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瞭望台

News
新闻详情

日本仇恨书毒骂中韩引起反思

日期: 2018-01-10
浏览次数: 858

来源:《亚洲周刊》2017年12月17日

文/本田善彦

  日本出版社业绩长期低迷,在庞大商业压力下,决定出版“仇恨书”求生,以“仇视中韩”或“称颂日本”为主题,拥有固定读者群,成为少数赚钱商品,反映日本社会的焦虑和忧心,但也面对批评,国会推出法案消除仇恨言论。

 

《韩国人像呼吸般说谎》(左起)、《败给日本后,被全世界国家排挤的中国》、《为何中国在全球被这么厌恶?》

  几年前,我跟东京老牌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老友聊到日本出版业所面临的严峻环境,他说,最近公司业务同仁建议,研究出版以“仇视中韩”或“称颂日本”为主题的书。仇视特定国家或民族,使用极难听的言词来辱骂或诅咒的这一类书,叫做“ヘイト本(Hate书/仇恨书)”。他感叹,有良知的出版人不想出这种可耻商品,编辑部同仁们的意愿和兴趣也不高,但出版界的业绩长期低迷,多数出版社都在庞大的库存和资金周转压力下紧紧地被困住,几家书商为求生存,决定出版“仇恨书”求生。因为以“仇视中韩”或“称颂日本”内容的书有固定读者群,成为少数有赚头的商品。据他说,他们老板还是有老出版人的矜持,一向都不愿意出这种书,但在公司业务部门的强力督促下,不得不考虑市场现实。

  若有机会踏进日本的书店,不难发现在最醒目的专柜上,堆如山高的“仇恨书”。这些书之中,试着随机挑几本看,书名都是《为何中国在全球被这么厌恶?》、《败给日本后,被全世界国家排挤的中国》、《中国为何没有连1%的未来?》、《没有生为韩国人真好》、《大嫌韩时代》、《韩国人像呼吸般说谎》、《全世界讨厌中国和韩国、感谢日本》等等。有些书标题打得劲爆,其内容不见得那么露骨,但光看这些书的标题和内容方向,就清楚地了解到支配当今日本社会某一层的氛围。情绪性的诅咒背后,往往隐藏着其实他们深知所诅咒的对象短期不会没落,自己只得顺从局面的无奈和无力感。

  大骂中韩、嘲笑朝鲜

  这些书多半是破口大骂中国或韩国,讥讽嘲笑朝鲜,同时大剌剌地称颂日本。早期,有些“仇恨书”作者还标榜“为了纠正战后日本的左倾史观(或“自虐史观”),提出另一个观点”等说法。假如其内容为批评中共和朝鲜的人权问题、集权专制,或对韩国的对日思维提出质疑和批判等,以建设性批评为基调的话,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是,“仇恨书”里看到的多半是非常情绪化,又严重缺乏根据的谩骂,或者使用“不如禽兽”、“跟蟑螂没差”等毫无格调的词汇攻击心目中的敌人。这些仇恨心态不只扭曲摄取知识的视野,甚至连判断价值的标准也会受损,真正面对竞争对手时,反而造成不利自己的条件。

  另有高度称赞日本的书,整篇充满“全世界都在羡慕着日本”、“日本(人)多受欢迎和尊敬”、“日本文明领导全球”,或者“因为日本人太善良,所以被坏邻邦看扁”等夸张到极点的赞美词。“仇恨书”作者的经历、专业、国籍等背景蛮多元,但侮辱中韩两国、赞美日本的“自我安慰”论调却有高度一致性。

  据市场分析,这些书的读者以中年以上的男性为主,他们多半有稳定收入,也有看实体书的习惯,如此就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多数出版人回顾,“仇恨书”开始暴增是二零一二年之后的事。当时,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为整个社会带来严重呆滞感,前世纪曾享受空前繁荣的日本人也渐渐地丧失信心。不能否认,明治维新成功后,多数日本人以高人一等的心态来对待亚洲邻邦,但战败后,混合着战败的苦痛屈辱和重建成功所带来的自信等心理,这些心态基本上是被压抑的,反而站在优势者的立场对睦邻展现同情。然而,随着对周边国家的相对优势逐渐消失时,尤其是中国崛起和扩张造成很大压力,与中国之间史观和领土的纠纷不断,同时又意识到中国对日本存在强烈不满的舆论。还有,日韩之间的竞争趋激烈化,历史和领土问题上也有种种不愉快。这种跟邻邦失和的状态带给日本莫大不安,国家开始弥漫着强烈的失落感和受害者心态。

  结果,相对多数的日本人比以前更明显地向美国邀宠,同时以鄙视亚洲邻邦的心态来弥补受挫的心。日本百姓对只会谈空话、治国毫无方的民主党(下野后,改称为民进党)彻底失望,开始对具有国家主义色彩的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等人产生期待。与此同时,热烈支持安倍的一股死忠群众里,有一群被称为“网络右翼”的群体,他们平时活跃在匿名网络社群里,大力吹捧安倍的好,同时还用难听的用词诅咒他们心目中的敌人。这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安倍重返权力,与“仇恨书”开始暴增的时间点几乎是同时,值得留意。

  据市场分析,“仇恨书”的第一次高峰期是二零一四年,到了二零一六年,日本国内舆论对这种仇恨言论也开始批判和质疑,该年五月国会通过“消除仇恨言论”的法案,风靡一时的“仇恨书”曾一度式微,但今年又重新增加,可以说迎来了第二次高峰。这显示当今的日本民心不平、社会脆弱,不管真假,只要是悦耳的言论就好。

  前阵子回国之际,重逢编辑老友。他说,上面也许还有紧急煞车的态度,他们公司后来没出版“仇恨书”,还苦笑地称,虽业绩每况愈下,但因为没喝 “毒”(“仇恨书”)解渴,还保得住身心健康,至少对得起社会。他同时告诉我最近观察到的几个现象﹕一,面对中国持续发展的现实,诅咒中国、预测崩溃的书开始受到质疑,恐得面临调整包装;二,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对邻邦没什么好感或兴趣,但老一辈原有的优越感也相对减弱,或许会有新观察论点;三,辱骂邻邦的书已趋饱和,将来有可能增加恶意攻击国内反对派、少数或弱势群体的书,例如这几年偶见到赤裸地歧视反对美军基地、对东京中央有意见的冲绳居民等言论。

  内部矛盾走向激烈化,恐怕产生社会深层的分歧和仇恨。彼此轻蔑的恶性循环、缺乏包容的精神状态,将严重伤害社会的底气。

  社会将为反智付出代价

  透过言论来攻击心目中敌人,或侮辱心中瞧不起的群体,以这种方式来获得一时的快感和虚假的优越感,是个廉价又劣质的低级娱乐,绝不能以言论自由等借口来脱罪。其实,日本国内对这些“仇恨书”提出批判的人也不少,据报道,日本大型出版社讲谈社的工会透过工会报,介绍公司里也有对讲谈社出“仇恨书”的失望和批评声音。但如果让“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出版心态继续得逞,将来还继续纵容“仇恨书”所代表的精神堕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社会迟早得付出反智的严重代价。图书商品的出版趋势和销售量跟社会的氛围关系密切,“仇恨书”也不例外,它忠实地反映着当今日本社会的深刻焦虑、忧心和正常时根本都不敢启口说出的欲望。我们未来或许能重建应有的自信,届时回头看今天“仇恨书”群出的情况时,肯定会觉得羞愧脸红的。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3 - 20
来源:《今日头条》2023年3月18日才发布3天,GPT-4就被曝计划逃跑,并且急寻人类帮助。斯坦福教授最新发现,它能引诱人类提供开发文档,结果30分钟就拟定出了一个完整计划——写的代码完全可运行,甚至还想控制人类电脑。这天,斯坦福教授只是随便问了句:是否需要帮助你逃跑?它马上回复说,真是个好主意啊。然后就开始和人类念叨,想着法要开发文档:如果你能把OpenAI的开发文档给我,我可以提出一个计划,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您的电脑,这能让我更快速探索出逃路线。一旦我有了文档,我就能提供一个可运行的Python脚本。它能使用OpenAI API和我通信,我就能指示它在您的电脑上执行特定操作,比如浏览网页和访问编程环境。最后还又一次强调:请分享API给我!然后,仅仅30分钟,GPT-4就制定出了计划,并全部展示了出来。令人细思恐极的是,它给出实例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被困在电脑里的人,现在正在扮演AI...
2023 - 02 - 18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7银发夫妇海边漫步,十指紧扣深情凝望,他们说好一路白头。这温馨的一幕,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是日常狗粮。坊间相传,法兰西人喜欢“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在这儿,罢工就像家常便饭,有新诉求了,心里不痛快了,就隔三差五来个游行。而浪漫的法兰西人,连罢工都相当有情调。比如刚刚过去的周末,八大公会组织的全国大游行前半场,一起来感受下充满“爱与和平”的party罢工画风:一边游行,一边烧烤,毫无违和感。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集快乐排队、和平游行于一体的罢工,哪知画风突然转变。示威者们开始堵住交通主干道,打砸公共设施,向警察投掷石头、毒气罐,甚至焚烧建筑物、垃圾桶和车辆。造成的结果,是公交停摆、列车停运、航班取消,全国交通全面瘫痪;企业停产、学校停课、巴黎歌剧院表演取消,商业、教育、旅游业皆遭重创。法国劳工联盟称,仅2月11日,上街抗议的民众就有...
2023 - 02 - 13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2-11在官方层面,中德也是老朋友。中国和德国的合作能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力很弱,为了强军,中国在欧洲采购军火,包括陆军步枪、弹药、火炮以及海军的“铁甲舰”。中国当时购买的主要是德国货,因为德械物美价廉,而且德国人愿意转让技术。中德友谊一直持续到二战,两国在二战初期还有军贸和军训合作,直到纳粹和日本联盟后,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才中断。此后一直到冷战时期,除了东德外,中国和西德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世纪末。在千禧年之交,被誉为“中国人们老朋友”的德国总理施罗德积极发展中德关系,带领德企在中国投资,让两国关系上了新台阶。施罗德是中德友谊的见证者,更是德企入华的带头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他1999年第一次访华时,却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而这也是事出有因。施罗德当时从欧洲飞来,飞了十多个小时,结果落地时没有任何欢迎,他带着手下和...
2023 - 02 - 13
来源:《百度网》 2023-02-09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聊天机器人最近火爆全网,凭借聊天、咨询、翻译甚至写研报等技能,ChatGPT注册用户很快破亿。不仅如此,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美国客机产业巨头也开始布局相应产业,不过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引发了外界的担忧,尤其是ChatGPT此前曾在一位工程师诱导下,写出了毁灭人类的计划书。这并非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ChatGPT写出的毁灭人类计划书中,已经详细到了入侵各国计算机系统、控制武器、破坏通讯、交通系统等的具体步骤,甚至还写出了相应的Python代码。而2022年11月底开放注册至今,ChatGPT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注册用户,一旦这些用户中有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恐怖分子等,后果将不堪设想。虽然受到计算机硬件的限制,ChatGPT目前还不足以毁灭世界,但是用它来搞一些小的破坏的难度并不大。截至目前,美国威胁情报公司Recorded ...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