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政府应对「占中」有理有节 林郑及一众主要官员功不可没

日期: 2014-10-18
浏览次数: 1049

来源:《文汇报》2014-10-17

文/文平理

  「占中」行动已经持续了二十天。虽然激进反对派仍然负隅顽抗,不断挑起事端意图拉抬「占中」疲弱的声势,但在社会反「占中」的主流民意下,终将难逃一败涂地的命运。在这场香港回归以来最大规模、最复杂的政治骚乱之中,特区政府在特首梁振英领导下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应对有理有节,既在原则立场上坚定不移,大力支持维护法纪的警队,坚定依法办事;又能够灵活处理,向示威者释出善意,减轻「占中」对社会的冲击。其中,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以及一众主要官员,夙夜在公、兢兢业业,不但在处理「占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显示特区政府的管治团队精诚团结。事实上,由林郑司长领导的「政改三人组」在这次政改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社会各界应继续支持特区政府以及「政改三人组」适时开展第二轮政改咨询,实现2017年一人一票普选特首。

  「占中」爆发以来,本港多条主要交通干道、多处闹市旺区被示威者长期非法「占领」,不但对本港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妨碍了市民生活,更令社会陷入对立撕裂。「占中」搞手狂妄地喊出「占领香港」、「瘫痪施政」等口号,意图将全港社会淹入「占中」的黑风恶浪之中。可幸天地有正气,「占中」毕竟敌不过期望安居乐业、遵纪守法的主流民意。「占中」现时已是穷途末路,全面清场,恢复社会秩序不过是时间问题。而等待一众「占中」搞手的,将会是公正不阿的法律审讯,他们都要为自己的违法行径,为他们对香港造成的伤害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临危不乱 沉着应对 有理有节

  「占中」是香港回归以来最大规模、最严重的一次政治骚乱,这不但在于「占中」行动对香港造成的庞大损失,更在于外国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处心积虑策动一场「港版颜色革命」,并且将大批青年学生推上抗争前线。这些青年学生都未必了解这场行动背后的阴谋,单纯地以为是争取所谓的「真普选」,却被别有用心者当作「占中」炮灰,大幅增加了处理上的难度。尽管如此,当局依然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有理有节地处理这场「占中」风波。

  在「占中」爆发之初,维护法纪的警队身处冲突风眼,尤其是催泪弹事件发生后,更令警员成为示威者刻意针对的对象。为此,当局大力支持警队执法,特首梁振英、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更联同警务处处长曾伟雄,亲自向前线警员打气,肯定警员的执法工作。尽管反对派喉舌不断挑拨离间,但当局始终信任尽忠职守的警员,正是在警队文明、克制、专业的表现下,才遏止了「占中」示威者的气焰,并且得到广大市民肯定。同时,面对「占中」搞手的无理要求,包括要求人大撤回决定,要求人大接纳「公民提名」等,当局一直坚定立场,明确香港的普选必须严格按香港基本法和人大决定办事,特区政府不会接纳任何违法方案,令「占中」搞手的勒索无功而还。

  官员夙夜在公 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局在坚定立场的同时,也不乏灵活弹性,例如对青年学生为主的示威者,一直给予最大程度的容忍和体谅。如果类似的「占领」行动发生在英美等「最民主的国家」,根据「国际标准」,警察早已空群而出,以警棍、催泪弹、水炮以至橡胶子弹驱散示威者,在驱散行动中,示威者被打得头破血流是常事。比较而言,当局的处理手法已是极为克制。为了早日解决「占中」乱局,当局更多番向「占中」搞手释出善意,并且积极安排林郑月娥与学联对话。然而,学联却坚持提出违法主张,并且利用对话来煽动更多学生参与「占中」,才迫使当局中止对话。昨日,特首梁振英再次表示,希望最快下周与学联代表展开对话,但重申必须根据香港基本法规定和人大常委会决定谋求政改共识,充分显示当局在应对「占中」上张驰有道,既坚守原则,又不乏弹性灵活。其中,除了领导特区政府的特首梁振英之外,林郑司长以及一众主要官员也是功不可没的。

  一众主要官员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下夙夜在公,不但确保特区政府如常运作,更从不同方面减轻「占中」对市民的影响。例如教育局为保障学童安全,在「占中」爆发之初果断决定局部停课;运输署因应「占中」作出全面部署,调整交通路线,尽量降低市民的不便;保安局负责统筹应对「占中」事宜;其他政策局都兢兢业业,互相支持,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当中,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肩负「协助行政长官监督及指导指定决策局工作」、「制定政策和协调实施」等重要职责,在处理「占中」行动中更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由林郑司长领导的「政改三人组」,在政改咨询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首轮政改咨询中,「政改三人组」联同相关的政治委任官员及公务员共出席了226场咨询及地区活动,包括立法会政制事务委员会的特别会议、18区区议会的会议;多次与立法会不同党派及议员会面,直接交流政改意见;又频频走入小区,直接听取公众及地区人士意见。咨询期内总共收到约124,700份来自不同团体和人士的书面政改意见,亦悉数公布。「政改三人组」所发表的政改报告全面反映民意,严格依法办事,为落实特首普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占中」逐步散场,社会各界应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政改咨询之上,在第二轮咨询中凝聚政改共识,落实市民的「普选梦」。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