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 2022-12-271127年,是一个让北宋人永远难忘的年份。北方的金国南下攻宋,一路南下,北宋都城汴京陷落。在大肆抢劫一番之后,金人掳走了徽、钦二帝,还掳走了大量的皇族成员,后妃、朝臣后北归。皇亲贵族的命运如此不堪,更何况普通的百姓。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无数人流落到了南方,那里,还是宋的土地。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也跑到了南方,建立了新的宋朝,史称“南宋”。还有的人,不舍故土,留了下来,成为了宋之遗民,活在金国的管理之下。在济南,有一个姓辛的家族,留了下来。北宋灭亡十三年后,辛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子,取名辛弃疾。祖父辛赞,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彼时的山东,在金朝的管辖之内,辛赞担任朝散大夫,但他一刻不忘故国。辛赞很喜欢辛弃疾,他经常带着他登山远望,指着面前的山河,告诉他:这都是我们宋国的土地,总有一天,我们要拿回来的。祖父的教诲深深地刻在了辛弃疾的脑海里。长在沦陷区,却拥有一颗向往大宋的心。沦陷区的日子,并不好过。金人肆意欺辱汉人,霸占他们土地和房子,逼迫汉人耕种,自己却坐享其成……种种恶行,是几十年来的常态。谁能不恨呢?所以,不时的有起义军揭竿而起,反抗着金人的暴行。辛弃疾在等待一个机会。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下进攻南宋,后方空虚。辛弃疾顺势揭竿而起,在济南山区,振臂一呼,拉起了一支队伍,在山区跟金人打起了游击。团结就是力量,势单力薄,难以成事,辛弃疾深知这个...
发布时间:
2023
-
01
-
16
浏览次数:2
来源:《凤凰网》 2022-11-11- 东邻婵娟子 -…也许你想不到,一向风流潇洒的白居易,竟是一个痴情的人。11岁那年,因避战乱,白居易随母亲迁居至符离,在那里结识了小自己4岁的邻家女湘灵。她精通音律,活泼可爱,深得白居易喜欢,尽管出身卑微,却也和白居易成为了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彼时,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因功自彭城令擢拜襄州别驾,获赐绯鱼袋,在当地颇有权势。故白居易15岁便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献诗顾况,少年成名。而湘灵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子。身份之别,也为他们之间的故事埋下了命运的伏笔。白居易19岁时,与湘灵相爱,朝夕不离,约定了今生。白居易在《邻女》中曾写: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这首诗,就是写湘灵的,可见湘灵貌美、擅乐,清丽可人。这段恋情维持了8年之久,27岁时,白居易因要博取功名,不得已离家。临行前,曾欲向湘灵提起,奈何白居易的母亲不允,终归是嫌弃湘灵出身寒微。就这样,白居易与湘灵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别离,路上,白居易写下了《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三首诗,表达了对湘灵深深的眷恋。两年后,白居易中进士,归乡再次提亲,白母以死相逼,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不久后白居易迁居至洛阳,临别前,白母甚至都没有让白居易见湘灵最后一面。之后,两人就是漫长的分别,因为思念湘灵,白居易又写下了《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等诗。37岁时,白...
发布时间:
2023
-
01
-
16
浏览次数:2
来源:《百度网》 2023-01-11
发布时间:
2023
-
01
-
13
浏览次数:12
来源:《今日头条网》 2023-01-03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这从侧面说明,希腊文化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有多大。如果说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那么克里特文明就是“摇篮的摇篮”,它是希腊文明的历史源头。公元前170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米诺斯王国一枝独秀,吞并了其他国家,统一了整个克里特岛,创建了希腊文明1.0时代:克里特文明。约在前1450年,克里特岛遭遇了大规模的地震,地震之后,克里特文明衰落了。北方的迈锡尼人开始越过海洋,入侵克里特岛,并且创建了希腊文明2.0时代: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记载的特洛伊战争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大约1104年,有一支印欧人——多利安人开始南下侵略迈锡尼各邦,摧毁了这里的王宫和城市。迈锡尼文化没落以后,在公元前 8 世纪进入希腊文明3.0时代:“古风时代”。古风时代的希腊仍然是一堆城邦国家,但是有两个扛把子:雅典和斯巴达。现在的雅典是希腊的一座城市,但在当年的希腊地区,雅典、斯巴达和其他城邦一样,都是独立的国家,互相看不顺眼,没事就抄家伙对着干。忽然有一天,亚洲的波斯帝国进攻希腊。大敌当前,雅典和斯巴达变成队友,带着希腊一堆小国家,齐心协力把波斯给赶走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希波战争。波斯人一走,雅典和斯巴达又干了起来,发生了希腊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一次把大家都累趴下了,输赢都没占到便...
发布时间:
2023
-
01
-
06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1-02沉痛悼念胡福明老师小平的话·真理之辩作者访谈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根本问题还是我前边讲的那个问题,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摘自邓小平1978年9月16日到吉林检查工作时的讲话胡福明胡福明,1935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曾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稿时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访谈1:虽然来自《光明日报》和中央党校的合作者们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初稿中并未提到“两个凡是”,但作者胡福明在此后的26年中坚持认为,他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反对那个著名的教条。《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述:“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用笔名发表的文章,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当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中共党员。后来他自称,1977年秋他把这篇文章送去发表,反对‘两个凡是’完全是自己主动做的,因为他意识到,如果不驳斥‘两个凡是’那样的教条,邓小平就没有重新掌权的希望。“在文章《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曲》中,胡认为上述记录是符合实际的———“...
发布时间:
2023
-
01
-
03
浏览次数:4
来源:《腾讯新闻网》 2022-12-27沉痛悼念!五天内我国痛失12位两院院士!12月21日,稀有稀土金属冶金专家张国成、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逝世。12月22日,著名材料学专家顾真安院士、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院士在北京逝世。12月23日,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卢强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院士、药学家蒋华良院士及著名野生动物管理学家马建章院士逝世。12月24日,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张金哲院士逝世。12月25日,我国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王仲奇院士逝世;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8岁。童坦君院士1934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九三学社社员。1964年7月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历任本专业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12月至1981年8月期间作为教育部公派52名我国首批访美学者之一赴美留学。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1982年童坦君教授建立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衰老分子机理研究室,将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理念与技术系统地引入到我国衰老医学基础研究中。2004年3月,以童坦君教授实验室为主体,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童坦君教授担任中心主...
发布时间:
2022
-
12
-
27
浏览次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