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林徽因和费慰梅

日期: 2024-06-13
浏览次数: 5

来源:三杯水杂谈 微信公众号 2024年6月9日

本期继续挖掘民国名人传记,本篇文章是林徽因系列的第六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她和美国友人费慰梅之间的深刻友谊。

01 一见如故

费慰梅(1909年—2002年4月4日),比林徽因小5岁,美国人,著名汉学家,是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美国学者。美国汉学大师费正清的夫人。

1931年从哈佛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Radcliffe College)艺术史系毕业。

1932年独自一人去北平与未婚夫费正清结婚,当时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去北平美术俱乐部看画展,与画家费慰梅及其丈夫费正清一见如故。随后他们夫妻与林徽因夫妻结为好友。

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二人的中文名字便是梁思成所取。

费正清与费慰梅两人都热爱中国文化,刚刚在北平结成秦晋之好,安家在东城羊宜宾胡同,而梁家在北总布胡同,两家相距不远。费慰梅曾说,她和徽因几乎“一见钟情”。

作为林徽因夫妇的故交好友,费慰梅出版过《Liang and Lin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s Architectural Past》(《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和翻译了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02 志趣相投

1934年,林徽因与费慰梅在山西一同探索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梁氏夫妇与费氏夫妇一行,在山西进行了多次考察,发现古建筑40余处。正是这次晋汾之旅,使费慰梅了解了梁思成夫妇的研究工作,并对中国古建筑发生了兴趣。

林徽因和费慰梅

在山西考察古建筑的那段日子,几乎成了梁徽因与费慰梅彼此心中最值得纪念的生命岁月。慰梅曾写道:我们的山西历险记包括了四位主人公——两位科班毕业的建筑师、两位天才烹饪大师、一位历史学家、一位画家、一位卓越有成就的摄影师、一位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一位行李打包专家、以及她在艺术上的死对头……

费慰梅曾这样形容林徽因——她的谈话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林徽因渴望精神的交流与释放,她追求美与自由。对有共同旨趣的朋友,她总是盛情接纳。她是一位唯美主义者,追求心灵的一片净土。

03 一生好友

费慰梅第一次来中国只待了四年,分别的这段时间她们之间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由于后来持续了八年的抗战,林徽因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她的好友费慰梅就不时的资助她。有时候邮寄一些书籍、有时候邮寄一些药品、有时候甚至直接邮寄钱财。

这些财物以及费慰梅的情谊帮助林徽因挺过了许多难关,当然林徽因为了和好友保持通信,有时候甚至把大部分的开支都用在了邮递费用上。你会发现有的珍贵的书信甚至写在烟盒或者小片的纸上,只是为了节省下来的钱足够邮寄费用。

时间终于来到了抗战胜利前夕,费慰梅第二次来中国是1945年,这个时候的林徽因和营造学社避乱在四川的李庄。费慰梅看到林徽因形销骨立,面容苍白,心里好不是滋味。好在,徽因给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是她的貌,是她那双慈祥的眼睛里深深蕴藏着的美。

1955年林徽因走了,她们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可是费慰梅一直把她记在心里。1972年梁思成也走了,差一点费慰梅夫妇就能见到梁思成最后一面了。虽然她们及夫妇最后没能再见上面,但是她们的情谊一直在,所以后来费慰梅连续出版了3本关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书籍,给她们之间的友谊作了完美的阐释。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06
来源:视频号那些年,那些人:谭平山 组织早期重要领导人
2025 - 08 - 06
来源:视频号恩格斯晚年的哲学总结
2025 - 08 - 05
来源:人民日报8月1日英伟达的算力芯片H20,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公司最近被国家网信办约谈。有人可能会问,这安全问题有多严重?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车,突然被切断动力;患者接受远程手术时,设备突然黑屏;超市收银台,手机的支付功能,瞬间失灵……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一旦触发,我们随时可能遭遇一场“噩梦”。事后,英伟达出来回应:“网络安全对我们至关重要。英伟达的芯片不存在‘后门’,并不会让任何人有远程访问或控制这些芯片的途径。”不过,回应归回应,对于H20芯片存在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风险质疑,企业唯有按照约谈要求,拿出令人信服的安全证明,才能消除中国用户的后顾之忧,重新赢得市场信任。说到网络安全,它不光关系到咱们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企业的命脉,更直接连着国家安全。上周,俄罗斯多个公共服务部门遭黑客攻击,航空公司、知名连锁药店等企业一度中断服务;美国“星链”卫星互联网服...
2025 - 08 - 05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2日【导读】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他被认为是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其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另有“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许倬云在中西之间成长,却始终以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为研究重心。他认为知识分子问题极具中国性,自巫史传统以降,知识分子总是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两相结合,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智识群体。许倬云在此文梳理了知识分子衍更史的同时,对知识分子的目标与指向、现在与未来等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知识早已成为商品,掌握知识的人操纵市场,一个新的、以知识和权力联姻为基础的“婆罗门”阶级已然出现,人人都向财富低头,以至于我们只有专家而没了知识分子,人们只问小课题,不问大问题,也很少有人批判、针砭当代,更...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