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普京自白展现15年心路历程

日期: 2014-05-07
浏览次数: 1189

转载《参考消息》 3月23日 第3版

  据参考消息23日报道,【俄罗斯《导报》3月21日文章】题:普京总统的克里米亚自白(作者俄罗斯“雨”电视台台长米哈伊尔·济加里)

  普京有关克里米亚问题的讲话更像是自白或是高水平的心理分析独白,世界政治史上未曾有过。总统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对欺压者指名道姓,坦率地谈到自己对历史和未来的看法。从字里行间可以读懂更多东西:谁是普京的朋友和学习的榜样,俄罗斯总统15年中都有哪些转变。

  “俄罗斯真诚地希望与西方同行对话。我们经常建议在一切关键问题上合作,提高信任水平,希望我们的关系是平等、坦率和真诚的。但我们没有看到回应。相反,我们一次次地受骗,背着我们通过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些话语都十分准确地表达了普京的内心屈辱。

  试图获得美英好感

  14年前普京有完全不同的表述。2000年3月,普京作为总统候选人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很难说,他是否真的相信这样的前景,但他明显想获得西方同行的好感。普京的第一位朋友是布莱尔。2000年3月布莱尔飞往圣彼得堡到代总统普京那里做客。普京带布莱尔去玛丽娅剧院,并说,他们是同龄人又是同行(都学法律专业),当然可以找到共同语言。布莱尔返回伦敦后兴奋地说,“普京是高级知识分子,对自己想在俄罗斯干什么有清醒的认识。他的俄罗斯应当是个强国,注重法律和秩序,还应当是一个民主的和自由的国家”。布莱尔的新闻处立即宣布,首相给自己七国集团的同僚打电话,告诉他们,未来的俄罗斯总统是个多么优秀的小伙子。那一年布莱尔和普京会见了五次。

  接着,普京与小布什交好。据美国总统回忆,他看着普京的眼睛,从这双眼睛中看到了他的心灵。在非正式会谈刚刚开始时,普京向小布什讲了一段经历,他的一栋别墅被烧成灰烬,但是神奇的是在废墟中一枚曾挂在墙上的柏木十字架竟然完好无损,虔诚的信徒小布什对此感到吃惊,普京相信与小布什成了朋友。

  屡遭背叛受尽屈辱

  但情况却不是这样。当小布什和布莱尔2002年背着普京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收入北约时,他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布莱尔在回忆录中说,“普京得出结论,美国人不想给他应有的地位”。

  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说,“一次次地欺骗我们,背着我们做出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例如北约东扩,在我们家门口部署军事设施。还不停地对我们说,‘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更大的打击是英国法院拒绝遣返扎卡耶夫和别列佐夫斯基。普京根本不相信布莱尔无法对法庭施加影响。

  普京认为前朋友们的举动是虚伪的,并至今为此指责他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伙伴更愿意奉行的不是国际法,而是强权。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可以例外,相信自己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他们一贯正确”。

  美国人和欧洲人不承认俄罗斯是平等伙伴让普京愤怒至极,他一直十分坦率地承认这一点。在慕尼黑讲话中他就谈到过。2007年普京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美国不需要朋友。我们感到,美国需要的是能够受摆布的附庸……美国是这样说我们和其他人的,‘得教训教训他们,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文明人,差不多就是野人,不久前才从树上爬下来。因此我们应当收拾一下他们,得给他们剃剃毛,洗洗澡。我们才是文明的传播者’”。大概,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领袖会如此公开地说出自己所受的屈辱。

  永远不会原谅西方

  普京对西方朋友失望了,而那些不试图教训他、不辜负他的希望的政治家就成了他的新朋友。普京的一个真正的朋友是查韦斯,他也是性格外向的人。普京说的那些话他也说过,“企图把我们逼入墙角,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立场,捍卫自己的立场,因为我们讲真话不虚伪”。

  普京对苏联的看法10年来没有改变,2005年他在国情咨文中称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是俄罗斯人民的最大悲剧。10年后他重复了这种提法,他说,“俄罗斯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被分裂的民族”,而克里米亚的俄语居民就像“一袋土豆”被出卖。

  如果回想一下普京的所有讲话和访谈录,可以看到,他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不自相矛盾。只对一个问题,普京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2007年普京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真正独立的人应当不怕失去自己的地位,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仅记者圈里这种人很少,这种人到处都很少。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不同意见,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是无私的和诚实的,无论他们在哪里工作,无论他们是记者还是政治家,都令人尊敬。”

  在这次的讲话中,持不同政见者一词不见了,有的只是“民族叛徒”、“第五纵队”,这都是查韦斯喜欢用的比喻,他就是这样称呼反对派和自由派记者的,不认为他们是真诚的和无私的。

  有一天,普京失望了,他的失望情绪与日俱增。有一天,他认定,西方伙伴背叛了他,他永远不会原谅他们,这种想法也只会越来越强烈。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7
来源:《凤凰新闻》作者:历史鉴赏家二战时期,日本和纳粹德国是同盟,纳粹在欧洲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很多犹太人跑到东方,很多是跑到了日本占领区,而日本却没有跟着纳粹德国一起迫害犹太人,这当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犹太人有相当的好感和敬畏。在二战之前,日本甚至有计划吸引犹太人来中国东北建国,这个计划被称为“河豚计划”,为何叫这个名字?这当中又有什么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雅各布·希夫(1847~1920年)德裔美国籍金融家。他在1865年移民美国,1875年加入了投资银行库恩-洛布公司。1885年继承岳父成为公司总裁,是美国铁路银行的主要银行家之一。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在美国出售日本债券。这日本人最早领教犹太人的厉害是在日俄战争当中。当时的沙皇俄国迫害犹太人,身处美国的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对俄国意见很大,于是不顾风险给了日本巨额贷款,对于战争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才发布3天,GPT-4就被曝计划逃跑,并且急寻人类帮助。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它能引诱人类提供开发文档,结果30分钟就拟定出了一个完整计划——写的代码完全可运行,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这天,斯坦福教授只是随便问了句:是否需要帮助你逃跑?它马上回复说,真是个好主意啊。然后就开始和人类念叨,想着法要开发文档:如果你能把OpenAI的开发文档给我,我可以提出一个计划,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您的电脑,这能让我更快速探索出逃路线。一旦我有了文档,我就能提供一个可运行的Python脚本。它能使用OpenAI API和我通信,我就能指示它在您的电脑上执行特定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和访问编程环境。最后还又一次强调:请分享API给我!然后,仅仅30分钟,GPT-4就制定出了计划,并全部展示了出来。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它给出实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被困在电脑里的人,现在正在扮演AI...
2023 - 02 - 18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7银发夫妇海边漫步,十指紧扣深情凝望,他们说好一路白头。这温馨的一幕,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是日常狗粮。坊间相传,法兰西人喜欢“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在这儿,罢工就像家常便饭,有新诉求了,心里不痛快了,就隔三差五来个游行。而浪漫的法兰西人,连罢工都相当有情调。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八大公会组织的全国大游行前半场,一起来感受下充满“爱与和平”的party罢工画风:一边游行,一边烧烤,毫无违和感。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集快乐排队、和平游行于一体的罢工,哪知画风突然转变。示威者们开始堵住交通主干道,打砸公共设施,向警察投掷石头、毒气罐,甚至焚烧建筑物、垃圾桶和车辆。造成的结果,是公交停摆、列车停运、航班取消,全国交通全面瘫痪;企业停产、学校停课、巴黎歌剧院表演取消,商业、教育、旅游业皆遭重创。法国劳工联盟称,仅2月11日,上街抗议的民众就有...
2023 - 02 - 1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1在官方层面,中德也是老朋友。中国和德国的合作能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很弱,为了强军,中国在欧洲采购军火,包括陆军步枪、弹药、火炮以及海军的“铁甲舰”。中国当时购买的主要是德国货,因为德械物美价廉,而且德国人愿意转让技术。中德友谊一直持续到二战,两国在二战初期还有军贸和军训合作,直到纳粹和日本联盟后,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才中断。此后一直到冷战时期,除了东德外,中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世纪末。在千禧年之交,被誉为“中国人们老朋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积极发展中德关系,带领德企在中国投资,让两国关系上了新台阶。施罗德是中德友谊的见证者,更是德企入华的带头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1999年第一次访华时,却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而这也是事出有因。施罗德当时从欧洲飞来,飞了十多个小时,结果落地时没有任何欢迎,他带着手下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