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香港教育界吁重视中国历史

日期: 2016-03-04
浏览次数: 1367

来源:《亚洲周刊》201613

/项惟

  每年香港中学文凭试,仅有不到一成考生选修中国历史科。二零一五年香港青年史学家年奖暨全港中学中国历史研习奖励计划颁奖典礼举行,近一百七十名中学生获奖。香港教育界呼吁各界关注、重视中史科,要求中国历史在全港中学院校独立成科。

  用香港大学中史硕士同学会会长、风采中学校长河汉权的话描述:“这是香港中史科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十二月十九日,羊年岁末。一方面,中国历史仍未能独立成科,每年文凭试,仅有不到一成考生选修中国历史科。另一方面,香港大学黄丽松堂,三百听众座无虚席,二零一五年香港青年史学家年奖暨全港中学中国历史研习奖励计划颁奖典礼在此举行,来自全港中学近一百七十名学生获奖,前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香港大学荣誉院士丁新豹博士作主题演讲,三名获奖学生代表作获奖感言。

  国民教育之根本,始源于国史教育。此次颁奖典礼旨在嘉奖全港重视中华文化、热爱中国历史的中学生,同时重言中史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中史的紧迫性。呼吁香港各界关注、重视中史科,要求中国历史在全港中学院校独立成科。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书馆馆长李焯芬教授在致词中表示,“历史感”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在港大这所具国际色彩的大学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讲师交流时,当他们知道中国历史并不是香港中学的必修科时,都深感惊讶。他们认为,读本国历史是成长以及价值观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文精神传承的一个重要元素。在美国,美国历史是必修科,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在加拿大,中学必修加拿大历史。在欧洲与其他国家亦是如此。李焯芬说道:“多年前把中国历史从必修科改为选修科,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时候要纠正这个错误了。让我们坦承错误,共同努力把中国历史重新纳入必修科的范围。”

  丁新豹在主题演讲时指出,如果香港再不将中国历史科地位提升,反而将它抛弃的话,香港的处境必然每况愈下,难以想象。他强调,如今“一国两制”引发矛盾,并不为奇,但是香港对于国家与日剧增的“疏离感”,则非常糟糕。他说:“我自己读中国历史,也读香港历史,我知道这个矛盾一定存在。因为,大家根本上是两个不一样的制度,必须磨合。但是如果你通识历史,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你的看法、你的角度、你的方向,会截然不同。”他同时指出,近几年接触到许多中学生中,“去中国化”的思想屡见不鲜,影响严重。

  丁新豹以自己为例,表示自己在殖民地年代成长,整个读书时代都处在港英殖民中,却依旧有极强的民族意识的原因,就在于所读中学的中国历史科发挥的作用。他表示:“如果读中国历史,我们知道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的中国,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片段。在这样看问题的时候,用认同国家的心态看待现在的香港、现在的中国,就有不同见解。但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反而在‘九七’回归之后,将原本中一到中三必修的中国历史科变为选修?”

  丁新豹表示,月前前往广岛城参观,看到广岛护国神社的石门上对联:“杀身成仁功侔四时,舍生取义节贯雪霜”,将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战争说成是把当地人民从西方殖民主义者手中“解救”出来,展示大量日本将领兵士以突显其忠勇,如此颠倒黑白、扭曲历史令人不寒而栗。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五年八月应港大中史硕士班同学会之邀,带领三十余位全港不同学校的学生,开展东京之旅,目的就是在于重新认识日本侵华的历史。

  丁说道:“中国历史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历史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去了解中国历史。如果不读中史,在日本护国神社看到那些对联,可能毫无愤慨难过的感觉。这就是深知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与毫无国家认同感的最大的区别。”

  随后,三位香港青年史学家年奖获奖代表:曾分别就读圣保罗男女中学、风采中学以及喇沙书院的林咏莎、林俊朗和李谦诺先后发表获奖感言。

  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李谦诺表示,文化是一种虚化的思想,一代传一代,而历史却是有显著的证据给后人查阅。他说:“比较文学是现代十分热门的科目,却鲜有听闻从事比较历史与当代。就研习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愿景而言,我希望能用历史分析党史事件。有人认为读历史应该‘三十年不读’,我却认为这三十年历史可以留给后人作更精准的评判。”

  林咏莎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一年级生,是三位获奖青年中,唯一一位选择赴中国内地继续深造中国历史的学生。她说:“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不仅让我更加了解这个学科,更让我明白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乃至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感恩可以到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历史,这是一个我至今享受的过程。”她以中国南北朝历史为例指出,探讨南北朝历史的发展趋势时,远不止南北朝的异同以及背后的因果关系,更可以推论由汉至唐上千年历史的主流走向,甚至中国历史整体的一些特征趋势。她表示,学习历史让她反思自己今日视作理所当然的一些现象,“学习中国历史,能够帮助理解现今中国。我在现代化、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成长,但今天我思考问题时的模式、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中,其实还可以找到中国几千年前传统农业文明遗留的影响。我相信,面对今日社会中许多难题与矛盾,定能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新的智慧来应对”。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

  现为香港大学法律系一年级生的林俊郎则指出,在香港,中史作为文科,总被人比下去,在近年实行新高中文凭考试下,选修中史科人数更按年急降近一半,甚至是教育制度也将历史与文化割裂,造成对文化的错误理解。他将历史比作一出没有结局的戏:“当我们以为结局出现时,它往往却成为这出戏的新情节。唐代安史之乱,政权岌岌可危,最终却能延续一百五十二年。今日中国,面对不少挑战,但作为国民,应该积极、竭力助它迈向新一页。”

  颁奖典礼由中华历史文化奖励基金会赞助,香港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同学会主办,香港同心教育基金会、《亚洲周刊》、《信报》、《星岛日报》、《灼见名家》、《巴士底报》等媒体合办,香港中国经济促进会会长卢叶樑等商政人士出席。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