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月刊》文/潘惟明新春前夕,文友聚会,有人说,眼下的世界变得混沌、浮躁、蓬头垢面,是非不分,令人坐立不安,与会者无不颔首。说者是一位学人,学识渊博,不免让人忆起大儒王国维先生的两句话:“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①这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喟。异口同声的,还有外国诗人拜伦:“知识是悲苦,知道得最多的人必定最深地悲叹一条不祥的真理——知识的树不是生命之树。”②大抵因识见广,思考多,环顾眼下浊溷的社会,更难以自处,不免发出“知识累人”这一千古之叹!王国维学髙九斗,著述甚丰,连郭沫若也不得不承认,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产物,那好像一座巍峨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③王国维在乱世中“稳坐高斋读古书”(鲁迅语),还研究康德、叔本华、尼采思想,允称学贯中西。他先是沉迷哲学,继而转入文学,提出重估《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他的扛鼎之作——《红楼梦评述》,开了比较文学的先河,以西方现代美学观来评析《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并郑重其事地提出歌德的《浮士德》与乎曹雪芹的《红楼梦》,才是&...
发布时间:
2015
-
02
-
17
浏览次数:1537
来源:《大公网》2015年1月22日 1月8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大公网1月22日讯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日前刊发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的评论文章:中国不应高估拉美的战略意义。文章称,如果中国希望,甚至可以与非洲某些国家成为安全与军事盟国,而距离遥远、美国影响大、经济联系弱、文化差异明显、无法通过陆路沟通等特点,使得中拉关系整体上比中非关系弱一个档次。文章如下: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美与加勒比共同体首届部长级会议,从规模与效果上看,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会议:33个拉美共同体成员国派出了40多位部长级官员与会,其中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四国元首亲自出席;会议通过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等三个成果文件;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了20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贷款协议,与厄瓜多尔签署了5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与哥斯达黎加签署在哥建立经济特区的协议;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倾向于把下一次的会议提升至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层次;习近平主席还在开幕式中宣布,中国将在5年内向拉共体成员提供6000个奖学金名额、6000个来华培训名额、邀请1000名拉美政党领导人访华,并通过&a...
发布时间:
2015
-
02
-
12
浏览次数:1662
来源:《中国日报网》2015年1月27日 中国日报网26日援引彭博社22日发表名为《五大特征表明中国正在告别“世界工厂”并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与需求来源地》的文章,内容如下:在新的舵手带领下,中国正处于从封闭式国有经济模式向开放式市场经济模式长期转型过程中。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美元的国家,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无疑将对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五大特征表明,中国正在与“世界工厂”说再见,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与需求来源地:一、经常账户盈余逐步降低。由于长期以来出口远超进口,中国维持着庞大的经常帐盈余,并因此长期招致“人民币被低估、中国人抢走美国人的饭碗”等无端的尖锐批评。但现在,中国经常账盈余占经济总量的实际比重已降至2%以下,远远低于全球金融危机前逾10%的峰值。二、外汇储备减少。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去年年中已达4万亿美元左右,但此后开始小幅回落。现在,中国政府正为外汇储备资金寻找更切实的用途,如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业务或开展海外并购等,而不仅仅是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停止干预外汇市场以及近来出现的资...
发布时间:
2015
-
02
-
12
浏览次数:1571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1月27日 《环球时报》27日发表题为“被鞭挞的京沪高铁,应成抽我们的鞭子”的文章,文章全文如下:京沪高铁公司近日称,2014年全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7%,客票收入约300亿元,按营业税口径计算,有望实现利润12亿元。京沪高铁2011年6月30日开通,之后不到1个月赶上“7•23”动车事故,京沪高铁成了舆论泄愤的头号目标,不安全、高票价、低载客率等一系列罪名缠上当时世界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这条高铁。曾有一段时间,京沪高铁每次晚点都能被晒到互联网上,招来口诛笔伐。“7•23”之后的舆论沸腾大概是这些年网上民粹主义的顶峰,那是一段值得我们做成书签每次翻页都触碰一下的岁月。大工程都要经历公众各种意见的洗礼,舆论对高铁的鞭挞为中国社会彻底补上了这一课。如果说之前舆论对政府主导工程质疑和批评太少的话,那么各种市场化媒体在“7•23”之后猛踹京沪高铁,就似乎有了点矫枉过正的“正当性”。至少往好处想,这是说得通的。然而纵有一千个理由,也不能不说,中国舆论对京沪高铁以及对国家的整个高铁计划还是太狠...
发布时间:
2015
-
02
-
04
浏览次数:1368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1月19日 《环球时报》1月19日文章,原题为“廖燃:中国反腐的世界性意义”。全文如下:过去两年,中国新一轮的反腐败运动迅猛发展,范围广泛,而且势头持久,高潮迭起,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和高度关注。新一轮反腐败运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国家如何治理腐败和提高政府效能,建立政府的合法性,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新一轮反腐败运动,引领着全球反腐败运动的议程,是全球反腐败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私有化”高潮以后,政府把其公共服务职能委托转移给市场,对此的监督机制却付诸阙如,尤其是在转型国家,这成了滋生腐败的一大病灶。有鉴于此,国际金融管理或援助机构开发出新的概念和指标,用于衡量评估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效,良治(goodgovernance)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它包含有以下几项指标:合法、问责、透明、公开、效能、回应。以良治指标来衡量中国在反腐败和推进全面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可以清楚地看出,“习八条”和“反四风”有效刹住了“三公消费”的歪风,为治理扭转执政党的不正之风,建立起制度性保障,在推动建设...
发布时间:
2015
-
02
-
04
浏览次数:1414
来源:《大公网》2015年1月20日 《大公报》20日刊发题为“两岸关系和国民党未来”的评论文章,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全文如下:朱立伦先生出任国民党主席,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令人关注。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势下,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中国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想在这一方面谈一些看法和想法。国共两党有三次合作。第一次是北伐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割据;第二次是抗日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三次合作应是联手抗“独”,反对分裂国家。对这第三次合作究应怎么看?过去有人激烈反对这个提法,认为台湾已经“民主化”,有了民进党,不能再提国共合作了,因为太敏感,有刺激性。我则不大以为然,曾经数次着文表示反对。 国共合作攸关两岸未来我的主要论点是,“台独”分裂主义者,就像景阳冈山上的老虎,你刺激它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反正老虎是要“吃人”的;“台独”也是这样,不管你反对不反对,反正它是要搞分裂的。至于第三次国共合作,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反正是客观存在,实际是从2005年“胡连会”,即胡...
发布时间:
2015
-
02
-
02
浏览次数: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