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专栏

News
江涌专栏

体系性崩溃: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局

日期: 2019-01-09
浏览次数: 99

来源:《金融的神话》

文/江涌、高寅

  综观古今中外历史,除自然灾害、瘟疫、战争、叛乱之外,经济危机乃至崩溃是屈指可数的能够对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造成至大至深损害的人祸。而经济危机的前奏则是经济泡沫的积累。纵览几千年经济泡沫史,尽管催生要素与破灭诱因不尽相同,但是对实体经济的摧毁、对大众与社会财富的掠夺未曾改变。经济泡沫上演的是实质相同剧本,只是以时代环境、人类文明以及技术进步为转移,变换了艺术表现形式、选择了随机演员而已。“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 体系性崩溃将是金融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局。

  一、反复催生与破灭的经济泡沫

  (一)商品泡沫——狂热的商品价格炒作

  公元一世纪中叶,古罗马奥古斯都时代,帝国版图的扩张带来统治阶级财富的膨胀,暴富的上流社会将大量金钱用来投机猎奇。红鲻鱼进入了上流社会的视野。红鲻鱼不仅是用来品味的顶级佳肴,而且因为在死前通身不断变幻色彩而成为餐桌上的欣赏佳作。在没有法拉利和兰博基尼的年代,激烈的竞价将红鲻鱼炒至天价,3条红鲻鱼足以支付33名士兵一年的俸禄 。但是,上流社会的需求有明显的时尚特征,新奇不久必会厌倦,狂热之后终有消停,红鲻鱼价格在顶峰后不断下跌。到公元2世纪,曾经奇货可居的红鲻鱼被端上了普通人的餐桌。

  与古罗马人相比,七百年后的中国人对花卉更为倾心。《买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组诗《秦中吟十首》的最后一首——“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该诗本是白居易先生对达官显贵骄奢淫逸的鞭挞、贪婪无耻的批判,但无意中指示了当时的经济泡沫,一丛深色牡丹花的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价格很明显超出了正常价值。据考证,这首诗写于唐朝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统治者显然没有汲取安史之乱(755-763年)的教训,依旧骄奢淫逸。60多年之后,民不聊生终于导致王仙芝、黄巢等揭竿而起,在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三百多年的大唐王朝寿终正寝。畸高的商品价格——经济泡沫——预示着盛世危机!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荷兰凭借海外殖民扩张、商业贸易以及直接的海上抢劫,源源不断地汇聚世界的金银财富,成为西欧实力最为强大、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然而,暴富的荷兰人开始追求奢侈新奇高雅的生活,珍稀的郁金香便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国色天香。从购买郁金香及其球茎直至大量买卖郁金香球茎合同,依次经历了正常消费、火热投资乃至疯狂投机的阶段,郁金香价格不断高涨,各种围绕郁金香球茎的期货市场、评估市场大行其道。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通“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到1668荷兰盾,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就像击鼓传花一样,终有鼓槌停击游戏终止的一刻,郁金香泡沫最终破灭,投机者血本无归。

  然而,只要贪婪的人性不变,历史总会重复上演。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郁金香被换成了君子兰,成为投机狂潮中人人纷纷争抢的对象。一株原本价值几元(多不过几十元)的君子兰,被恶炒到几万乃至几十万元,而当时长春市的普通职工月工资仅几十元,一辆皇冠车(相当于现在的宝马奔驰)不到十万元。诸多企业如长春机械厂、洗衣机厂禁不住诱惑而竞相涉足投资君子兰,犹如今天各大企业投资房地产一样。君子兰成为“绿色金条”,大街小巷“人人养兰,人人说兰”,甚至引起了持枪、开车抢花窖的恶性治安案件。1985年,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市政府出台限价令,戳破了“君子兰泡沫”。

  (二)证券泡沫——癫狂的虚拟财富投机

  1711年,英国成立南海公司,被赋予南美洲贸易垄断权。由于南海公司有英国皇家政府、世袭贵族以及大资本新贵的强力支持,且发行的股票可以与英国国债进行转换,因此南海公司股票炙手可热,股价不断被炒至新高,半年间疯涨700%。当南海公司账面资产价值达到4000万英镑时,其股票总价格竟然高达4亿英镑,相当于当时英国年财政收入的6倍。 南海公司泡沫的带动下,英国其他公司股价也疯狂上涨。许多公司只是描绘了一个虚构图景,即可在资本市场上骗取大笔投资。面对由南海公司触发的不断扩大的股市泡沫,英国政府出台了《泡沫法案》(English Bubble Act),由此南海公司股价出现逆转,一落千丈,并将整个股市拖入深渊。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因参与投机而损失惨重,不得不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南海公司泡沫使英国人对股份制非常恐惧并产生抵触情绪,专家据此分析,英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被延迟了一百年。

  法国密西西比公司与英国南海公司有着惊人相似——官方的权威背景、绝对的贸易垄断、用国债直接兑换公司等值股票等。相同的条件与背景,相同的贪婪人性追逐,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市开始飙升,历时12个月,至1720年5月开始逆转,又历时12个月下跌,总市值跌去了95%。金融崩溃,财政破产。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的主导者、十足的金融玩家、时任法国财政大臣约翰·劳畏罪逃窜。

  20世纪头十年,类似的证券泡沫在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再次上演。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德国柏林成功申请专利后,汽车工业迅速兴起,橡胶业成为朝阳产业。1909年年底,橡胶投资投机热潮席卷中国,上海股票市场的橡胶公司股票炙手可热,疯狂暴涨。但是好景不长,1910年世界经济的逆转行情迅速波及国际金融市场,冲击正在野蛮生长的中国市场,股票市场在橡胶股价带领下像自由落体一样坍塌,众多参与投机的钱庄银号血本无归,纷纷倒闭,严重侵蚀清政府的财政基础。为获取帝国主义融资,清政府收缴铁路修筑经营权,诱发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调动武汉新军入川镇压,武昌守备空虚,革命党人随即发动辛亥革命。

  二、经济泡沫化与泡沫常态化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相对于货币市场(Money Market)而言,长期性是其主要特征。资本市场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证券市场。长期借贷市场主要是银行对个人提供的消费和不动产信贷;证券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传统金融市场以短期货币市场为主导;现代金融市场,无论是绝对的资产额度还是相对的资产比例,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20世纪后诱发金融危机的主导因素。

  (一)经济金融化与泡沫化

  出于对1929-1933年“大萧条”的纠偏,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采取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政策——利率、汇率、资本跨境流动等悉数被管制。金融抑制成为金融资本扩张的重要障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金融资本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被推出,以减少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利率汇率等领域的主导作用为核心的金融政策,先是被英美等西方国家而后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奉为圭臬。经过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新自由主义革命,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形成了所谓经济金融化趋势。如此,资本主义在经历了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之后,昂首阔步迈向金融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最明显特征就是经济金融化,最终导致经济泡沫化。

  经济金融化使得金融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形态。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中心”通过转移风险,使得危机往往集中在“外围”爆发。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但是,当“外围”国家识破金融资本的把戏、纷纷采用金融管制(集中为资本项目管制)约束国际金融资本跨境流动后,“中心”的金融风险越来越难以转移。2008年次贷危机就是美国风险淤积,不能有效转移而最终爆发的范例。风险由美联储(Fed)长期操纵货币而不断积累,宽松的政策使得次级借贷者可以轻易造假,银行放贷者为获取佣金甚至与借贷者配合共同欺诈,保险公司随意担保则造成风险尽在掌控的假象。如此,虚假的购房需求使得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形成了楼市虚假繁荣。在数以百万计的金融资产中,次级贷与次级债不到1%的比例,然而星星之火最终酿成燎原之势,引爆系统性金融危机,名曰“次贷危机”。

  然而,经历生死大劫难的美国经济,伤疤未好便忘了痛。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创新与资产衍生在稍息之后,很快便加速,规模在不断膨胀,如今又到了令人咋舌的境地。经济金融化使金融资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当比重超过一定限度,使得虚拟经济越发游离于实体经济时,就形成了经济泡沫。其实,有泡沫并不可怕,适当的经济泡沫就如啤酒上的泡沫,可以丰富饮用时的口感,使味道更好。适当的经济泡沫能够激发社会大众以及企业的投资热情,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经济泡沫不断累积,持续发酵,甚至成为巨大堰塞湖时,就会逆转恶化为泡沫经济。在泡沫经济中,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各类投资主体不断进行大额、高频、迅速投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的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演变成一个大赌场,赌场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二)金融市场投机常态化

  18至19世纪,金融市场处于发展完善阶段,金融作为政府、银行、证券公司和少数大垄断资本的专业市场,是属于少数所谓金融人士的高端市场。进入20世纪,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金融开始直接面对千家万户。股票、债券、期货、期权、信托等原本很专业的术语纷纷出现在寻常百姓的视野。大批投机者涌入使得市场投机行为常态化。

  20世纪70年代,政府终于不敌金融资本的压力,纷纷放松监管,当然也释放人们的贪婪心魔。早些时候,社会大众基本上都是银行储户,他们把钱放到银行里,获取法律规定的少许利息。到了70年代,越来越多的银行储户涉足资本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持有股票的美国人1965年为2000万,1970年达到3000万,1985年达到4000万,1990年超过5100万,1999年将近8000万个人投资者直接拥有公开交易的证券,另有上千万的美国人间接地通过退休金和共同基金进行投资。公众参与的水平已经大大提高,超过30%的美国人和超过40%的成年人参与了股市。 美国三亿人口,一亿多股民,几乎家家炒股;两亿五基金账户,几乎人手一册。 

  不仅持有股票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持有股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20世纪90年代,一般投资者持有某只股票的时间2年多一点。到2002年,普遍的股票持有时间不足1年。到2004年,又创下了不足6个月的新纪录。 金融市场的传统投资行为已经演变成为投机行为,而短期投机行为的常态化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以及波动的剧烈性。少数金融大鳄总是赚得盆满钵溢,而无数小散户基本上都是血本无归。

  (三)金融资产膨胀常态化

  金融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着市场交易不断发展而持续膨胀。民众的投机热情带动金融市场的繁荣,进而带动金融资产的绝对数量上升和相对比重提高。世界经济就像一个密闭的盛有一定容量的啤酒瓶,实际液体就是实体经济规模,而其余空间则是为虚拟经济准备的。虚拟经济的泡沫气体在摇晃中不断膨胀,直至超过压力阈值,啤酒瓶就会爆炸,经济由此发生爆破式的毁灭。在上一轮泡沫破灭后,在庄家或金融大鳄的操纵下,金融市场在某个时点又会开启所谓“机会之窗”,为下一次金融危机累积泡沫。金融市场是放大器,会使繁荣走向泡沫,使衰退走向危机。花旗银行集团(Citigroup)前董事长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是这样解释的:“流动性就像音乐,一旦音乐停下,事情就会变得复杂。但只要音乐还在,舞蹈就得继续。我们还在跳舞。” 

  在大多数国家,19世纪到一战前夕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总额没有超过4-5年的国民收入,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金融资产和负债总量不到4-5年的国民收入,而到2010年则提升到10-15年的国民收入(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在英国甚至达到了20年的国民收入的绝对历史纪录。 需要强调的是,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统计部门编制的报表只关注主要金融资产(票据、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还不包括衍生产品(这些产品类似于保险合同,以主要金融资产为指数来定价,也可以说类似于赌注,取决于从何种角度去看)。这些金融资产总额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根据采用定义的不同,为20-30年的国民收入。 由此可见,尽管历经多次金融危机,但是人们在伤口愈合之后,便忘乎所以,不断加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金融资产持续膨胀业已成为金融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四)统计数据失真常态化

  “食物和衣服”,“正是这些,而不是货币,构成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设有经济统计机构,其职能就是客观统计经济数据,为政府、企业、居民进行决策提供数据和智力支持。但是,经济泡沫的产生与膨胀,使统计数据失去了应有的功能。虚拟经济一方面对实体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其固有特质很不稳定,发生缩水与膨胀的交替循环。要不要将不断膨胀的金融资产统计进经济数据?需要进行多大范围的统计?已经成为统计界的两难问题。

  经济金融化的发展,给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与相关政府部门在统计上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无论是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GNP)抑或国内生产总值(GDP),都难以处理金融资产的膨胀。金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金融视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视为核心部分,如此金融资产(及其增加值)当然要被纳入相关统计指标。但是,金融资产不仅包括不断膨胀的票据、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而且还包括金融衍生产品。然而,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太过庞大,而且越来越庞大,使得其他资产尤其是工农业增加值,在庞大的金融资产面前渺小得近乎不值一提。这使得相关统计工作陷入全所未有的困境或悖论:如果实行有选择统计,不统计金融衍生产品,无视相关金融资产,那么可以被看作无视相关经济理论与经济科学;如果依照相关经济理论与经济科学的指导,对各类金融资产都进行统计,那么显然是荒诞不经的,由此得到的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等统计数据,近乎毫无意义。金融资产阶级政权当然很务实,选择了“有选择统计”,把相关经济理论与经济科学悄悄地扔到了一边。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经济学家是重要推手,不仅虚化了资本与财富,而且正在虚化资产阶级政治与政权,资本主义正随着国民经济一起走向泡沫化。

  三、体系性崩溃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必然结局

  (一)从经济泡沫到泡沫经济

  金融市场的繁荣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注入了活性剂,而人性的贪婪则为泡沫经济的爆破添加了最后一根稻草。客观而言,经济泡沫并不可怕,反而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投资热情,扩大了市场消费需求的数量与范围,客观上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当经济泡沫不断累积,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后,就会使正常经济演变为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犹如埋伏在经济运行轨道上一颗隐形地雷,行进的经济列车在触发某个机关后,迅即发生爆炸,经济列车灰飞烟灭。

  金融(Finance)、保险(Insurance)、地产(Real Estate)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三架虚拟马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为现代经济提供安全保障、地产则是现代经济直接依靠的运转载体。这“三架虚拟马车”取英文首字母,形象地拼凑成英文单词FIRE——火。FIRE对经济的摧毁作用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美联储的长期宽松货币政策为“火烧”经济添柴加油,导致严重经济泡沫;同样,还是美联储,应对经济失衡不当,仓皇收紧银根,刺破泡沫经济,导致次贷危机。

  按照经济分析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的话说,“联邦政府就是个乐此不疲的吹泡人”——先是在股票市场上吹起泡沫,然后是债券泡沫;接下去是房地产泡沫、抵押贷款泡沫。结果,消费者的支出扶摇直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绝对不是真实的经济增长。 

  (二)以新泡沫掩盖旧泡沫

  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在货币和资本借贷市场上,都会流行十口锅九个盖,借新债还旧债,持续不断透支明天的消费能力,直至最后“借新还旧”无以为继时,游戏结束,体系崩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更是如此,经济泡沫导致的泡沫经济此起彼伏,在旧的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市场的监管者从来没有认真汲取教训,痛定思痛,在庄家与金融大鳄的诱导下,谨慎的投资者又逐渐演化为放肆的投机者,开始新一轮“博傻游戏”。在新一轮游戏中,“借新还旧”的本质没有改变,有所不同的是,用一个更大的新泡沫来掩饰已经破灭的旧泡沫。反反复复,但是无法以至无穷,因为危机一次比一次严重。

  弗朗索瓦·沙奈说,金融交易与GDP的比例,1970年为15比l,1980年是30比1,1990年为78比1。 1973年,全世界每天的外汇交易量在100-200亿美元之间波动。外汇交易与世界贸易量之比从没有超过2比l。到1980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数据,每日的外汇交易量已经平均达到800亿美元,外汇交易量与世界贸易量之比大约是10比l。至1990年,每日外汇交易量达8800亿美元,与世界贸易量的比例达到了50比1。1995年,外汇交易量为1.26万亿美元,与世界贸易量之比为70比1。 在世界资本主义中心,政府中无论是执掌财政的还是管控货币的,都是华尔街金融资本的门生或徒子徒孙,他们头脑中充斥着“如何把破碎的水瓶复原”以及“此次泡沫的破灭将在下一次泡沫的形成中自行修复”这样的想法,就像当年日本的例子一样,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不断地重复过去犯过的错误。但是,错误不会再依照原样简单地重复下去,因为重复的成本越来越大。

  (三)从繁荣到崩溃的金融资本主义

  近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工业资产阶级是自身的掘墓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服务现代化大生产和资本家渴望攫取超额利润的需要,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联姻(这是委婉的说法,实乃更多的是金融资本控制了工业资本)。横空出世的金融资本主义使得现代资本主义的生命又得以延续。但是,金融资本主义中的垄断资产阶级虽有金融与工业之表象差别,但是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也是自身乃至整个金融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金融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泡沫经济终究会破灭,没有例外。而每次破灭所带来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对现代资本主义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也将受到巨大冲击。在每次泡沫破灭后,如果没有政府包括中央银行的积极伸手搭救,金融资本主义早就破产了。但是,每一次施救都会更加清晰地表明,金融资本主义已经无法控制自身所创造的虚拟财富的破坏力,更别谈金融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拯救能力。泡沫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其破灭坍塌后,政府包括中央银行越来越难以而最终无法兜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金融资本主义本身持续的掘墓行为终将彻底埋葬资本主义。

 

'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18 - 09 - 01
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江涌,1969年生,安徽无为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巡视员,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迄今境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数百篇,著作多部,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浦东干部学院等地讲座逾百场。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国家安全以及世界经济理论研究。  出版专著:《道路之争——工业化还是金融化》、《安全也是硬道理》、《资本主义还能走多远》、《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中国困局》、《猎杀“中国龙”》、《国际实现社会和谐的经验与启示》。
2019 - 01 - 02
来源:《金融的神话》文/江涌、高寅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占据明显优势和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以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从自由竞争向国家垄断迈进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发展依次经历了商业资本主义、产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三个阶段。金融资本主义作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已经渗透扩张至世界经济所有领域,每个角落。正是在经济金融化的作用下,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已然蜕变为赌场资本主义。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两种划分形式14世纪至15世纪,得益于东西方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欧洲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农业劳动者游离出来,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增加了可供交换的商品,促进了各行业分工合作范围的扩大,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部分地区,开始了资本主义萌芽,开启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殖...
2018 - 12 - 29
来源:《金融的神话》文/江涌、高寅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正式拉开资本主义时代帷幕。此后兴起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的主导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发展大繁荣。20世纪之交,金融资本又取代工业资本成为引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并日趋牢固地控制着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成为垄断集团操纵经济社会政治的工具。资本主义从此由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迈入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内部的固有矛盾因为金融资本的统治而更加扩大与深入,并使之趋向更加不可调和。相比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金融资本更有可能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一、传统资本合力催生金融资本(一)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经济学范畴中,资本按照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具体形态以及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可以被划分为商业资本...
2018 - 12 - 26
来源:《金融的神话》文/江涌、高寅现代金融主要是英美金融模式,即资本市场导向模式。当今世界话语权主要掌握在英美手里,因此多年来,该模式近乎被渲染为国际金融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世界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那些逐渐丧失主体性与判断力的国家,从政府高层、企业高管,到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对现代金融顶礼膜拜,趋之若鹜,把英美模式吹嘘得神乎其神,制造出一系列神话。这些神话极度夸大现代金融的积极作用,认为现代金融能够促进一切、发展一切、拯救一切,只要与现代金融相结合就能够点石成金、变灰暗为光明、化腐朽为神奇,现代金融俨然成为哈利波特的“魔法手杖”。然而,在英美,在世界,一而再、再而三的事实反复印证:现代金融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小,而用于投机掠夺、暴富敛财、加剧经济动荡的功效越来越大。传统金融的核心要义是服务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的明显趋向是控制实体经济,自成一体...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