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从街头的战场到人心的战场

日期: 2019-08-17
浏览次数: 48

书目:《亚洲周刊》2019年31期

文/严雨平

从街头的战场到人心的战场

元朗警车被围(图:法新社)

从街头的战场到人心的战场

示威者焚烧杂物(图:中通社)

       香港继续暴力升级的螺旋。街头衝突的暴烈程度升级,堵塞地铁的「不合作运动」引起强烈反弹。某些场合恍如文革,家庭、亲友、校友会大分裂,在社交媒体群组上吵架激烈,甚至最后大家翻脸,亲人成为仇人、情人成为敌人。

       香港持续陷入暴力升级的螺旋,警方、示威者使用的暴力程度不断升级,于七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元朗、西环的示威都爆发大规模的衝突,尤其在七月二十八日夜晚,示威者焚烧杂物、对警察投掷砖头、路牌,发射激光,甚至运用弓箭作武器。香港的暴力恶性循环还在发酵。

       被视为「黄丝」的反对派在七月二十九日早上发动「全港不合作」运动,在几个地铁站堵塞车门,不让列车开出,港铁观塘线因此延误数小时,上班上学市民百万人次大受影响,引起市民强烈不满。但警察并没有拘捕任何人,也没有登记违法者的身份证,引起了支持政府当局的「蓝丝」的批评,而地铁当局没有对此谴责,只是表示遗憾,被指责是怕得罪这些示威者。

       因而香港这次政治风暴,也是看双方的犯错的频率。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黄丝」,与支持政府、反对港独的「蓝丝」,都在社交媒体上交锋,但最后的胜负不在于街头的战场,而在于人心的战场。

       不少市民指出,现在香港在某些场合,恍如文革,各自归边,导致家庭、亲友、校友会大分裂,在社交媒体的群组上吵架激烈,甚至最后大家翻脸,亲人成为仇人、情人成为敌人。

       从街头到人心争夺战的斗争,充满了刺鼻的催泪弹、砖头,也有横飞的橡胶子弹以及铺天盖地的宣传标语,香港隐然变成两个阵营的对垒,比起五年前「佔中」时的撕裂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朗的黑夜与白昼

       「七二一」白衣人袭击元朗西铁站事件让警方面对严厉的批评,引发了示威者发起七月二十七日的「光復元朗」行动,虽然警方反对这次游行,但仍然有数以十万计的人(曾就游行申请「不反对通知书」的鍾健平根据谷歌地图面积的推算,约有二十八点八万人参加)前往元朗游行,以及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到当地名店恆香、大同购买老婆饼,但最后仍演变成激烈的衝突。虽然警务处处长卢伟聪表示,警察与黑社会势不两立,但现场示威者情绪高昂。不过警方成功阻止黑衣群众衝入元朗村内与当地的村民直接衝突,避免了一场可能更为血腥的事件。

       元朗的示威现场,示威者对警察的愤怒到达新高点(部分警员同样仇视示威者,称其为「蟑螂」),衝突一触即发,警方多次发放催泪弹、海绵弹、橡胶子弹,先救走被困警车,但现场催泪弹和子弹乱飞,晚上约十时,示威者的战线已退到元朗西铁站口,在站内的示威者向警方掷灭火筒,警方速龙小队一度衝入站内,打伤数名示威者后撤退。游行共二十四人受伤,其中两名示威者伤势严重,十三人被捕。

       但较早时在二十六日的机场示威中,一位老人先后被十几位示威者欺凌,不断要截停他,网上流传的视频长达逾五分钟,引起强烈反弹。后来支持示威者的媒体说,这老人从机场出来时拒绝接传单,并打到在接机口贴满标语的「连侬人」,引起了不满。但这事件也反映香港社会的分裂,示威者不容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同时,仇视警察与警察家人的事件不断出现。香港真道书院助理校长戴健晖在脸书上咒骂警员的孩子「活不过七岁」,会「死于非命」。四个警察的评议会发出声明谴责。前特首梁振英已经去函真道学校,要求立刻将这助理校长炒鱿鱼,指出这是教育界的耻辱。在强大压力下,戴健晖已经出面道歉,并说收回言论。

       清场催泪弹密集

       七月二十九日,从中环到西环的示威者,暴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出动反曲弓,将焚烧的纸皮放在手推车上,推向警方,警方以密集的催泪弹轰击,海绵弹、橡胶子弹、布袋弹亦有出动,速龙小队亦迅即上前抓捕,结果拘捕了四十九名示威者,其中四十四名示威者在七月三十日被控以暴动罪,是香港自六七暴动以后,最多人被控以暴动罪的示威活动。

       观塘线大阻塞

       七月二十九日,则有示威者发动在观塘线进行交通阻塞的「全港大塞车」的「不合作运动」,分别在观塘线的地铁站阻碍地铁闸门的关闭,据悉亦有车长参与「不合作运动」,前后扰攘达数小时,由早上七点半开始,港铁服务一直到早上十一点才恢復正常。由于这次运动并非针对公权力,目的旨在瘫痪香港运作,因此行动比过去更具争议性,受害者也包括普通的上班、上学市民,现场也出现支持、反对双方对骂的局面。

       香港人过去普遍被认为是「搵食至上」(谋生至上)的经济动物,对于经济利益、争分夺秒的效率最为介意,港铁每日的客载量高达五百万人次,无疑是香港经济的大动脉。示威者「堵塞税局」、「全港大塞车」的「不合作运动」引来的争议比起示威、甚至衝击立法会引来的争议、反对都更加多,当政治追求与经济利益对立,可能会使中间群众鬆动,对抗议运动不利。

       人心战场是关键

       今天示威者如需争取人心支持,更需要考虑到大多数市民利益所繫,而非一往无前的理想挂帅,假公义之名,行侵害大众利益之实。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