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抛售美债不足以忧心 必须要上心的是……

日期: 2019-11-20
浏览次数: 23

来源:《多维》2019年7月4日

文/陈经

2016年4月特朗普竞选时发推:“经济学家们说我的税收计划将让国债飙升10万亿美元。傻瓜!我会让中国买单!如果他们拒绝:债务就升1万亿美元!”说让中国买单就会买单的吗?而更要重视的是,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就是,明明会出问题的,但是系统就那么冲着危机奔去,阻止不了。直到危机爆了硬着陆,人们才会接受现实做出大动作,之前想改业改不动。美国债务经济的歪门邪道,已经没法回头了。因果早就种下。

 抛售美债不足以忧心 必须要上心的是……

中美贸易战争期间,中国不少民族主义者很喜欢说“抛光美国国债”。理性地说,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必然要有配置标的,而主动选择里,美国国债从安全性、保值性和流动性来说都是最好的。此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之下,美元仍是国际储备货币,是硬通货。如果真的有各大经济体联手抛售美债,那么可能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下跌,并且世界上已经没有足够购买力来接盘。一旦美国国债崩盘,各大经济体的贸易必然会面临巨大压力,经济前景可想而知。所以,抛售美国国债,更多是一种战略恐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并不是优选。

对于美国来说,大可不用担心“抛光美国国债”,但话说两头,美债危机的信号已经亮起。2018年底美国国债达21.9万亿美元,相比2000年翻了4倍,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100%,是2000年的2倍,政府财政赤字8470亿美元。还有,美国州债也有1.2万亿,地方债1.9万亿,甚至有个别地方政府发债还不上导致破产。特朗普(Donald Trump)铆足力气向全世界开炮的时候,可曾掂量一下家底?要知道美国在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后已经伤及根本,一旦美债危机再爆发……

“债务狂人”的最后狂欢

如今回头看,2000年倍工人美国经济最好的一年,这一年是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八年任期最后一年,当年财政盈余高达2370亿美元,而且是连续第三年财政盈余。1998年,克林顿政府历史性地实现了692亿美元的盈余,这是1957年来的第一次,1999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余上升到1240亿美元,这三年财政数据显得无比靓丽,而且一年年上升,势头很好,盈余占GDP得比重分别是0.8%、1.4%和2.5%。

2000年1月,克林顿在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骄傲地宣称:“2000万个新工作、30余年来最快经济增长、30年来最低失业率、20年来最低贫困率、42年来首次连续实现财政盈余。”极其漂亮的经济数据,再加上美国IT互联网技术革命的狂热气氛,全世界对美国经济的崇拜也达到了高峰,要学美国搞互联网,要学美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但好景不长,2002年二季度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任上,美国经济便开始陷入衰退,从1991年3月起的十年连续增长终止了。如今看来,美国经济走下坡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在美国历届总统的累计政府赤字排行榜上,奥巴马(Barack Obama)、小布什、特朗普高居历史前三位,可以称之为三位白宫“债务狂人”。克林顿下台时,美国国债是5.6万亿美元。小布什任上八年政府赤字累计58490亿美元,国债增长到10万亿。奥巴马任上政府赤字累计85880亿,美国国债增长到19.6万亿。特朗普任期还没完,但是两年政府预算赤字就超过1.8万亿,排名第三,美国国债于2019年5月增至22.3万亿。特朗普只用了两年就超过了奥巴马、小布什之外的其他历任总统。干了八年的奥巴马在政府赤字绝对值上排第一,同样八年的小布什為第二,特朗普如果只干四年会排第三,如果干满八年应该能居第一。

国债已超GDP

一般性逻辑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了,只能靠发国债补上缺额。一年年政府巨额赤字导致国债快速增长,而如果国债利息一年年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远超政府收入增长,占政府开支比例越来越高,这样就可能导致整个财政系统的崩溃!这就是目前美国面临的很核心问题。(见图2)

不妨算一笔账。目前,多年积累下来的美国国债余额已经超过了22万亿美元,按此趋势年底有望冲击23万亿美元。而美国2018年GDP为20.5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国债已经超过了自身的GDP。美国财政部表示,2018年联邦政府税收总计3.33万亿美元,光是美国政府支付国债利息这一块就达到超过5000亿美元。还有就是,政府税收增长很不容易,而国债利息支出增长还在加快。

这样下去就会资不抵债,怎么办?一个办法是缩减其他开支,对美国政治稍有了解者都知道这很难,其他开支项多半还要增加,缩减军费之类的根本推不动,国债利息不高的时候也是巨额赤字。最后只有再增大发国债借钱的力度。

美国政府国债一年年增多,发老债还新债。世界银行(World Bank)曾说,国债不超过GDP一定比例就可以,大概不超过77%算健康,美国已经105%了,虽然不健康,但也没人知道多高会出问题。如果连利息开支也要靠发新债来覆盖,利息增速只高不下,是否有点庞氏骗局(Pyramid scheme)的味道?美国今天还得益于美元的基础货币,但整个系统的自生型溃烂会一直发生,有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既视感。

特朗普的烂摊子

其实从这个维度看,特朗普上台时运气不好,空间被小布什和奥巴马折腾完了,所以他的任期也只能任由美国国债利息飙升。

2016年以前是小布什和奥巴马各干了八年,美国国债总额从5.6万亿飙升到19.6万亿美元。为什么那时利息负担没显现出来?小布什时,国债总额还不高,2008年任期末年时国债利息支出已经是2530亿美元,其实已经不低。奥巴马上任后继续大发国债,但是刚上任就遇上金融危机,美联储(Fed)14个月内降息10次变成了0利率,整体是低息环境,所以国债平均利率不高。虽然债务总额很高,但是高息的旧债到期用低息的新债还掉,利息负担有时还能下降,每年利息负担在1800亿至2400亿之间。奥巴马的运气是任期内遇上欧洲出了欧债危机,美国情况比欧洲好,全球避险资金对美国国债需求旺盛,要求的利息不高。那时美国财政官员经常说“我们的国债情况好得很,看需求多旺盛,流动性好”。可以说,从希腊开始的欧债危机,帮了奥巴马的大忙。

为什么2016年开始美债利息忽然飙升?因为此前奥巴马时期低息卖掉的债券陆续到期了, 要还本。美国政府根本没钱还本,只有新发的债券还本,按市场利率走就是高息了。但是这就等于拿高息债券置换低息债券,就算人们放过借新还旧的难题,利息走高总免不了。

美国国债利息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开始大幅增长,难事就落在特朗普头上。

特朗普上任后,一直鼓吹“避险需求”都来美国。大吹GDP增长、五十年最低的失业率、美股历史最高位,欧洲和中国经济都不行了,,,,,,潜台词就是都来买美股美债吧!但是从实践来看,全球资金并不会来买低息美债。美国肯定需要继续大发国债,而且要越发越多,虽然美国政府说买家多不愁卖不掉,实质就是美国政府在求着市场买。市场当然会要高息,来买就不错了,低息是绝不可能,因为美国不可能不大发国债,供求基本面决定了。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日本两头两个头号买家坚持了美国国债。

国债迟早要出问题,并经常发出警示。其实,国债总额是有控制机制的。例如过会不断提升国债总额的上限(debt ceiling),政府就没法继续发国债。美国经常闹出政府关门的事,就是这个原因。意思是说,掌握财政的国会对于政府花钱没有法律依据,只好关门维持最低限度运营。其实关门不是说政府雇员失业了,也不是真没钱了,而是一种“等审批”的状态。过会预算管理办公室,从原则上来说是想看到政府收入开支与国债数据健康发展,经常对政府放出狠话,让减预算,不要总靠发国债撑预算。

2016年4月特朗普竞选时发推特(Twitter)忽悠:“经济学家们说我们的税收计划将让国债飙升10万亿美元。傻瓜!我会让中国买单!如果他们拒绝,债务就升1万亿美元!”但是这更能说明形式的发展无力可阻。

美国政界并不是不知道国债危险,而是没办法。克林顿卸任以来,国债总额上限提升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各种事要花大钱,政府关门总得结束。哪个政府不想有盈余?都不希望靠国债过日子。其实特朗普刚开始竞选的时候也曾放大话,要解决国债问题。但特朗普上任后傻眼了,仅两年就光荣上榜成为“发债狂人”第三名。

不归路上印美元也没用

美国债务经济的歪门邪道,从小布什开始走上不归路,没法回头了,到特朗普也只能走着看,因果早就种下了。和历史上很多危机一样,要是不爆发出来,就不当回事,一次次地重复错误。现在毕竟还能过,债发得出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甚至敢吹经济情况不错,今朝有酒今朝醉。

或许有人会说,只要有美元作为基础货币,美国遇到危机开印刷机就好了。事实上,就机制而言,美国联邦政府收入就是收税和卖国债,没有印美元直接花这个说法。从客观上来说,美国增发国债,是一个促进美元在市场上流通的行为,不是直接增发美元。市场上交易机构拿美元来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再用出去,而不是美国政府自己直接引出美元用。如果美国政府不发国债,资金可能就沉淀在机构那里不懂,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国债资金来源的一个大头是世界各国赚的美元贸易顺差,美国政府发型国债,收到的美元花到社会上,被他国或者本国公司个人赚区,再投资来买国债,这是一个资金循环。这个循环的规模越大,以美联储为央行的美国银行机构会配上更多的美元,包括现金、M1、M2等数个层级的美元货币。

美债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关系密切,若美债危机爆发,也将推动美元体系瓦解,美债逐年增长,危机也将越来越近

关键是这个循环,要有人来买。希腊政府发行国债没有人买,就活不下去。希腊政府和央行也没办法因为要用欧元来买,它印不了欧元。希腊可以退出欧元,恢复用德拉马克,这样央行就可以印钱买国债了,相当于卖出去了,可是别人也不收德拉马克。当然,如果真没有人买美国国债了,或者买的人要求的利息太高美国政府接受不了,美联储是可以印钱来买。但是一且市场发现,美元就等於退化成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这时就不是美债的问题了,美元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除非全世界无条件相信美元不管不顾地就是用,那美债是可以在美联储的无耻操作下继续发行。但是既然美债受到怀疑,美元也就没法独善其身。

也就是説,如果美联储无耻操作美债危机会转成美元危机。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转移问题,也必然会有跡象出现。另外美元本身问题也很大,如多年巨额贸易逆差,如果再加上美危机爆发,美元也要出大问题。美债出问题,还可以收缩,美元信誉出问题,那就是更大的崩溃了。

美债危机暂时还不会爆发,但是原理在这,趋势在这,不是没有人指出来。逻辑其实很清楚,吹嘘各种“成绩”都是虚的,国债总额和国债利息一年年指数级增长,危机就越来越近。矛盾量变到质变,必然就是危机总爆发。

就连高盛( Goldman Sachs)都宣称,到了2020年,美国经济可能会在特朗普任上打破克林顿创造的经济连续增长时间纪录。但是,即使真的破纪录了,也不能让人服气,因为这轮经济增长和克林顿时期相比弱点明显,飆升的美国国债和政府赤字这两项,就让人没法安心。市场上有几乎是公开的怀疑,美国所谓的经济增长是债务和赤字狂增的结果,危机爆发时真相就出来了。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7
来源:《凤凰新闻》作者:历史鉴赏家二战时期,日本和纳粹德国是同盟,纳粹在欧洲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很多犹太人跑到东方,很多是跑到了日本占领区,而日本却没有跟着纳粹德国一起迫害犹太人,这当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犹太人有相当的好感和敬畏。在二战之前,日本甚至有计划吸引犹太人来中国东北建国,这个计划被称为“河豚计划”,为何叫这个名字?这当中又有什么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雅各布·希夫(1847~1920年)德裔美国籍金融家。他在1865年移民美国,1875年加入了投资银行库恩-洛布公司。1885年继承岳父成为公司总裁,是美国铁路银行的主要银行家之一。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在美国出售日本债券。这日本人最早领教犹太人的厉害是在日俄战争当中。当时的沙皇俄国迫害犹太人,身处美国的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对俄国意见很大,于是不顾风险给了日本巨额贷款,对于战争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才发布3天,GPT-4就被曝计划逃跑,并且急寻人类帮助。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它能引诱人类提供开发文档,结果30分钟就拟定出了一个完整计划——写的代码完全可运行,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这天,斯坦福教授只是随便问了句:是否需要帮助你逃跑?它马上回复说,真是个好主意啊。然后就开始和人类念叨,想着法要开发文档:如果你能把OpenAI的开发文档给我,我可以提出一个计划,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您的电脑,这能让我更快速探索出逃路线。一旦我有了文档,我就能提供一个可运行的Python脚本。它能使用OpenAI API和我通信,我就能指示它在您的电脑上执行特定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和访问编程环境。最后还又一次强调:请分享API给我!然后,仅仅30分钟,GPT-4就制定出了计划,并全部展示了出来。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它给出实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被困在电脑里的人,现在正在扮演AI...
2023 - 02 - 18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7银发夫妇海边漫步,十指紧扣深情凝望,他们说好一路白头。这温馨的一幕,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是日常狗粮。坊间相传,法兰西人喜欢“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在这儿,罢工就像家常便饭,有新诉求了,心里不痛快了,就隔三差五来个游行。而浪漫的法兰西人,连罢工都相当有情调。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八大公会组织的全国大游行前半场,一起来感受下充满“爱与和平”的party罢工画风:一边游行,一边烧烤,毫无违和感。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集快乐排队、和平游行于一体的罢工,哪知画风突然转变。示威者们开始堵住交通主干道,打砸公共设施,向警察投掷石头、毒气罐,甚至焚烧建筑物、垃圾桶和车辆。造成的结果,是公交停摆、列车停运、航班取消,全国交通全面瘫痪;企业停产、学校停课、巴黎歌剧院表演取消,商业、教育、旅游业皆遭重创。法国劳工联盟称,仅2月11日,上街抗议的民众就有...
2023 - 02 - 1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1在官方层面,中德也是老朋友。中国和德国的合作能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很弱,为了强军,中国在欧洲采购军火,包括陆军步枪、弹药、火炮以及海军的“铁甲舰”。中国当时购买的主要是德国货,因为德械物美价廉,而且德国人愿意转让技术。中德友谊一直持续到二战,两国在二战初期还有军贸和军训合作,直到纳粹和日本联盟后,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才中断。此后一直到冷战时期,除了东德外,中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世纪末。在千禧年之交,被誉为“中国人们老朋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积极发展中德关系,带领德企在中国投资,让两国关系上了新台阶。施罗德是中德友谊的见证者,更是德企入华的带头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1999年第一次访华时,却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而这也是事出有因。施罗德当时从欧洲飞来,飞了十多个小时,结果落地时没有任何欢迎,他带着手下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