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日本皇太子对安倍的告诫

日期: 2015-03-04
浏览次数: 1688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3月8日

文/笔锋

  今年是二战结束七十周年,日本皇太子德仁罕见地发表二战感言,强调日本需谦虚回顾历史,并支持和平宪法,被认为是在委婉告诫首相安倍晋三,要谨谨记二战教训,不应穷兵黩武。

  安倍政府的右倾化使日本皇室不安,所以才有德仁的警告性谈话,以免日本越走越偏。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在米兰被游击志士刺杀,五月一日德国宣布希特勒自杀身亡,五月七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八月六日,美军向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八月九日又向长崎投下第二枚,于是八月十日日本乞降,第二天盟军接受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八月十六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一直拖到九月二日,日本才在东京湾的密苏里舰正式投降,并递交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正式结束,因此今年(二零一五年)乃是二战结束的七十周年。

  如果回顾这七十年来的变化,就会发现二战的两个罪魁祸首德国与日本是走在完全不同的道路上。二战后的德国对当年的罪行能够痛定思痛,整个国家都被洗涤了一次,在世界和平上扮演起重要角色。最近一期的美国《外交事务》双月刊上,德国学者孔德拉尼就发表了一篇论文《走在西方的前面:德国向东看》,指出战后的德国推动“东进政策”,与东德和解,替后来的两德和平统一打造了情感和历史文化的基础。到了后冷战时代,德国又推动“新东进政策”,拒绝附和美国对俄罗斯的围堵策略,与俄罗斯和平交往。

  美国在欧洲的最高策略是武力围堵俄罗斯,利用紧张来团结北约组织,美国即可形成最大的武力集团,进而宰制全世界,对于美国的这种扩张策略,德国政界与商界都不以为然,德国深信只有和平交往才有利于欧洲的安定发展,所以近年来德国对美国及北约在世界吹风煽火冷淡以对,德国也反对美国对中东的穷兵黩武,对俄罗斯的反制亦表示同情的理解,由于德国的不合作,北约的扩张遂受到压抑,美国已多次对德国表示不满。二战的祸首德国已成为欧洲和平的推动者,约束着美国在欧洲动辄滋生事端,但在亚洲,二战祸首日本则不然。日本并没有对二战的罪行展开反省,反而自甘成为美国的工具,企图利用美国的军力,在亚洲恢复它以前的地位。因此,日本成了美国在亚洲扩张、围堵中国的马前卒。近年来日本在美国的唆使下,在东海和钓鱼岛不断挑衅惹事,日本已成了亚洲不安定的主因。最近日本的安倍政府甚至企图修改和平宪法,日本防卫省准备修改“防卫省设置法”,要全面废除文官管理武官的“文官统治”,将令军人对军事操作拥有更大的主导权,苟若如此,日本的军人专政就有了机会,战前日本皇军曾经利用天皇的统帅权,独断独行,凌驾于政府体制之上,最后造成军权的扩张及对外的侵略;战后日本遂推行“文官统治”制度;到了今天,安倍政府为了扩大军权,决定修改文官管理军人的规定,已使得日本内对都对这种变局感到不安,担心日本又走回过去的老路。

  可能因为对安倍政府的走向觉得忧虑不安,所以二月二十三日,日本皇太子德仁罕见地在他五十五岁生日时,举行记者会发表对时局的观点,特别表示今年是二战结束七十周年,日本需谦虚回顾日本历史,并正确传给下一代。他的原句是这样的:“我本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对战争的记忆渐渐淡去的今天,很要紧的是,要谦虚地回顾过去,并把经历战争一代的悲惨经历和历史,正确地传达给不了解战争的一代。”“我们不能忘记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我们必须深刻体会过去,才不会重蹈战争的可怕。”他也表示了对和平宪法的支持:“战后的日本建构在战后宪法的基础上,享受着和平与繁荣。”

  战后日本天皇及皇室已无政治实权,皇室只是一种精神象征,皇室成员已很少公开露面,更不曾对国事表示过意见。因此这次皇太子发表二战感言,国际社会均认为他是别有用意的,是委婉告诫首相安倍晋三,要谨谨记二战的教训,穷兵黩武的路不要走得太远。

  安倍近年来以恢复国家光荣自命,因此日本日益好战,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棋子,并在东海挑衅惹事。最严重的乃是安倍政府目前正推动松绑集体自卫权,并企图修改和平宪法。今年三月日本防卫省将向国会提案修改“防卫省设置法”,废除文官管理武官的规定;而对于二战罪行,安倍政府已在二月中旬成立了一个十六人小组,大体上安倍政府只会很官式地发表不痛不痒的道歉,对于二战的慰安妇问题,他也会淡化处理。安倍政府的右倾化当然使得日本皇室感到不安,所以才有德仁皇太子的警告性谈话,以免日本越走越偏,在国际自陷孤立。

  德仁的谈话在二战结束七十周年之际出现,乃是相当及时的表示,人们相信他的谈话对日本人一定有很强的感召作用,足以遏制日本好战右翼的气势。今年是二战结束七十周年,二战的话题必将一直延续,联合国也将举办讨论会。日本如何面对二战的历史,将会决定日本的未来。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6 - 24
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2014年政变夜,曼谷灯火骤灭,英拉的名字,从总理府门口匾额上被摘下;四年后,汕头港务大楼的董事会名单里,却蹦出同一个名字,这段跨度到底暗藏多少急转弯?政坛巅峰与大米政策危机2011年8月,大选计票刚结束,“他信妹妹”这一标识,推着英拉登上泰国史上,首位女总理的位置。30泰铢看病、橡胶补贴、数字教育一口气端上桌,节奏快得让内阁秘书处,都来不及印文件。最惹眼的还是大米收购计划:政府按高于当年市场均价,约四倍的价格统一收粮,想靠国际高价回血。粮仓一年就堆成小山,东南亚主产区又迎来丰收。国际米价反向跳水,财政部年底核账,发现缺口逼近100亿美元。财政黑洞,带来的政治压力像雨季洪水,村镇银行先抽贷,米商囤货观望,街头示威一拨接一拨。军方高层频繁发表“稳定秩序”通告,2014年5月,军车开进总理府,内阁全员被带离会场。同年11月,宪法...
2025 - 06 - 20
来源:视频号2025年6月18日两千五百年的恩情,几十年的仇怨
2025 - 05 - 22
来源:视频号别了,美国之音
2024 - 09 - 27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9月21日19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苏联。短短几年时间,苏联上至苏共中央、下至平民百姓,共计130万人被投入监狱,更有68万人惨遭枪决。每每提及那段黑暗的历史,俄罗斯人总以“大恐怖”来形容30年代中后期的岁月。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苏联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这也是他后世被称之为“独裁者”的来源。那么,30年代中后期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斯大林又为何不惜犯下如此血债,也要将大清洗运动推行到底?一、苏联恐怖大清洗苏联大清洗,又被称作“肃反运动”。这场浩劫开始于1934年底,全面爆发于1937年初。1937年二月全会后,“大清洗”的机器在苏联全速开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苏联各个阶层头上。千百万经济干部、党政军干部进行大撤换、大逮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拔上来的新人,全面接管苏联党政军各部门。“反对派”和“人民敌人”的概念无限扩大。这次...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