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1 月9日美国彭博社1月7日报道,原题:中国的大年份即将到来 中国开始再平衡经济的10年已过半,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将大增。容笔者解释如下。本10年初,笔者对所谓的金砖国家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表现作出一些预测。如今5年过去了,中国是金砖四国中唯一达到或可能略超过笔者预期的国家。如果中国很快就要公布的第四季度GDP增长率是或接近于7.3%,那么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的平均实际GDP增长率将近8%。如果是这样,以当前美元的名义GDP计算,中国将成为一个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是美国的一半还多,是日本的两倍,大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总和,是其他三个金砖国家总和的近1.5倍。笔者预测本10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为7.5%,若今后5年继续以7%的速度增长,中国就可实现这一目标。 许多国际评论家仍然不看好中国,预计其实际GDP增长率会从7%大幅下滑。理由一般不外乎过度债务、低效信贷、出口市场疲弱以及消费者未能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因素都重要,但都是中国决策者熟悉、且似乎渴望解决的挑战。 我看好中国,至少有3个基本原因:其一,原油价格暴跌将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帮助他们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二,尽管最近房价下跌,中国可能会避免严重的信贷紧缩,部分原...
发布时间:
2015
-
01
-
14
浏览次数:1327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1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6日文章,原题:不要指望“中国旋风”会减弱 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似乎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区恶霸变成了施主。近几个月,恐吓已让位于数百亿元的投资承诺。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似乎实现了缓和。但会持久吗?别指望了。中国没有丝毫软化其领土立场。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政治学院中国政策研究项目主任香博表示,表面看起来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变,其实“基本上是策略性的,停留在话语上”。香博先生和其他分析人士仍然更加关注中国欲主导东亚命运的长期目标,以及为达此目标而做出的前所未有的外交努力。要把握实际意义,只需跟着钱走。中国的资金被用来在地区修建集装箱码头、工业园、纵横交错于亚洲大陆的高速铁路、公路、能源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北京为此新造了“全方位互联互通”一词。中国的资金承诺是否能兑现尚未确定。但战略目标是清楚的:编织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网络。 为实现这一切,中国领导人马不停蹄地发起外交攻势。过去两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出访不少于17次,到过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与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会晤将近500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自豪地称,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世界上刮起强劲的“中国风&r...
发布时间:
2015
-
01
-
14
浏览次数:1399
来源:《大公网》2015年1月9日 习近 平在外交领域同样从顶层设计入手,放眼全球来规划中国的外交战略大公网评论员 马浩亮“有钱任性”是2014年中国十大网络热词之一,最近被有些外媒拿来形容中国外交。的确,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国外交大手笔持续不断,动辄数百亿美元计。但实际上,习近平在外交方面的大构想、大手笔、大战略,绝非“任性”,而恰是基于国内外环境的理性思考,也是十分划算的战略投资。与内政领域注重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顶层设计一样,习近平在外交领域同样从顶层设计入手,放眼全球来规划中国的外交战略。除了亚信峰会、APEC峰会、中拉论坛部长会等主场外交之外,习近平几乎每次出访都安排有集体会晤的内容,包括去年7月中拉领导人首次集体会晤,11月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等等。在高层直接接触之外,中国更重视常态化合作机制的建设。中拉论坛标志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实现全覆盖,完成了对各地缘板块的战略拼图,中国与东盟、非洲、阿拉伯国家、太平洋岛国、拉美都拥有了对话合作机制。这也是中国外交的“新常态”。中国现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撬动了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
发布时间:
2015
-
01
-
12
浏览次数:1259
来源:《人民网》 2015年1月6日1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新年记者会上称,他将在继承包括“村山谈话”在内的日本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的基础上发表“安倍谈话”,希望向世界传达日本将在“积极和平主义”方针下做出更大贡献的明确意愿。这些话乍一听,并无不妥,但经不起推敲,特别是结合安倍过去的言行,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和意味就不那么清晰了。安倍要推出带有自己色彩的“安倍谈话”的想法由来已久,其所谓的“安倍谈话”最初给人的印象是要推翻“村山谈话”“河野谈话”。安倍及其背后的右翼势力一直对“村山谈话”与“河野谈话”耿耿于怀,一再流露出要修改甚至推翻“村山谈话”“河野谈话”的意图,以所谓的“安倍谈话”取而代之。在日本众院选举获胜后,安倍执政地位一时得以巩固,其内阁浓厚的右翼保守色彩难免会对“安倍谈话&r...
发布时间:
2015
-
01
-
12
浏览次数:1152
来源:《中社评》2014年12月18日《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发表社论《台湾主体意识的辨析与皈依》,社论强调:“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台湾主体意识发展变化的社会基础,台湾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只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通过两岸的渐进发展与融合,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根本性变化。只有这样,通过共同缔造、共议统一、共创未来新中国的方式,方能使台湾认同与中国认同相联结,将台湾主体意识包容、融汇于中国主体意识之中。如此,方是台湾主体意识的唯一正途与皈依!”文章内容如下:11月上旬的北京,冠盖云集,APEC峰会在此举办。八方来客中,最吸引两岸视线的,并非国际焦点的“习奥会”,而是海峡两岸的“习萧会”。最近一段时间,两岸关系由于各种原因,处于滞涩的低潮期。而两岸高层领导人的会晤,无疑能释疑解惑,破除困境,促进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来不易,需要倍加珍惜。珍惜成果的最好方式是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由于两岸间存在一些差异等原因,两岸关系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在所难免。越是这样越需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保持良性互动、相向而行。而萧万长启程前往北京出席APEC会议时,马英九在接见中华台北代表团时,向大陆表达了两岸和平发展仍然是在&ld...
发布时间:
2015
-
01
-
08
浏览次数:1390
来源:《上海证券报》2014年12月19日星岛环球网消息:放大视角看俄罗斯危机以及以此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危机,核心关键词既不是美元升值和油价大跌,也不是乌克兰危局,而是危机实现了闭环。从2008年开始的那场危机的演化是个圆环,从一站到下一站,现在是第三站。俄罗斯危机,是危机演化和多元化退潮的必然。从全局视角看中国,需要有务实识势和顺势而为两种意识,把以人为核心的增长国策落到实处,尽全力让中国经济在结构转变过程中显现出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上海证券报》报道,2014年是新世纪的第十五年,也就是“新纪十五年”,这一年,对全球经济而言,注定不平凡。黄仁宇教授在他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中提出了“大历史观”,认为“历史只有被放得足够大才看得清晰”,“大历史观”无意自高自大、大而无当、尾大不掉,而包含一种大而化之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读懂俄罗斯危机的当下现实,不无裨益。历史是大的,现实是小的,只有把现实放到历史之中,才能看清惊天时变之后的逻辑脉络。2014年尚未过去,俄罗斯经济金融就突然行至崩溃边缘。在油价超预期下挫并跌破每桶60美元的背景下,俄罗斯卢布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度贬值,俄罗斯股市也呈自由落体的狂跌态势,俄罗斯危...
发布时间:
2015
-
01
-
08
浏览次数: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