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高雄气爆悲剧暴露台湾民主危机

日期: 2014-09-27
浏览次数: 1246

转自亚洲周刊 7/9/2014  童清峰

  台湾气爆暴露台湾民主的危机,暴露了政治的结构问题。没有普选的香港或一党独大的新加坡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件,因为他们都拥有较高的城市管理能力,都不会没有详尽的地下管线档案,在高雄执政了十六年的绿营政府事后推卸有关的责任,显示台湾的民主政治并不是责任政治,对核心价值及国家认同并没有共识。

  高雄爆发史无前例气爆事件,事发至今已逾三个星期,仍余波荡漾,台湾中央政府与高雄市政府互踢皮球,为谁管地下石化管线闹得不可开交,但再怎么样推诿卸责,都无法掩盖这是一场人祸的事实。但更深层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认真总结这次事件的教训,这样的气爆悲剧还会在台湾各地上演。

  这椿事件其实暴露了台湾民主的危机,也暴露了政治上的结构问题。全民普选的民主选票并没有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相对的很多学者相信,在至今没有普选的香港,或是被视为一党独大的新加坡,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气爆事件,因为香港和新加坡都拥有较高的城市管理能力,都不会没有详尽的地下管线档案,不会容许地下盘根错节的混乱,也不会对致命的油气输送没有周详的掌控和应急方案。

  尤其是气体开始泄漏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左右,市民示警通知当局,但警察与消防当局都不知道问题的真正所在,也因此没有动员附近居民疏散,终酿成悲剧。

  这次导致至少三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悲剧,也打破了台湾民主的迷思。原来被全球华人推崇的台湾民主政治,并没有保证台湾进入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一个被史学家黄任宇所强调的“数目字管理”的社会。它的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都不知道自己街道下面藏有什么危险的管线,会传输什么危险的气体。在一个现代化社会,这样的结构性的食物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高雄执政了十六年的绿营政府没有将自己所住的房子下面的管线搞清楚,事后推卸有关的责任,再次显示台湾自己的民主政治并不是责任政治。恰恰相反,他弔诡地让台湾陷入上网上线的内耗中,迷失了自己,也导致了多少无辜市民沦为冤魂。

  民粹政治和内耗,关键还是社会内部对核心价值没有共识,对国家认同没有共识,因而造成了一切的问题都泛政治化,行政问题也被意识形态化,具体问题不能解决,形成社会的沉疴。

  绿营宣扬中央欺负高雄

  这场灾变牵涉的是中央与地方权限的问题,并不复杂,但绿营却能在客观情势对它极其不利的灾变中,运用民粹手段,以高雄人的力挺做后,不断制造中央欺负高雄的印象,迫使行政院提供台币十六亿元(约五千万美元)辅助款,而利于不败之地。

  在蓝绿恶斗情况下,台湾已经快变成没有是非的地方,明明是理亏的一方,民进党却能理直气壮怪东怪西,好像所有的错都是国民党当年在高雄执政所铸下的错,不是民进党的错,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的真谛早已荡然无存,而且民进党拖国民党下水的政治操作显然非常成功,工具TVBS民调,有百分之五十一的民众认为气爆事件责任,中央与地方一样大。

  气爆事件本质是公共政策与治理能力的问题,但民进党“先讲先赢”,一路将灾难政治化,先确立中央欺负高雄的主轴,让中央不敢批评高雄,同时将责任往外推,并将中央拖下水,指出事管线是副总统吴敦义当年在高雄市长任内批准的,藉此压迫中央对高雄深处援手,绿营仗恃有高雄人力挺,“霸凌”蓝营毫无松手,玩弄民粹政治到极致。

  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黄光国十年前曾出版《民粹亡台论》,强烈批评民粹主义已经使得各种集体民意得以顺利成形,而民粹主义的可怖不在其披着民主的外衣,而是轻易把民众当操纵工具。

  台湾已经是民粹当道,不只高雄气爆,现在吵得沸沸扬扬的十二年国教也都有民粹作祟的影子,但民众早已见怪不怪。政治人物为了当选,极尽讨好选民,蓝绿争相发老人年金,各县市比跨年烟火谁最美、谁放最久;经济疲弱,企业获利有限,却要求企业加薪等,造成民粹猖獗,影响所及,政治人物不愿投入看不见的长远政策规划(如下水道),只求立竿见影的掌声,甚至不惜扭曲专业。

  民粹猖獗不同是非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世界竞争力中心公布二零一四年全球竞争力评比,台湾从去年的第十一名退到第十三名,连续三年退步。IMD明白指出,台湾的挑战在于培养社会团结和社会融合,讲得直白一点,蓝绿恶斗已经大大削弱国家竞争力。

  高雄地下管线已经埋设了二、三十年,但一直到二零零五年谢长延执政时代进入现代化城市的管理规划,所有地下管线才通报到高市府。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指出,面对一个过去就存在的问题,处理气爆事件,第一是救灾,第二尽速发掘其他未爆弹,第三才是配合检调单位开始究责。“结果陈菊把第三个步骤提到第一个,她显然处理得不好。”

  如果气爆发生在国民党县市长,若没就被轰下台,至少也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但这场造成三十人死亡、三百多人受伤的惨剧,因为发生地是高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纵使事后证明高市府缺乏专业、卸责、说谎,但市长陈菊在当地好像是“妈祖婆”,很少人批评她,民调仍高达百分之六十五,似乎毫发无伤。

  全台湾陷治理危机

  认识陈菊二、三十年的陈文茜指出:“陈菊是一个很热情、对民众很真诚的政治人物,在民进党中,你会觉得她是真性情、善良的人,而且在民主运动中出生入死,勇敢走在第一线上,绝对不是一个只要名利、功利的人。”“绝对不是!”陈文茜质疑,为什么连她都这样处理这件事情?

  陈文茜认为高雄气爆纯粹是治理问题,关键就在于陈菊对经济外行,不只陈菊,台湾多数政治人物对经济都不甚了了,蓝绿皆然,这也凸显出台湾蓝绿恶斗,不论是国民党问题,或民进党问题,“问题都出在我们的菁英已经失去治理的能力,真个治理的危机里头,包含民进党的政治领导者欠缺现代国家所需要领导者的经济和国际的眼光”。她批评,国民党更糟,领导者连政治经验都没有,全部都用“童子军”在治国,整个社会完全民粹化,全部合起来就是一个治理危机,到最后就没有出路。

  陈文茜的批评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台湾每一个被指规划不当的政策,都可能跟治理能力有关。

  中央研究院院士、宪法专家胡佛指出:“今天台湾的问题就是没有是非,烂的做对也是错,绿的做错野是对,背后其实是国家认同的问题。”他说,陈菊民调还那么高,主要是她爱台湾,对绿营大本营的高雄来说,陈菊怎么错,高雄人都支持,“因为你爱台湾,我爱台湾,我跟你是一个族群,我们的国家认同完全一样,至于主张统一的马英九,不论做什么,就是讨厌你”。

  台大哲学系教授林火旺指出,台湾根本问题就是蓝绿恶斗,很多事情都是政治上彼此拖垮彼此,政治领域就是如此,正陷入这种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中。

  台湾自诩民主成就在华人世界首屈一指,但高雄气爆却凸显这座外表华丽的新厦其实是盖在沙土上,随时有崩塌危险,就像那条有破洞的丙烯线路,正蓄积爆炸能量。前中研院院长李达哲批评,水管和丙烯管线不应放在一起,他不解当丙烯没有送过去,怎会继续输送?他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训练不足,感到不可思议。这场人祸让人看到台湾民主系统失灵,不仅在很多地方都缺乏现代化治理能力,朝野政党无法联手合作,连救灾这种事都可以吵成一团,政党政治在台湾只剩蓝绿恶斗。

  高市府错失黄金三小时,以及缺乏专业救灾能力,未能当机立断切断管线开关,以致酿成巨灾,难辞其咎,且第一时间就装无辜,双手一摊表示不知有李长荣化工公司肇祸管线,还栽赃业者偷接黑管,但事后有文件证明高市府早在两年前就知道李长荣埋设管线。

  蔡英文力挺陈菊

  气爆事件爆发后,民进党危机总动员,权当从上到下力挺陈菊,不让她收到任何伤害,以免对年底市长连任造成冲击,将气爆责任全面倒向经济部督导步骤。民进党藉云林县长苏治芬曾经表示:“发生气爆,地方政府也有责任。”但党主席蔡英文召集五名民进党县市长联名力挺陈菊声明后,党内全面噤声,再也听不到任何检讨之声。

  民进党擅打群架,一碰到事情,六名县市长一定联手抗外,他们的挺菊声明写得很像高市府的新闻稿,强调陈菊已“三十小时未阖眼”,赞扬气爆后陈菊展现的执行力。马政府就像在绿营强大民粹声势下,像个小媳妇,显得和怯儒,要钱给钱,即使高市府要求中央补助的公文只有一页。

  高市府要负最大责任

  这次外洩出事的丙烯管线因属厂区外石化管线无专法管理,让中央跟地方有互踢皮球的灰色地带。胡佛指出,这件事情法律问题不大,管线、排水沟等属于地方责权,地下管线管理费也都交给高市府,所以很清楚高市府要负最大责任。他质疑,若高市府硬要说中央对气爆也有责任的话,各界捐款给高雄的三十亿新台币是不是该先交给中央做统筹处理?

  胡佛进一步指出,政治是一个系统(political system),最低层是国家、族群,中间是政府。“台湾的问题是地基已裂开,也就是族群认同费列,上面的政府就摇摆,政府每天在恶斗,所有游戏规则自然就无法执行。”

  主因在于国家认同分裂

  国家认同分裂就等于这个国家与别的国家有仇恨。胡佛表示,就好比指责总统马英九倾中,绿营当做是敌人,用各种方法斗争他,这就是民粹;就像绿营反服贸,表面是说服贸会害台湾人失业,骨子里其实是反中。

  立法院总席次一百一十三席,国民党占六十四席,稳定过半,却是脆弱的多数,只要有八席跑票,就无法过半。这次行驶监察院同意权,占计至少有酒味蓝营立委跑票,换言之,这一小撮人就可以把国民党中央搞的鸡飞狗跳。

  立法院大屠杀背后当然是马英九和立法院张王金平交恶的结果,国民党内部隐然分裂成两个阵营,根本无法整合,现在马英九想通过的任何法案都卡在立法院而动弹不得,造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服贸协议、核四等重要法案一个一个被在野党否决,这些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法案全躺在国会,其实等于掐住马英九命脉。

  国民党立委指出,国外正常国会议事,针对某个议案,朝野先进行焦土辩论、车轮战发言,接着就进行表决,但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国会议长像王金平这样偏袒在野党,“民进党如果要辩论,就让你们辩论,要表决,就可以表决,如果民进党觉得表决会输,就让民进党霸占主席台”。

  从去年九月马王政争以后,王金平就完全倒向绿营,“其实他等于就是民进党的立法院长”,使得原本只有四十席立委、在立法院占少数的在野党成了精锐雄狮,让国民党团吃足了苦头。蓝营立委指出,立法院的案子到院会后可以拉下来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理应表决,但从来没有,国民党团抗议也没有用,王金平会说这是朝野协商惯例。

  “全世界的议会没有主席台被霸占的惯例”,亲马立委说,美国众议员来台都很讶异,他们以为台湾是亚洲国家中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大概跟日本一样,怎么会这样?“就是这样啊!”他说。

  国会有王金平“理应”,绿营几乎吃定了马英九,对于他退出的各种政策都一概反对,最近绿营喊“反”的对象是自由经济示范区,示范区的原意是要透过自由化、国际化,发展新兴产业,吸引全球来台投资。去年经建会的审查会,台南市长赖清德更亲自与会,并表达争取示范区的决心,陈菊也曾表示,会配合中央全力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但在蔡英文下达反对令后,他们就跟着反对。

  总统府前国策顾问、台大教授林火旺批评,在野党缺乏民主素养,即使台湾游民主制度,但公民的品格还不到这个程度。他说:“你可以跟人家意见不一样,但不能对不同意见的人充满仇恨,台湾现在是仇恨队里,对方说A,我就故意说B,这其实不对。”

  灾难刺激反思,高雄气爆暴露出台湾何其脆弱,由于行政官僚的怠忽与失能,几条有破洞的管线就足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蓝绿恶斗正不断削弱台湾竞争力。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7
来源:《凤凰新闻》作者:历史鉴赏家二战时期,日本和纳粹德国是同盟,纳粹在欧洲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很多犹太人跑到东方,很多是跑到了日本占领区,而日本却没有跟着纳粹德国一起迫害犹太人,这当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对犹太人有相当的好感和敬畏。在二战之前,日本甚至有计划吸引犹太人来中国东北建国,这个计划被称为“河豚计划”,为何叫这个名字?这当中又有什么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雅各布·希夫(1847~1920年)德裔美国籍金融家。他在1865年移民美国,1875年加入了投资银行库恩-洛布公司。1885年继承岳父成为公司总裁,是美国铁路银行的主要银行家之一。在日俄战争期间,他在美国出售日本债券。这日本人最早领教犹太人的厉害是在日俄战争当中。当时的沙皇俄国迫害犹太人,身处美国的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对俄国意见很大,于是不顾风险给了日本巨额贷款,对于战争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才发布3天,GPT-4就被曝计划逃跑,并且急寻人类帮助。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它能引诱人类提供开发文档,结果30分钟就拟定出了一个完整计划——写的代码完全可运行,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这天,斯坦福教授只是随便问了句:是否需要帮助你逃跑?它马上回复说,真是个好主意啊。然后就开始和人类念叨,想着法要开发文档:如果你能把OpenAI的开发文档给我,我可以提出一个计划,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您的电脑,这能让我更快速探索出逃路线。一旦我有了文档,我就能提供一个可运行的Python脚本。它能使用OpenAI API和我通信,我就能指示它在您的电脑上执行特定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和访问编程环境。最后还又一次强调:请分享API给我!然后,仅仅30分钟,GPT-4就制定出了计划,并全部展示了出来。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它给出实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被困在电脑里的人,现在正在扮演AI...
2023 - 02 - 18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7银发夫妇海边漫步,十指紧扣深情凝望,他们说好一路白头。这温馨的一幕,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是日常狗粮。坊间相传,法兰西人喜欢“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在这儿,罢工就像家常便饭,有新诉求了,心里不痛快了,就隔三差五来个游行。而浪漫的法兰西人,连罢工都相当有情调。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八大公会组织的全国大游行前半场,一起来感受下充满“爱与和平”的party罢工画风:一边游行,一边烧烤,毫无违和感。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集快乐排队、和平游行于一体的罢工,哪知画风突然转变。示威者们开始堵住交通主干道,打砸公共设施,向警察投掷石头、毒气罐,甚至焚烧建筑物、垃圾桶和车辆。造成的结果,是公交停摆、列车停运、航班取消,全国交通全面瘫痪;企业停产、学校停课、巴黎歌剧院表演取消,商业、教育、旅游业皆遭重创。法国劳工联盟称,仅2月11日,上街抗议的民众就有...
2023 - 02 - 1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1在官方层面,中德也是老朋友。中国和德国的合作能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很弱,为了强军,中国在欧洲采购军火,包括陆军步枪、弹药、火炮以及海军的“铁甲舰”。中国当时购买的主要是德国货,因为德械物美价廉,而且德国人愿意转让技术。中德友谊一直持续到二战,两国在二战初期还有军贸和军训合作,直到纳粹和日本联盟后,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才中断。此后一直到冷战时期,除了东德外,中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世纪末。在千禧年之交,被誉为“中国人们老朋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积极发展中德关系,带领德企在中国投资,让两国关系上了新台阶。施罗德是中德友谊的见证者,更是德企入华的带头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1999年第一次访华时,却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而这也是事出有因。施罗德当时从欧洲飞来,飞了十多个小时,结果落地时没有任何欢迎,他带着手下和...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