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日新火箭可载2吨弹头射华全境

日期: 2014-04-11
浏览次数: 630

转载自2013年9月18日 香港《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马静 北京报道)日本新型固体火箭“艾普斯龙”14日首次发射成功。美国媒体日前发表文章称,日本正悄然构筑反制中国战略, 新火箭或许成为对抗中国新王牌。文章还引述专家之言说,保守估计该火箭足以将一个2吨重的弹头投放到中国任何地区。
反制中国导弹优势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6日推出了由多篇文章组成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专题,其中一篇文章题为《日本悄然发展有限的反『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文章称,尽管日本并没有明确战略反制中国的区域拒止威胁,但分析人士称,其十年来一直发展的反潜战能力表明,日本对抗中国区域拒止战略的能力在不断增加。  
文章称,中国的弹道导弹一直被视为是对日本的不对称优势之一,然而刚刚完成首次试射的“艾普斯龙”固体运载火箭可能会让日本在远程弹道导弹领域增添一些砝码。专家认为,尽管日媒对这种火箭改装为远程弹道导弹的潜力只字不提,但实际上它比朝鲜的任何一种运载火箭都适合发展为弹道导弹。  
专家称,如果从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来看,该火箭要略小于改装自「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但其有很强的升级潜力。保守估计,它相当于一个能将超过1.5吨的弹头投放到世界任何角落的洲际导弹。如果适当降低射程,其弹头重量还能进一步加大,足以将一个2吨重的弹头投放到中国任何地区。
轻易变身弹道导弹  

文章指出,对日本而言,从运载火箭到弹道导弹的转化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将其弹道参数调整,并解决弹头再入的防热问题。而日本在材料科技方面完全胜任这一任务。文章称,尽管受到《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无法公然迈开发展洲际导弹这一步,但这样一种寓军于民的「军民两用火箭」,显然是一种潜在威胁。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