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13日许纪霖认为,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难以承受的不确定性,在巨大的压力下,年轻人的力比多就会流向另外一边,也就是虚拟世界。因此,这个社会要想拉回年轻人,重获他们的力比多,就需要提供现实世界的“梦境感”,要让后物质主义的这一代人活得不憋屈,活得快乐。作为一个研究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学者,一直以来,许纪霖都对个体人物很感兴趣。这几年,他将自己的关注重心一部分转移到当下,开始研究都市年轻人的生存处境。这种转变,既与他的学术背景相关,也与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的职业相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上世纪90年代,许纪霖计划做一个有关中国知识分子代际更替问题的研究,他初步设计了框架,将中国20世纪的知识分子归为六代人,后来搁置了,没做成。但从那时起,他对知识分子代际问题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涌现便开始格外关注。许纪霖在大学任教至今,已有40年时间,他最大的学生是“60后”,现在最年轻的学生是“00后”,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必须和学生是有沟通的,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因此,关注当代年轻人,特别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的青年精英群体研究成了许纪霖的新课题。理性的保守策略三联生活周刊:您把现在中国的主力群体分为三个大的代际,“50/60后”、“70/80后”以及“90/00后”。我们现在讨论的年轻人集中在“95后”到“00后”,在您看来,这一代人身上最大的时代特征是什么?许纪霖...
发布时间:
2022
-
08
-
15
浏览次数:9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14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摘自李绅的《悯农》李绅这首诗,真是太过于经典,从流传的广泛程度上来看,完全可以媲美骆宾王的《咏鹅》,甚至可以说,连牙牙学语的孩子都能背诵。但这首《悯农》背后的故事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因为老师几乎不会去讲,也不太敢讲。另外,《悯农》是有两首的,另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文大概释义为: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被无端荒废的土地,却经常有被饿死的农民;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有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汗珠顺着脸颊落到了地上,可有谁能明白,我们碗中的白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作得来的呀!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很有正能量的诗,记得袁老过世的时候,连央视主播也在荧幕上咽声朗读了这首诗。几欲落泪。正因为如此,才没有人愿意去过深解读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因为那的确不是一件具有教化意义的事情。但“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有些真相了解了反而不是坏事,它能让人更清楚地看清世界的规则和人心的复杂。现在我们来解读作者李绅。多情的文字,往往来自于一支绝情的笔,多年以后,李绅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曾经,他是一个穷苦的孩子,父亲在他5岁过世后,他一直跟随母亲苦学;曾经,他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希望将来能实现理想,经邦济世,匡扶社稷。如果没有他,元稹就不会写《莺莺传》;...
发布时间:
2022
-
08
-
15
浏览次数:15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7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摘自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未必是杜甫最好的作品,但一定是流传度和知名度最广的诗作之一,和另一首《春望》同为学龄前必读唐诗。所以诗中所表达的含义,大家也应该都是很清楚的。但这首诗背后蕴藏的故事,可能老师在课堂上也不会讲,如果你是个学生,希望你能认真看看;如果您是家长,空闲之时也可以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听。会很有趣,并富有一定的人生意义。甚至可以说,通过这首《望岳》,我们能了解“诗圣”杜甫的一生。因为,杜甫笔下有三首《望岳》,分别作于老、中、青三个时代,后世的学者为了方便,便把这三首诗归结到了一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描写“泰山”的,可视为《望岳》的初章。于学生而言,了解“诗圣”杜甫的生平,对将来写论文、作学问都有很大帮助,就诗词爱好者来说,也可以培养对古典文化的浪漫主义情怀。我们先来看这首泰山《望岳》,这首诗是杜甫24岁时所作,此前刚刚在洛阳科举落榜,于是漫游齐、赵之地。你可能会有些疑问,泰山在山东,那应该是“齐鲁之地”啊!如果你有这样的疑惑,那恭喜你,已经开始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古典文化中的歧义了。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至少我见过许多自媒体人,一起提《望岳》就说杜甫登泰山之巅,之后又怎样、怎样……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既然是“望岳”,那说明是远看,而“会当凌绝...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8
浏览次数:7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7日无论夏季的炎热多么让人心浮气躁,但终归秋天的脚步正在应声而至。一晃,已经是立秋了。我一直认为,把时间标注出节点,是一件很残忍的事,那意味着,你要不停地和过去告别,并且要习惯着接受新的事物。比如,要适当地去考虑换季衣服,以及要不要给小猫“美芽”做个节育手术。甚至会为三个月的“苦夏”愤愤不平,蠢蠢欲动想报复性地去尝试喝上几杯烧仙草,狠狠吃一顿海鲜大餐。这些都是叫人烦恼的事。或者说人从来都不能停止烦恼,又不珍视已经拥有的幸福。纳兰容若在《木兰花》中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是他的“秋思”,也是他的闲愁,年少的时候会特别想不通,纳兰这一生到底在愁什么呢?他是康熙身边的近侍,深得圣眷,又是纳兰明珠家的贵公子,权倾朝野,满身荣耀。甚至可以说,一个凡人可能拥有的一切,他都拥有。但他还是忧伤,无法自持。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明白,一个人最怕的就是缺少自由,由于“不信任和不理解”造成的性格缺失,是用一生的勇敢也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他甚至,都不能很轻松地去谈一段恋爱,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初恋,成为皇帝的妃子。之后,纳兰又经历了丧妻之痛,待卢婉君过世后,再结识江南才女沈宛时,又被“满汉之别”隔于世俗桎梏。所以我越来越相信,人其实是有宿命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他在《相见...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8
浏览次数:10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7日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攻打南宋。中原百姓不堪金人压榨,自发加入起义军,与朝廷军队共御外敌。次年,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不得已向北撤退。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一支起义军的首领耿京却被部下出卖,惨遭杀害,失去了主帅的起义军溃散颓然,士气大减。而叛徒张安国却踏着主帅的鲜血,向金人投诚。这时,一个籍籍无名的青年,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他率领五十余位骑兵,直入驻扎着几万金军的敌营,将张安国生擒,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这个青年就是辛弃疾,这一年,他二十二岁。经此一役,辛弃疾名声大噪,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监判,从此开启了政治生涯。这要放在小说里,辛弃疾妥妥拿的是少年将军的剧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惜,生活不是剧本,他也没有主角光环。他的性格太过刚直,注定无法在官场中虚与委蛇,而懦弱求和的南宋朝廷,也磨灭了他的斗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弹劾而被贬官,开始了闲居带湖的生活。宦海沉浮二十载,梦想也被雨打风吹去。闲居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经典词作,而其中最触动人心的,便是这首《鹧鸪天》:《鹧鸪天·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鹧鸪天”为词牌名,而“代人赋”则是说,这首词并不是他为自己写的,而...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8
浏览次数:6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7-3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柳宗元的《江雪》我猜一定有人说,提起伤感的古诗词,就知道会有柳宗元的《江雪》,但未必所有人都知道,柳宗元因何这么伤感。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和刘禹锡一同被贬,主脑人物王叔文被罢相,后赐死,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历史上被贬官的人无数,为何独独柳宗元有这么深的感慨?至少刘禹锡就活得很开阔,而且他比柳宗元贬官的时间要长得多,难道是柳宗元心眼小?一定不是。柳宗元出身于“河东柳氏”,为名门望族,由于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泾原兵变”,所以很有治世之心。恰巧805年唐德宗崩逝,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由于王叔文是太子的伴读,所以得到了重用,很快就官至宰臣。王叔文很有政治抱负,善于笼络人心,由于政见相同,所以柳宗元和刘禹锡纷纷加入了这一阵营,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期待能有一番作为。有一个细节是,王叔文也曾拉拢过武元衡,但武元衡看不惯王叔文“结党营私”的做派,于是就拒绝了。然后王叔文和武元衡这一伙人就成为了死敌,其中包含后来的宰相裴度。由于触及到权贵和藩镇的利益,“永贞革新”仅仅维持了半年就彻底宣告失败了。与此同时,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了政变,逼迫唐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也就是唐宪宗,这件事史称“永贞内禅”。实际上,唐顺宗继位时,已经身患重疾,失语失聪,不能理朝政了,李纯的上位是大势所趋。然而柳...
发布时间:
2022
-
08
-
01
浏览次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