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线上通讯
来源:《大公网》2015年1月20日  《大公报》20日刊发题为“两岸关系和国民党未来”的评论文章,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全文如下:朱立伦先生出任国民党主席,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令人关注。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势下,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中国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想在这一方面谈一些看法和想法。国共两党有三次合作。第一次是北伐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割据;第二次是抗日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三次合作应是联手抗“独”,反对分裂国家。对这第三次合作究应怎么看?过去有人激烈反对这个提法,认为台湾已经“民主化”,有了民进党,不能再提国共合作了,因为太敏感,有刺激性。我则不大以为然,曾经数次着文表示反对。 国共合作攸关两岸未来我的主要论点是,“台独”分裂主义者,就像景阳冈山上的老虎,你刺激它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反正老虎是要“吃人”的;“台独”也是这样,不管你反对不反对,反正它是要搞分裂的。至于第三次国共合作,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反正是客观存在,实际是从2005年“胡连会”,即胡...
发布时间: 2015 - 02 - 02
浏览次数:1242
来源:《中国时报》2015年1月9日台湾《中国时报》9日刊发题为“创造两岸关系否极泰来契机”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太阳花学运和九合一大选后,“两岸关系怎么办?”是很多人心中的大哉问。今年上半年以某种形式召开“国是会议”似乎已成定局,如果召开两岸关系应该会是重要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选,两岸关系更是民进党与国民党不容闪躲、无法回避的课题,而大陆面对台湾的变局,势必有所检讨因应。可以说,“两岸新常态”正在台海上空酝酿。探讨“两岸新常态”应从去年2月25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发表的《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话,作为思考的起点。其中的“两岸一家亲”理论,可说是他执政以来关於两岸关系最新、也是最重要的论述。大陆资深台湾问题专家章念驰曾指出,大陆当局如今所提倡的统一与历史上的统一有很大不同,已从武力征服改为“和平融合”,这在根本上改变了台湾“被统一”的地位,而正是习近平在他的几次讲话中,把这种统一、和平融合的关系称之为“共圆中国...
发布时间: 2015 - 01 - 27
浏览次数:1236
来源:《文汇报》2015年1月8日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外界分析认为,中国主办与拉美国家的合作论坛,显示中拉互补互利,以及中国正调整姿态,加强与“美国后院”的关系。不过,专家亦强调,美国无需以“后院被抄之心”揣测中国的目的,因为中国之所以受到拉美国家的欢迎,是良性的经济多元化过程,既对拉美有利,也对美国有利。近年来,中拉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中拉论坛标志着中拉整体合作迈向机制化。专家认为,中拉在各自发展战略中相互倚重的格局日益凸显。一方面,中拉之间相互比较优势越来越明显,经济互补性逐步加强;另一方面在于双方高层领导的直接推动。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看来,中拉有着相同的发展任务,也有着相同的历史命运,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也相似。“中方将拉美看作‘潜力股’,拉美将中国看作重大发展机遇,很多国家都想搭中国的快车。双方天然地选择各自为合作伙伴。”吴洪英说。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测算,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拉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专家指出,中国已成为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阿根廷亚洲与阿根廷研究所经济学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认为,与历史上同欧美国家不对等的经贸关系相...
发布时间: 2015 - 01 - 27
浏览次数:1123
来源:《新华网》2015年1月6日“如何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当阿里巴巴在美上市,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而被全球聚焦后,软银中国合伙人薛村禾常被人问起这个问题。他的回答简单得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其实,软银中国的投资理念很简单,笼统而言,就是投资社会贡献大的项目。”“只要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足够大,能够影响的价值链足够长,就越能提高社会效率,当你发现其社会效率高,通常就能够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成为一家好公司。”薛村禾说。薛的观点并不难理解,他只是借阿里巴巴的商业成功阐述了企业的本质而已。本质上,企业就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主要取决于配置资源的效率高低,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在现实中,却往往被人狭隘地视为,企业的职能就等于盈利赚钱。 企业承担的社会角色决定当然要赚钱盈利。越是优秀的企业,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赚钱盈利能力也越强。但企业的目标决不能仅仅止步于赚钱,而在于创造价值,与社会分享,推动社会进步。正如商业奇才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对企业的描述:“一个强大的公司,不仅仅通过纳税这...
发布时间: 2015 - 01 - 23
浏览次数:1411
来源:《环球网》2015年1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网1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创新到底怎么样? “中国为何创新不足”一直是个很有热度的话题,这个讨论的前提在于大家对中国创新不足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共识。然而最近风开始转向,在一些国际机构发布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中,中国的排名大幅提高。日前学者朱天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题为《中国创新不足吗?》一文中,也基于中国最近几十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认为中国创新的能力已经超越了“发展中国家”和不少“发达国家”,在与向最好的“发达国家”接近。我相信很多人都认可近几十年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和成就,但果真如朱教授所说“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向创新型经济迅速转型”吗?正因为评判的选择如此之多,关于中国创新是已经转型为“创新型经济”,或者创新仍然“不足”,就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选择指标之前,首先需要明了这个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找出与优胜者的差距而进步、还是与落后者比较让国人感觉良好,或是在回答“为什么”之前,做一个...
发布时间: 2015 - 01 - 23
浏览次数:1321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1 月9日美国彭博社1月7日报道,原题:中国的大年份即将到来 中国开始再平衡经济的10年已过半,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将大增。容笔者解释如下。本10年初,笔者对所谓的金砖国家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表现作出一些预测。如今5年过去了,中国是金砖四国中唯一达到或可能略超过笔者预期的国家。如果中国很快就要公布的第四季度GDP增长率是或接近于7.3%,那么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的平均实际GDP增长率将近8%。如果是这样,以当前美元的名义GDP计算,中国将成为一个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是美国的一半还多,是日本的两倍,大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总和,是其他三个金砖国家总和的近1.5倍。笔者预测本10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为7.5%,若今后5年继续以7%的速度增长,中国就可实现这一目标。 许多国际评论家仍然不看好中国,预计其实际GDP增长率会从7%大幅下滑。理由一般不外乎过度债务、低效信贷、出口市场疲弱以及消费者未能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因素都重要,但都是中国决策者熟悉、且似乎渴望解决的挑战。 我看好中国,至少有3个基本原因:其一,原油价格暴跌将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帮助他们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二,尽管最近房价下跌,中国可能会避免严重的信贷紧缩,部分原...
发布时间: 2015 - 01 - 14
浏览次数:1327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