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日期: 2021-03-29
浏览次数: 6

来源:凤凰新闻20200301

历史的尘埃总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慢慢沉积,往日的余晖总是照耀在历史的书眉之上。

一个民族和国家繁荣富强离不开英雄,如果一个国家连为国家立下战功的英雄都能忘记和打压,那其前途和命运就漂泊不定了。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朱可夫元帅

苏联时期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对某些为国家立下战功的人不是宣扬,而是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它们当成政治的牺牲品。这一点在苏联有名元帅朱可夫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朱可夫在苏联号称战神,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就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苏联英雄却莫名其妙的两次被贬,而且朱可夫最后晚年生活凄凉,时时刻刻有人监督变为一名“囚犯”,不得不令人惋惜和不平。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二战结束后,朱可夫凭借其战功成为苏联驻德国的总司令,以及苏联占领区的军事长官,地位要比麦克阿瑟将军还要高。此时,在朱可夫身上的荣誉以及传奇故事被人们传颂。

但令人不解的是,1946年4月10日,朱可夫被调回国,此时,斯大林就开始打压朱可夫,认为他有阴谋,对自己的统治极为不利。不过在苏联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三位老元帅的坚持劝导下,斯大林才没有对朱可夫下手。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但朱可夫自己却出了点小问题,因为调查人员在他家发现了一些德国物品,这是朱可夫从德国弄来的,但在苏联是不准许的。于是,朱可夫赶紧向斯大林承认错误,但为时已晚,这位最高领导人认为朱可夫居功自傲,把战争功绩归于个人,甚至私藏战利品还密谋搞反动活动,这些加起来后果就很严重了。

随后,朱可夫被撤职并且与严厉处分,被清除出苏联领导层到敖德萨军区担任司令。因为朱可夫的战功和在苏联人民中的影响力使这次被贬并没有贬到底,但他已经失去了领导人的信任。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赫鲁晓夫

比起第一次被贬逐,朱可夫接下来的被贬,使他从此远离政坛。斯大林去氏后,朱可夫也是因为托孤大臣又被重新任用,担任苏联副防长。但此时苏联政权却掌握在两人手里,一个是贝利亚,另一个是马林科夫。

赫鲁晓夫联合朱可夫,借助朱可夫在军队的威望打败了贝利亚。

1957年,马林科夫想利用苏联主席团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当时他们想借助朱可夫向赫鲁晓夫发难,但这场政变中,赫鲁晓夫并不想参与其中,只是对马林科夫的做法提出质疑,仔细想想后他向在场的人说了马林科夫的阴谋,赫鲁晓夫随即给马林科夫等人每人都带上了反苏集团的帽子,全部清除了苏联领导人队伍。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莫斯科

在这场政变未遂中,朱可夫可以说立了大功,很快成为了苏联主席团群成员和苏联核心领导人,他成为赫鲁晓夫的重臣。

但没有过多久,当赫鲁晓夫地位稳定后,在1957年十月,赫鲁晓夫以加强苏联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为由,痛批朱可夫私自培训2000人特种部队耍阴谋搞政变,这帽子可不是一般的大,随即,朱可夫被解职回家养老。

朱可夫从苏联政坛退下来后,生活过得很艰辛。在当时环境来看,虽然时不时有老战友间的来往,但当时还有大量的克格勃人员时时刻刻监视着朱可夫的生活,谁也不愿因为沾上朱可夫的问题而受牵连。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朱可夫雕像赫鲁晓夫下台之前对朱可夫隐约起了怜悯之心,给了朱可夫很大的自由,也准许他写回忆录。

但之后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本来希望能够官复原职的朱可夫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变,勃利日涅夫并没有启用朱可夫,而且勃列日涅夫恢复了以前的一些手段,对朱可夫的监控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严了。

1974年,朱可夫去世,但勃利日涅夫依旧对朱可夫的三个女儿进行监控,勃列日涅夫认为朱可夫知道的秘密太多,就连他的家人都怀疑过,这种严密的监控直到苏联解体才终止。

朱可夫多次救苏联于危难之中,晚年为何从战神变为一名“囚犯”?

1995年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时,朱可夫的雕像在红场重新塑了起来,叶利钦亲自为雕像揭幕,但朱可夫元帅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叶利钦为朱可夫元帅平反并重新竖立雕像值得称赞。

小编认为从朱可夫的经历来看,苏联内部斗争太多,连英雄都不曾放过,这也许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吧。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大家是不会遗忘的。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7
来源:《凤凰新闻》作者:历史鉴赏家二战时期,日本和纳粹德国是同盟,纳粹在欧洲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很多犹太人跑到东方,很多是跑到了日本占领区,而日本却没有跟着纳粹德国一起迫害犹太人,这当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犹太人有相当的好感和敬畏。在二战之前,日本甚至有计划吸引犹太人来中国东北建国,这个计划被称为“河豚计划”,为何叫这个名字?这当中又有什么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雅各布·希夫(1847~1920年)德裔美国籍金融家。他在1865年移民美国,1875年加入了投资银行库恩-洛布公司。1885年继承岳父成为公司总裁,是美国铁路银行的主要银行家之一。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在美国出售日本债券。这日本人最早领教犹太人的厉害是在日俄战争当中。当时的沙皇俄国迫害犹太人,身处美国的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对俄国意见很大,于是不顾风险给了日本巨额贷款,对于战争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才发布3天,GPT-4就被曝计划逃跑,并且急寻人类帮助。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它能引诱人类提供开发文档,结果30分钟就拟定出了一个完整计划——写的代码完全可运行,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这天,斯坦福教授只是随便问了句:是否需要帮助你逃跑?它马上回复说,真是个好主意啊。然后就开始和人类念叨,想着法要开发文档:如果你能把OpenAI的开发文档给我,我可以提出一个计划,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您的电脑,这能让我更快速探索出逃路线。一旦我有了文档,我就能提供一个可运行的Python脚本。它能使用OpenAI API和我通信,我就能指示它在您的电脑上执行特定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和访问编程环境。最后还又一次强调:请分享API给我!然后,仅仅30分钟,GPT-4就制定出了计划,并全部展示了出来。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它给出实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被困在电脑里的人,现在正在扮演AI...
2023 - 02 - 18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7银发夫妇海边漫步,十指紧扣深情凝望,他们说好一路白头。这温馨的一幕,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是日常狗粮。坊间相传,法兰西人喜欢“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在这儿,罢工就像家常便饭,有新诉求了,心里不痛快了,就隔三差五来个游行。而浪漫的法兰西人,连罢工都相当有情调。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八大公会组织的全国大游行前半场,一起来感受下充满“爱与和平”的party罢工画风:一边游行,一边烧烤,毫无违和感。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集快乐排队、和平游行于一体的罢工,哪知画风突然转变。示威者们开始堵住交通主干道,打砸公共设施,向警察投掷石头、毒气罐,甚至焚烧建筑物、垃圾桶和车辆。造成的结果,是公交停摆、列车停运、航班取消,全国交通全面瘫痪;企业停产、学校停课、巴黎歌剧院表演取消,商业、教育、旅游业皆遭重创。法国劳工联盟称,仅2月11日,上街抗议的民众就有...
2023 - 02 - 1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1在官方层面,中德也是老朋友。中国和德国的合作能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很弱,为了强军,中国在欧洲采购军火,包括陆军步枪、弹药、火炮以及海军的“铁甲舰”。中国当时购买的主要是德国货,因为德械物美价廉,而且德国人愿意转让技术。中德友谊一直持续到二战,两国在二战初期还有军贸和军训合作,直到纳粹和日本联盟后,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才中断。此后一直到冷战时期,除了东德外,中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世纪末。在千禧年之交,被誉为“中国人们老朋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积极发展中德关系,带领德企在中国投资,让两国关系上了新台阶。施罗德是中德友谊的见证者,更是德企入华的带头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1999年第一次访华时,却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而这也是事出有因。施罗德当时从欧洲飞来,飞了十多个小时,结果落地时没有任何欢迎,他带着手下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