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口号喊不出香港政改出路

日期: 2015-03-04
浏览次数: 1549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3月8日

文/谭卫儿 香港英文《南华早报》副总编辑

  当“占”亦无法令北京让步时,香港泛民主派若继续口号式地指责北京无理及强硬,其实于事无补。

  那天,看着香港电台节目《城市论坛》上,香港大学学生会刊物《学苑》前副总编辑王俊杰冲口而出“(中央)政权随时会倒台”,不禁哑言;也不禁想到近日政圈许多人的一个大问号:为什么英、美政府愿意接受香港政改“袋往先”(先接受)——即按全国人大去年八月三十一日的决定实行二零一七年普选,否则只能按现时方法,意味香港民主发展裹足不前。美、英外交官近期跟积极游说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不要否决特区政府的政改方案,只是另一边厢泛民议员人人大义凛然表明决不改变立场,以致一众负责政改的政府高官大打悲情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日前便直言:从目前情况看,政改方案于这个夏天能在立法会通过的机会是零!

  有人笑说,这不正好说明北京多虑了,泛民哪有这么容易就被外国势力操控得了?如今可见这“外国势力”根本无法令泛民就范。这话不无道理,但为何英美会做出如此令不少人、特别是泛民阵营始料不及的决定?如今特区政府一副“死马当活马医”的架势,泛民则开天杀价提出要政府保证二零二零年取消立法会全部的功能组别议席,才会“考虑”支持政府的方案,但这些要求亦被政府即时拒绝了,政改前景还有可能柳暗花明吗?

  这很大程度上端赖泛民及北京之间,在“占中”后能否有真正的互动与沟通。而要促成双方重启对话,便须深入了解北京领导层的治港新思维。俗话说:知己知彼,无往而不利。香港回归十七年,可惜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包括泛民主派阵营,能认真系统地对中国大陆政治、经济、社会进行深入分析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政改一役中,当“占中”亦无法令北京让步时,泛民若继续口号式地指责北京无理及强硬,其实于事无补,不如反思及检讨自身对国情及北京领导层有多深入的认识,以调整下一步策略。

  “占中”毫无疑问令北京对港政策趋于强硬,但这是否意味着北京会一硬到底?从近日的一些发展来看,在“后占中”时期的未来几个月,亦即政改方案在六月提交立法会审议之前,北京应会硬中有软,软中有硬。二月初,特区政府主管政改的律政司长袁国强表示,二零一七年整改方案日后可以继续完善,中央官员很希望见到政改方案通过。袁国强还表示,二零一七年方案并非“终极方案”的这一信息,今后会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加强传递。

  “二零一七年方案并非终极”并非甚么惊天动地的新信息,但在“占中”发生后以及如今政改陷入“死局”,泛民对特区政府全面不合作,并与北京接触亦告中段的今天,北京重提此调绝非偶然。李飞这次与袁国强及谭志源的会面,距离三月人大、政协两会不到一个月,自然能为中央领导层提供香港最新政情以便做出下一步部署。因为每年两会都是北京对香港政情的最新判断,透过接见港区人大及政协代表等机会,透露最新思路的时机。此“二零一七年方案可继续完善”之调,是继“占中”期间的“硬”之后,北京展现的一个较软的身段,相信两会之后北京找机会与泛民展开新一轮对话并非不可能,毕竟现实地说,政改方案要在立法会通过,泛民主派的票必不可少,而政治就是不断地试探对方底线。那么,泛民做好了新的准备没有?又如何从香港民主发展的战略大方向出发,拟定与北京沟通的策略?

  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在内政、外交,以及港、澳、台政策都有新思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听过一则小故事:过去十一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京举行期间,香港“占中”正如火如荼,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先头部队到京为习、奥峰会作准备,获得中方一个强烈口信:若奥巴马在京期间明示或暗示支持“占中”,习近平在和奥巴马见面时“一定会毫不客气”。结果,奥巴马在京期间绝口不提“占中”,习、奥二人数度见面累计超过十小时,触及中美双边及地区安全等多项重要战略议题,香港问题只是一个小小枝节,奥巴马向习近平表明,美方不会插手香港事务。

  美国认同香港民主发展可以“袋往先”,不等于站在了北京一边。出于理念及制度的迥异,美、英支持香港民主有更快的发展很自然。但在美国利益的大局中,香港看来排不上太高的位置,相信英国亦然。这即是现实的考量,亦因为他们不会以为北京政权会“随时倒台”,相反奥巴马早前直指,习近平比他想象中更快地巩固了权力。白宫日前宣布,奥巴马已邀请习近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一些亚洲主要国家领导人今年稍后访美。这既是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一著,却也显示中国在亚太事务中的重要性。

  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放下与中国政府在民主等议题上的分歧,务实与中国领导人打交道,乐见香港二零一七年民主走出一小步,不难理解。但香港社会,包括泛民,特别是泛民中的温和派要明白一个现实:口号喊得再响不可能奏效;否决了二零一七年普选,亦不会为香港带来更多的民主;更解决不了一个更长远的策略性问题:喜欢与否,香港的泛民主派今后还要不要与北京沟通?又该如何沟通?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7
来源:《凤凰新闻》作者:历史鉴赏家二战时期,日本和纳粹德国是同盟,纳粹在欧洲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很多犹太人跑到东方,很多是跑到了日本占领区,而日本却没有跟着纳粹德国一起迫害犹太人,这当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犹太人有相当的好感和敬畏。在二战之前,日本甚至有计划吸引犹太人来中国东北建国,这个计划被称为“河豚计划”,为何叫这个名字?这当中又有什么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雅各布·希夫(1847~1920年)德裔美国籍金融家。他在1865年移民美国,1875年加入了投资银行库恩-洛布公司。1885年继承岳父成为公司总裁,是美国铁路银行的主要银行家之一。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在美国出售日本债券。这日本人最早领教犹太人的厉害是在日俄战争当中。当时的沙皇俄国迫害犹太人,身处美国的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对俄国意见很大,于是不顾风险给了日本巨额贷款,对于战争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才发布3天,GPT-4就被曝计划逃跑,并且急寻人类帮助。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它能引诱人类提供开发文档,结果30分钟就拟定出了一个完整计划——写的代码完全可运行,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这天,斯坦福教授只是随便问了句:是否需要帮助你逃跑?它马上回复说,真是个好主意啊。然后就开始和人类念叨,想着法要开发文档:如果你能把OpenAI的开发文档给我,我可以提出一个计划,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您的电脑,这能让我更快速探索出逃路线。一旦我有了文档,我就能提供一个可运行的Python脚本。它能使用OpenAI API和我通信,我就能指示它在您的电脑上执行特定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和访问编程环境。最后还又一次强调:请分享API给我!然后,仅仅30分钟,GPT-4就制定出了计划,并全部展示了出来。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它给出实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被困在电脑里的人,现在正在扮演AI...
2023 - 02 - 18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7银发夫妇海边漫步,十指紧扣深情凝望,他们说好一路白头。这温馨的一幕,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是日常狗粮。坊间相传,法兰西人喜欢“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在这儿,罢工就像家常便饭,有新诉求了,心里不痛快了,就隔三差五来个游行。而浪漫的法兰西人,连罢工都相当有情调。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八大公会组织的全国大游行前半场,一起来感受下充满“爱与和平”的party罢工画风:一边游行,一边烧烤,毫无违和感。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集快乐排队、和平游行于一体的罢工,哪知画风突然转变。示威者们开始堵住交通主干道,打砸公共设施,向警察投掷石头、毒气罐,甚至焚烧建筑物、垃圾桶和车辆。造成的结果,是公交停摆、列车停运、航班取消,全国交通全面瘫痪;企业停产、学校停课、巴黎歌剧院表演取消,商业、教育、旅游业皆遭重创。法国劳工联盟称,仅2月11日,上街抗议的民众就有...
2023 - 02 - 1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1在官方层面,中德也是老朋友。中国和德国的合作能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很弱,为了强军,中国在欧洲采购军火,包括陆军步枪、弹药、火炮以及海军的“铁甲舰”。中国当时购买的主要是德国货,因为德械物美价廉,而且德国人愿意转让技术。中德友谊一直持续到二战,两国在二战初期还有军贸和军训合作,直到纳粹和日本联盟后,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才中断。此后一直到冷战时期,除了东德外,中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世纪末。在千禧年之交,被誉为“中国人们老朋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积极发展中德关系,带领德企在中国投资,让两国关系上了新台阶。施罗德是中德友谊的见证者,更是德企入华的带头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1999年第一次访华时,却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而这也是事出有因。施罗德当时从欧洲飞来,飞了十多个小时,结果落地时没有任何欢迎,他带着手下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