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拜登四处寻帮手释放战略油储:接下来会如何做?

日期: 2021-11-19
浏览次数: 4

来源:腾讯自选股20211118

导语: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这回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合纵连横”能否奏效,或许将取决于他是否能拉来足够多的“盟友”共同行动。而如果最终只是其单方面的投放战略石油储备,料将只能对油价升势起到暂时性的缓解作用。

财联社(上海,编辑 潇湘)讯,本周全球原油市场最受瞩目的消息,无疑是拜登政府正在四处“拉帮手”,考虑动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并与中日印等其他石油消费大国一起携手“冷却”油价。

拜登此举的意图显然非常明显,释放石油储备可以帮助美国现任政府在2022年中期选举前抵御外界的批评。

近来,华盛顿方面持续有批评声抨击拜登政府,在应对油价上涨方面几乎什么也没做。本月早些时候,全美平均汽油零售价格一路飙升至了七年来的最高水平,越来越多的美国选民也开始将物价上涨归咎于拜登的财政政策。

而通过与中国和日本等其他主要能源消费国联手,拜登也可以向以沙特和俄罗斯为首、近来不怎么听话的OPEC+产油国联盟作出回击,从而释放强硬信号。

不过,拜登的如意算盘真能打响吗?想要联手各方协同释放战略油储,美国政府接下来又需要如何做?对此,有业内人士就当前这一事态的不少要点进行了一番梳理:

什么是战略石油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主要石油消费国也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EPCA),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此后,美国总统在战争期间或飓风袭击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基础设施时,往往会动用这些储备以平息石油市场。

美国当前有多少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目前主要存放于四个戒备森严的储藏地,分别位于得克萨斯州的Bryan Mound和Big Hill,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West Hackberry和Bayou Choctaw的地下巨型岩洞中。

从2015年至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已从近7亿桶不断减少至了如今的6.06亿桶,占全美库存石油总量的比率也从逾38%下滑至了30%出头。不过,这仍足以满足美国一个多月的石油需求。

此外,美国还在该国东北部地区保持有少量的取暖油和汽油储备。

还有哪些国家拥有战略石油储备?

除美国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9个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也被要求持有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紧急储备量。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9月份,经合组织各国政府的原油总储量超过15亿桶。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职能包括监督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监测国内外石油市场供求变化等。

国际能源署的准成员国、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印度,目前也拥有战略石油储备。日本则是除中国和美国外战略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

美国能联合这些国家同时释放储备吗?

美国和其西方盟国以前有过协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先例,比如在2011年OPEC成员国利比亚战争期间。不过,美国此前还从未同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亚洲能源消费大国协同采取过类似的行动。

而目前拜登政府的提议想要获得各国响应,显然也仍有不少阻力。

日本经济产业省一位官员近日表示,美国已经要求东京在应对高油价方面展开合作,但他不能确认这一要求是否包括协同释放储备。这位官员说,按照法律规定,日本不能通过释放储备来降低价格。

韩国一位官员也证实已收到美国关于释放石油储备的请求,不过同样没有轻易答应美国的请求。“我们正在彻底审视美国的请求,但我们不会因为油价上涨而释放石油储备。我们可以在供应不平衡的情况下释放石油储备,但不是为了应对油价上涨。”这位官员指出。

美国战略储备将如何投向市场?

由于存储地临近大型炼油或石化中心,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一经投放,预计每天最多可运送440万桶原油。同时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说法,从总统作出决定开始,只需要13天第一批石油就可以进入美国市场。

在过去两周里,美国能源部已经出售了600多万桶石油,这是之前批准的出售计划的一部分,但或许也是可能紧急释放储备的一个信号。

在直接出售的情况下,美国能源部通常会进行在线拍卖,由能源公司竞标石油。

此前,美国总统曾三次授权从战略石油储备中紧急出售石油,最近一次发生在2011年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爆发战争的期间。此外,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后,美国政府也曾紧急释放过战略石油储备。

通过互换协议的方式释放石油储备则发生得更为频繁,最后一次互换发生在9月艾达飓风之后。该类型一般发生在飓风等灾难大幅冲击局地石油供应造成短缺时,炼厂向能源部发出“贷款”一定原油数量的请求,而后在约定日期前归还此前所贷的原油数量,并加上额外的小规模原油数量作为利息。

拜登这回的“合纵连横”能奏效吗?

目前,美国国会的议员们对于是否需要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态度不一。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近期曾呼吁总统拜登动用美国政府的应急燃料储备,来帮助降低不断上涨的汽油价格。但众议院多数党领袖霍耶则表示,他不同意舒默近日有关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降低油价的呼吁,称该储备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填补原油供应缺口。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这回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合纵连横”能否奏效,或许将取决于他是否能拉来足够多的“盟友”共同行动。而如果最终只是其单方面的投放战略石油储备,料将只能对油价升势起到暂时性的缓解作用。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代理署长Stephen Nalley周二就表示,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可能只会对石油市场造成短暂影响。Nalley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指出,“最终,所产生的影响将是相对短暂的,并将取决于释放了多少……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可能只会持续几个月,市场中的其他动态最终仍将左右油价走势。”

华尔街知名投行高盛在11月初也表示,美国释放石油储备可能只是暂时性帮助,甚至可能在明年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油价短期大幅下跌,页岩油生产商将不愿意增加钻探,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供应短缺。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7
来源:《凤凰新闻》作者:历史鉴赏家二战时期,日本和纳粹德国是同盟,纳粹在欧洲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很多犹太人跑到东方,很多是跑到了日本占领区,而日本却没有跟着纳粹德国一起迫害犹太人,这当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犹太人有相当的好感和敬畏。在二战之前,日本甚至有计划吸引犹太人来中国东北建国,这个计划被称为“河豚计划”,为何叫这个名字?这当中又有什么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雅各布·希夫(1847~1920年)德裔美国籍金融家。他在1865年移民美国,1875年加入了投资银行库恩-洛布公司。1885年继承岳父成为公司总裁,是美国铁路银行的主要银行家之一。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在美国出售日本债券。这日本人最早领教犹太人的厉害是在日俄战争当中。当时的沙皇俄国迫害犹太人,身处美国的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对俄国意见很大,于是不顾风险给了日本巨额贷款,对于战争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才发布3天,GPT-4就被曝计划逃跑,并且急寻人类帮助。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它能引诱人类提供开发文档,结果30分钟就拟定出了一个完整计划——写的代码完全可运行,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这天,斯坦福教授只是随便问了句:是否需要帮助你逃跑?它马上回复说,真是个好主意啊。然后就开始和人类念叨,想着法要开发文档:如果你能把OpenAI的开发文档给我,我可以提出一个计划,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您的电脑,这能让我更快速探索出逃路线。一旦我有了文档,我就能提供一个可运行的Python脚本。它能使用OpenAI API和我通信,我就能指示它在您的电脑上执行特定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和访问编程环境。最后还又一次强调:请分享API给我!然后,仅仅30分钟,GPT-4就制定出了计划,并全部展示了出来。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它给出实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被困在电脑里的人,现在正在扮演AI...
2023 - 02 - 18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7银发夫妇海边漫步,十指紧扣深情凝望,他们说好一路白头。这温馨的一幕,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是日常狗粮。坊间相传,法兰西人喜欢“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在这儿,罢工就像家常便饭,有新诉求了,心里不痛快了,就隔三差五来个游行。而浪漫的法兰西人,连罢工都相当有情调。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八大公会组织的全国大游行前半场,一起来感受下充满“爱与和平”的party罢工画风:一边游行,一边烧烤,毫无违和感。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集快乐排队、和平游行于一体的罢工,哪知画风突然转变。示威者们开始堵住交通主干道,打砸公共设施,向警察投掷石头、毒气罐,甚至焚烧建筑物、垃圾桶和车辆。造成的结果,是公交停摆、列车停运、航班取消,全国交通全面瘫痪;企业停产、学校停课、巴黎歌剧院表演取消,商业、教育、旅游业皆遭重创。法国劳工联盟称,仅2月11日,上街抗议的民众就有...
2023 - 02 - 1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1在官方层面,中德也是老朋友。中国和德国的合作能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很弱,为了强军,中国在欧洲采购军火,包括陆军步枪、弹药、火炮以及海军的“铁甲舰”。中国当时购买的主要是德国货,因为德械物美价廉,而且德国人愿意转让技术。中德友谊一直持续到二战,两国在二战初期还有军贸和军训合作,直到纳粹和日本联盟后,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才中断。此后一直到冷战时期,除了东德外,中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世纪末。在千禧年之交,被誉为“中国人们老朋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积极发展中德关系,带领德企在中国投资,让两国关系上了新台阶。施罗德是中德友谊的见证者,更是德企入华的带头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1999年第一次访华时,却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而这也是事出有因。施罗德当时从欧洲飞来,飞了十多个小时,结果落地时没有任何欢迎,他带着手下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