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1月19日文/柳莺 2015年,当时年仅27岁的贵州导演毕赣,带着自己的处女作长片《路边野餐》横空出世,从洛迦诺最佳导演到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再到台湾金马奖一众殊荣,影片造成的文化轰动效应,在大规模公映前便持续发酵,引发了中国电影市场对于艺术片创作的最强期待。一时间“诗意”、“深邃”、“魔幻”等形容词纷至沓来,被影评人们用来形容其不同于主流院线大片与传统独立电影的迥异气质。而自这部现象级的处女作之后,经过3年的筹备,备受瞩目的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终于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首映,年末又作为开幕片奏响金马影展的序曲,引发了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热烈讨论。2D加3D影像的结合不仅挑战人们惯常的观影习惯,更加精致化的长镜头,亦让人惊呼一种毕赣式美学正在诞生。 毕赣自往昔岁月中掘取吉光片羽,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侯孝贤、努里·比格·锡兰等中外大师的影像中汲得创作经验,并依照黔东南独特的气候、语言、文化,对电影的结构与形式进行精妙的在地化、本土化尝试。从创作脉络上来看,《路边野餐》是2012年...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1
浏览次数:124
来源:《多维》2018年10月4日文/乔克 倏忽而过的这个夏天,热映的日本电影《小偷家族》收获了上佳的票房与口碑,电影含蓄的笔触,重新定义了血缘和亲情的联系,「纵使短暂的温暖,却是一生的羁绊」,片中细腻温柔的电影语言充满了人性力量,观众在欣赏这部佳片的同时也触摸到了日本大和民族固有的民族性格。 日本电影在亚洲电影中独树一帜,同为亚洲大国,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中国和印度,近年来电影也各有精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印、日三个亚洲国家的票房大片,代表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展现的民族性格差异。 透过票房与口碑,胶片背后绘制的亚洲三国脸谱实际上呈现了民族性格与票房大片之间怎样的互为映射关系?三国未来的电影走势又将呈现给世人怎样的变化? 彰显强烈矛盾性格的日本电影 其实何止《小偷家族》,日本电影几十年来,已经无数次击中人们的软肋,日本动画的代表人物手冢治虫、宫崎骏的代表作《阿童木》、《千与千寻》,上世纪90年代的一部电影《情书》,推理小说作家东野圭吾的系列改编作品……无论是动画、悬疑、情色,日本电影体现的日本民族性格,既温情又克制、冷静,具有强烈矛盾性,而这背后则是日本民族严谨的匠人精神。 日本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它有两个极端,兼...
发布时间:
2018
-
11
-
03
浏览次数:198
来源:《多维》2018年10月4日文/乔克 两岸三地的电影本出一源,系同一民族文化母体的三支脉络,尽管三者在长时间的独立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但在时代巨轮前,三股支流又开始汇合,它们互为辉映、相互参照,共同创造了华语电影从工业到美学的成就,蔚为大观。 作为华语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成员,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逐渐回归至华语电影的体系之中。两岸三地的深度融合,使得华语电影出现了新的美学气象以及新的产业格局,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大一统的电影格式是否会消解本土化表达?这些新态势、新发展和新问题,事关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发展和融合,仍需要在实践中找答案。 港人撑港片背后的乐与怒 不可否认,香港近年来兴起一股本土意识,许多香港人都对于纯港产电影有一份亲切期盼。《逆流大叔》就是在「自己电影自己撑」的呼声当中诞生的。这部在暑期档里大战《维尼与我》( Christopher Robin)的港片最后获得近千万港元票,暂列本年度最卖座港片的第二位。 将《逆流大叔》抛于身后的是另一部港片《栋笃神探》。该片由香港「栋笃笑」创始人黄子华和演员佘诗曼联手主演,影片题材和规模都不及同期上映的漫威科幻动作大片《黑豹》(Black Panther),票房却超过了4000万,提振了香港影圈的士气,也让人见识到本土题材对港人的独特魅力。 ...
发布时间:
2018
-
10
-
31
浏览次数:192
来源:《读者》作家:梁文道 文化人从来都不信邪,书卖不好一定是书店不识货,没把它放上“猪肉台”(香港专业行话,指的是书店里摊放新书的那张桌子);电影不卖座一定是院线不识货,不让它多安排几家戏院上映;唱片销量差一定是电台DJ太肤浅,不肯多放几回让人听。总而言之,问题绝对不在自己的作品不够好,甚至不是受众水准低,而在那些可恶的中间人身上。那些书店老板、电影买手和DJ一方面没文化,另一方面又看扁了受众,自以为是,阻隔了大家接触真正好东西的机会。可是你又能怪得了谁呢?一张冷门又前卫的唱片和黎明的新曲加精选占的空间同样多,换了是你,也会把位子腾出来给黎老天王吧?好在时代到底变了,兄弟们,欢迎来到网络新世界,请看近年红极一时的《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 克里斯·安德森是高科技文化杂志《连线》的总编辑,他两年前在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谈的就是“长尾理论”,然后迅速成为网界的热门话题。接下来他干脆开了一个博客,把“长尾”的概念炒热起来。要理解“长尾”,得先从大家都知道的“80/20法则”说起,所谓“80/20法则&a...
发布时间:
2018
-
09
-
26
浏览次数:237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阔别小说创作三十五年,李陀出版了长篇小说《无名指》,引起文化界的讨论。他早先写小说,后来又写电影剧本,再后来又从事文学和电影的批评,到八十年代中期中断了小说写作。去年,《无名指》发表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夏卷),前不久推出单行本,李陀再次回到小说创作中。 李陀,1939年生人,小说家、电影编剧、文学批评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文学圈的重要人物,曾任《北京文学》副主编,推出汪曾祺、余华等人的重要作品。其文学批评在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引起过争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陀中断小说写作,八十年代末作为访问学者去到美国。时隔35年后,李陀凭《无名指》再次回到小说创作。 李陀说,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曹雪芹和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把塑造人物重新放在写作的中心,而且‘写一个,活一个’,让一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个生动的人物画廊。”于是,《无名指》确定了以人物为主的书写方式。 那么主要写哪群人呢?李陀选的是中国城市...
发布时间:
2018
-
08
-
22
浏览次数:356
来源:微信公众号: 新京报书评周刊 导语: 整整200年前的今天,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她是英国著名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呼啸山庄》的作者……但抛开这些名号很大的标签,她的面目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仍然显得模糊不清。 大多数读者仍将《呼啸山庄》看作一本爱情小说来阅读,但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爱情的描绘。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19世纪英国作家、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代表作《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近200首诗歌。 如今,我们常常忧虑阶层的分化与撕裂,揪心于贫富的不均与差异,早在19世纪,工业刚刚起飞的英国,艾米莉·勃朗特就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融汇进了笔端。在这样一个底层人爱上大小姐的爱情故事里,它的根源与暗线却是对贫穷的焦虑、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对尊严的执着以及对人性的重新发现——而这每一条,无独有偶,是我们今天的世界仍然在频繁上演着的故事。文 /宗城她记录了一个&...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1
浏览次数: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