世界各地销售石油,印度等国还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谈判,但西方消费者却在忍受虚高的油价,那么谁才是真正受到制裁的人呢?

类似的原则也适用于美元的“武器化”和整个西方金融体系——

如果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意识到,使用美元和SWIFT这样的交易系统取决于华盛顿制定的政策,而这些政策不一定符合它们的自身利益,这不仅无法加强西方经济秩序,甚至将导致全球经济去美元化。

文章总结道,西方的确需要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采取措施,但西方太自以为是了,光顾着满足国内各种各样的需求,这反而会给其他国家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让这些不想站队的国家被迫作出选择,从而让现在的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