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专栏

News
江涌专栏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大部制改革要压缩部门利益的广度和深度

日期: 2013-01-12
浏览次数: 1172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

大部制改革要压缩部门利益的广度和深度      

文章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叶一剑 来芙萍 北京报道 2013-01-10

  6年前,江涌曾就部门利益问题接受本报采访,对我国政府治理架构中日益膨胀的部门利益问题进行解读,引发巨大反响,更是被解读为与后来国家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政经变革迎来新的分析节点的时候,江涌再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其持续关注的大部制改革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其看来,几年来大部制改革的推进虽然距离公众期待有些距离,但也不能说已经失败,而且,应该看到大部制改革推进过程中,一方面压缩部门利益的广度的同时,还要限制部门利益的深度,所以,要阶段性地来看,并做好设计。但最终还是要靠对权力的监督来实现,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权力来源于人民,为人民服务。

  此外,他还就正在引发广泛讨论的国进民退、城镇化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顶层设计要有战略意识

  《21世纪》:几年前,你曾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提出了警惕部门利益膨胀的问题,引发很大讨论,并直接构成了后来国务院推进大部制改革背景之一,但几年过去了,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并非如外界预期的那样顺利,你怎么看?

  江涌:大部制改革可能没有达到一些预期,这是很正常的,但也要看到工信部这样的许多部门为了适应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行政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也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了。问题是,大部制改革以后,部门利益的广度减轻了,部门利益的深度却加强了。所以,大部制改革的设计是要按照阶段来的,每个阶段是怎么样的发展,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21世纪》:大部制一方面带来了部门利益广度的收缩,但深度加深了,这个如何解决呢?

  江涌:这就是大部制改革方案设计的难点之一,也是大部制改革的关键之一,理想的大部制改革既要压缩部门利益的广度,又要防止部门利益的深度。部门利益在各国都存在,特别是市场经济国家,有市场经济就有交换,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越是什么都可以交换、买卖。所以只要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必然面临利益交换的。怎么来限制这个交换呢?只能说限制,不可能完全杜绝,那就是权力要有监督,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来源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很多东西要透明,有些东西不便透明,比如军工,那么在内部就应该有一个监督机制,比如内部审计。市场上也有很多办法来解决腐败问题,比如原来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权钱交易。但问题是很多东西到了中国就走样了,招标就搞陪标、暗箱操作。很多东西都需要新的设计。

  《21世纪》:提到重新设计,针对顶层设计的讨论和争论很多。

  江涌:我不认为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一帮精英关在屋里搞设计,然后要求大家都向我看齐。现在的顶层设计也好,还是政策设计也好,都很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顶层设计需要动员群众,尤其在今天一个时间节点上,需要考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顶层设计是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综合考量。

  另外,所谓顶层设计一定要有战略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能把今天的问题推给明天,推给下一代,这是极其不负责、没有担当的做法。政府制定战略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为子孙后代考虑,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这是要被后人唾弃的。

  战略绝对不是哪一个部门做的,是需要跨部门的力量。我们各个部门都在搞“战略”,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战略,战略制定过程一定要有开放性,汇集民智,国家应该唤醒国民意识。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了,今天的产业工人正给中国未来带来两个方面的革命性变化:一个是科技革命,新一次产业革命我认为会在新兴市场产生;第二,给中国的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尤其后者,农村人口还在加剧向城市流动,这些人越来越多地加入产业工人的队伍,西方的工业化产生了中产阶级的工人,我们当时也有这个希望,国有企业产生中产阶层,但后来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工人走向中产阶层的希望破灭了。

  产业工人对未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未来一定会给中国带来深刻变革,如果不去研究“农二代”、年轻的农民工和大学生,就找不到国家未来的道路。

  强制撤村不可行

  《21世纪》:提到“农二代”,最近最火爆的一个词可谓是“城镇化”,在对城镇化的讨论中,乡村的存废和发展方向问题引起热议,背后更牵涉到对乡土中国的讨论,莫言的获奖,更是被解读为乡土文学的再次被发现。包括您做经济安全研究的,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乡土研究,为什么今天的知识界和文学界开始重回乡土讨论了?

  江涌:这是有必然性的,每当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迷茫和迷失的时候,总是需要回到原点,回到乡土中国,对个人如此,对国家的变革也是如此。我也很认同说乡愁正在成为一种思潮,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

  《21世纪》:但我们看到乡村也在沦陷,很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的村庄在消失,传统的乡土社会更是在瓦解,而如果按照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实施的农村社区化的城镇化思路的话,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村庄被消灭。

  江涌:对于很多地方强制性地和大规模地撤村并区运动,我是强烈反对的。对于村庄的消失,很多主政者也很无奈。最近有个报道说,很多农村只有几个人了,平均每个村是11口人。但对于规模很小的村庄,以前也合并过,但当时是为了扫盲、集体活动等,这样的合并不会改变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但现在的灭村运动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强制城镇化背后的驱动是地租收益的驱动,各个地方政府都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都在哄抢土地,都是为了获取土地收益。城市也是这样,所谓城市化就是经营城市,在这一思路下,拼命地利用土地招商,为了换取资本的青睐,一方面出台很多优惠和补贴的政策,另一方面,将更多的老百姓通过各种手段从农村转移出来,送进工厂,以保证廉价劳动力的供给。这背后就是资本的钱力和政府的权力结合的疯狂。

  政府引来投资带动税收增长,以图达到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是谁?“民”是谁?

  《21世纪》:你提到阶层固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我们注意到,对国进民退的讨论越发热闹,但我的感觉是对“国进民退”有点标签化了,你怎么看?

  江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些概念需要澄清:国进民退,“国”是谁,“民”又是谁?哪些“民”在退?又有哪些“民”在进?这需要做出区分,这么多年每次的经济扩张,真正的企业家有多少?

  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经济,30年前占国民经济约2/3,如今不到1/3了;私营企业,所谓民营经济,还有外资企业,30年前都是0,如今超过1/3,你说是国进还是民进?

  有的国企也不是原来的国企了,它们现在利益导向太明显,一味搞钱。这就需要国家对国有企业做一些分类和区别对待,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点。不能笼统地说是国有企业,唯利是图就不是“国”,“国”应该是为国家服务的。这些东西必须要回归,而且更加清晰,分清这些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所以,要讨论国进民退,“民”要界定清楚,到底是真正的民营企业家、金融家,还是权贵,甚至是外资,不能打着“民”的旗号,浑水摸鱼,蚕食国有资产,蚕食公共服务,蚕食大众资源。现在很多“民”赚了钱就跑掉了。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8 - 09 - 01
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江涌,1969年生,安徽无为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巡视员,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迄今境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数百篇,著作多部,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浦东干部学院等地讲座逾百场。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国家安全以及世界经济理论研究。  出版专著:《道路之争——工业化还是金融化》、《安全也是硬道理》、《资本主义还能走多远》、《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中国困局》、《猎杀“中国龙”》、《国际实现社会和谐的经验与启示》。
2019 - 01 - 02
来源:《金融的神话》文/江涌、高寅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占据明显优势和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以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从自由竞争向国家垄断迈进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发展依次经历了商业资本主义、产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三个阶段。金融资本主义作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已经渗透扩张至世界经济所有领域,每个角落。正是在经济金融化的作用下,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已然蜕变为赌场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两种划分形式14世纪至15世纪,得益于东西方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欧洲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农业劳动者游离出来,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增加了可供交换的商品,促进了各行业分工合作范围的扩大,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部分地区,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开启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殖...
2018 - 12 - 29
来源:《金融的神话》文/江涌、高寅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正式拉开资本主义时代帷幕。此后兴起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的主导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发展大繁荣。20世纪之交,金融资本又取代工业资本成为引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并日趋牢固地控制着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成为垄断集团操纵经济社会政治的工具。资本主义从此由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迈入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内部的固有矛盾因为金融资本的统治而更加扩大与深入,并使之趋向更加不可调和。相比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金融资本更有可能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一、传统资本合力催生金融资本(一)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经济学范畴中,资本按照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具体形态以及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可以被划分为商业资本...
2018 - 12 - 26
来源:《金融的神话》文/江涌、高寅现代金融主要是英美金融模式,即资本市场导向模式。当今世界话语权主要掌握在英美手里,因此多年来,该模式近乎被渲染为国际金融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世界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那些逐渐丧失主体性与判断力的国家,从政府高层、企业高管,到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对现代金融顶礼膜拜,趋之若鹜,把英美模式吹嘘得神乎其神,制造出一系列神话。这些神话极度夸大现代金融的积极作用,认为现代金融能够促进一切、发展一切、拯救一切,只要与现代金融相结合就能够点石成金、变灰暗为光明、化腐朽为神奇,现代金融俨然成为哈利波特的“魔法手杖”。然而,在英美,在世界,一而再、再而三的事实反复印证:现代金融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小,而用于投机掠夺、暴富敛财、加剧经济动荡的功效越来越大。传统金融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的明显趋向是控制实体经济,自成一体...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