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美民主超越与不可统治性

日期: 2014-02-15
浏览次数: 1130

笔锋 转载自2013年10月27日《亚洲周刊》

  美国两党只会不断增加国债,当国债危机扩大则造成政府关闭及债务违约,这是美国内政因素造成的“不可统治性”;从全球看,美国利用美元独大地位增加国债输出通胀,等于绑架了世界。

  对于美国危机,全球国家应要求美国自行负责,解决财政问题,不容美元绑架全世界。 一九八零年代,好几位欧美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不可统治性”和“民主超越”的政治哲学理论。这种理论以前只在校园里讨论,现在终于在日常政治中出现,成为人们必须不断面对的现实。美国已多次出现的政府关门,就是“不可统治性”和“民主超越”的具体例证。

  所谓“不可统治性”和“民主超越”,在纯粹的理论上具有下述要点:

  (一)、根据古典的民主理论,政党和各种人民组织机构可以反映民意和不同阶级的利益,这种差别是可以妥协解决的,而政府则拥有很多筹码来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但新派的学者却发现,当时间拖久了,政府如果没有去创造新的筹码,那么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日益减少,整个国家的累积弊端逐渐增加,社会的矛盾也会无限扩大,最后终于出现“不可统治性”的窘境。

  (二)、当累积弊端扩大,社会对立严重,政党就会形成一种“卸责式的谩骂文化”,将责任都推给对手,这种“卸责式的谩骂文化”对解决问题毫无助益,只会扩大政党对立,到了最后,政党及社会的对立就会无限大,等于敌对的政党绑架了国家。

  (三)、当社会对立扩大,在普遍时候,政府碰到小问题,他为了少麻烦,就凡事拖延,以免得罪任何一方。若碰到大问题,政党之间就会骂成一团。这是一种“什么好事也做不出来,什么坏事也挡不住”的结构及政治文化,只会把国家带到瘫痪的境界。

  因此,“不可统治性”和“民主超越”已成今天欧美共同处境。以前欧美国家着重古典的均衡价值,政治要均衡,权力要均衡,财政要均衡,就以最重要的财政而论,如果今年国家过度支出,明年或后年就须透过加税或撙节,将赤字补回。一九八六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为制度经济学大师,他在著作中即指出,财政的中长期均衡乃是美国立国以来的基本价值。这也是美国政府得以良好运作的基础。

  但布坎南教授也指出,自从美元脱黄金化,美元自己成了国际货币的标准后,美国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可以持续搞赤字,把借债视为一种税而花用。于是美国两党的共和党只是主张减税,民主党只是在拼命花钱,美元一个党关心赤字和债务问题。美国政府和两党已将美国自己的财务问题丢给了全世界,这也就是说美国已绑架了全球!从全球角度而言,由于美国将问题向全世界输出,不但造成了美国自己的“不可统治性”,也造成了欧洲的“不可统治性”。

  就以美国本身而论,美国要解决自己的财政问题,除了整顿税务,向富人增税,并减少政府支出,特别是减少庞大的军事支出外,几乎别无他法。但过去长期以来,美国两党却无人敢谈增税问题,增税已成了选举的票房毒药,在美国的世俗观念里,自由放任和低税已成了主流意识形态;当税收无法增加,民主党执政时,它为了传统的责任,必须多花钱照顾弱势人群。就以民族党总统奥巴马为例,他在一零零九年一月上任时,美国联邦债务为十兆六千亿美元,现在已达十六兆七千亿美元,亦即奥巴马上任迄今,美国债务已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七,小布殊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克林顿八年则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由此可见美国的债务已越增越快,越增越大,共和党众议院反对奥巴马政府的新预算虽然激烈了一点,但并非全无道理;奥巴马宣称“提高国债上限不会增加我们的债务和赤字”,的确也是在说谎。

  因此,美国党政搞到政府关门和有债务违约风险,我们不能再立场上偏袒美国政府,只是在指责众院,公道的说法应该是两党都不负责任。美国的危机可分两个层次,就美国内政而论,美国两党都有责任,它们对美国财政结构不思改善,只会不断增加国债,当国债危机扩大,党争遂越激烈,因而互不妥协,造成政府关闭及债务违约问题,这是美国内政因素所造成的“不可统治性”;而从全球角度而言,则是美国利用美元独大的地位,持续增加国债,等于强势展开通货膨胀输出,等于美国绑架了全球金融市场,它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它造成了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使得全球美元泛滥,美元多了牟利的空间。两党绑架美国事小,灭国绑架全球才是事大。

  因此,对于美国的危机,全球国家应要求美国自行负起责任,解决它的财政问题,不容美元继续绑架全世界,最后甚至造成全球的“不可统治性”。最近,中国新华社英文网站发表一篇评论《美国财政失灵证明应该有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论点相当正确,但却美元执行的可能,目前美元独大,美元为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定价货币和市场货币,美国瘫痪即全球受害,美国的“不可统治性”其实就是美元的“不可统治性”之延长。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