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大赢家》整理:周小娟董其昌是明代官衔最高的画家,入仕数十年,是中国历史上颇富争议的人物。他的书画成就和理论在当朝备受追捧,此后又影响中国百年。后世有人指他贪财好色,欺诈乡民,导致有“民抄董宦”事件发生,成为董其昌一生最大污点。虽然《明史》学者替他说好话,指他因得罪另一个特权家族肇祸。如果董其昌只专注于本身的艺术工作而不从政,则可避免介入官场斗争,或许风平浪静过一生。董家先祖曾在朝中为官,到董其昌这一辈已家道中落。董父严格限制儿子的其他爱好,在其严厉督促下董其昌13岁就得中童生,但两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董其昌31岁时还屈居平湖一带以教授私塾为生,生活清苦。为了排解烦闷,他开始接触禅学,与友人结成陶白齐文社,追慕陶渊明、白居易风骨,夜夜对酒当歌,俨然一介狂生。35岁才正式踏入仕途万历十六年(1588年),董其昌第三次赴南京参加乡试,终于考中,因文采超群,得到王世贞的赞赏。次年,35岁的董其昌赴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明代有六科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3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正式成为翰林,稍留馆,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系官,谓之散馆。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董其昌任翰林院编修后成为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5年后群臣请立皇太子,遭到神宗斥...
发布时间: 2016 - 10 - 06
浏览次数:1059
来源:《前哨月刊》2015年2月文/周义澄 1997年,左起俞吾金、周义澄、吴晓明在纽约合影出身新闻系的我,现在常常对重大新闻表现迟钝。俞吾金去世的消息,还是友人在电话里告诉我的。急忙上网寻找消息,不胜唏嘘。复旦大学官方网站的正式讣告提到俞吾金有十个头衔: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哲学家、首届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全国主要媒体及其网站都报道了俞吾金去世的消息,不过大都注目于他是1993年轰动全国的“狮城舌战”复旦大学辩论队总教头,特别提到当时辩论队的顾问,是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其实这不过是俞吾金一生中让他出名的一朵小浪花,幷非其学术生涯的主题。《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倒是大幅报道了这位著名哲学家的学业造就。想当初我们在复旦一起度过十年光景,曾经互相视为兄弟。后来他功成名就,我来到国外,慢慢疏远,失却联系。这几天密集地阅读了关于吾金的各种报道,介绍,生前的访谈,以及他六十岁时候写的自传。连串的往事,不禁从记忆中汹涌翻滚而来。十年友情一九七八年作为文革之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我重返复旦大学,不...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1
浏览次数:1389
来源:《大赢家》2016年8月整理/周小娟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前夕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写有不朽巨著《神曲》。《神曲》通过一个广阔生活及种种类型人物的画面,反映了意大利从封建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各领域发生的社会变革,并由此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但丁更藉《神曲》为自己平反,以高尚的人格证明其清高的政治。但丁在这部长诗里,以超越世俗的审判,评断自己、评论世界、评说宇宙。但丁于1256年5月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在但丁五六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但丁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但他十分聪明好学,喜欢沉思,大约18岁的时候,父亲阿利盖里又病故。挫败教皇干涉内政阴谋 但丁孤苦伶仃,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早期但丁在著名大学者布鲁内托·拉丁尼的指导下,对拉丁语、修辞学、逻辑学、诗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领域潜心研究。他阅读荷马、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的诗卷,接触到了法国骑士文学和普罗斯抒情诗,在智慧的海洋里汲取了丰富的养料。1277年,但丁12岁的时候,由父亲做主与杰玛多纳蒂订婚。婚后有两个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但丁《神曲》最初的传抄和注释者。有一个时期但丁为寻找精神寄托,思考人生,开始认真研究古曲哲学,还广泛涉猎中古神哲学和经院哲学。除了中世纪必读的《圣经》外,但丁攻读了亚里士多德...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1
浏览次数:900
来源:《明月》2015年8月文/沈西城“相浦先生,你回宿舍夜里有暇请过过目,能看便看下去,不能看还我好了!”过了三天,相浦来电话,再约我去文华晤面,甫坐下,就竖起大拇指道:“金庸先生的大作我看完了我,好极!好极!”《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日译本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完成,负责监修的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冈绮由美女士,译者包括立间祥介、小岛早依和土屋文子,皆为日本译坛俊彦精英,译者料想必有一定水准。我没怎么看过日译,不敢罔评,可对金庸小说里的精妙之处如何翻译,很感兴趣。为什么呢?那就得追溯到四十年前的秋天了。那时候,我刚从日本回来不久,在《明月报刊》写文章,主要介绍日本作家、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名单上有司马辽太郎,竹内实,丸山昇等有名作家和学者。当年主政《明月报刊》的胡菊人先生对这篇文章很是推崇,于是一为兴趣,二位增添收入,我治稿甚勤,后来复转到《明报》港闻版翻译政论。结识了当时日本各报社驻港特派员,其中跟我最要好的是《读卖新闻》的本池滋夫和《东京新闻》的椛浩,常相约喝咖啡聊天。本池热爱中国文化,能说一点国语,至于阅读,凭字典之助,绝无困难。他喜欢金庸小说,很想将他们介绍到日本去,我问他这可会引起日本读者的兴趣?本池说:“必然!“可他没翻译小说的能力,只能做介绍,让日本读者知...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1
浏览次数:1237
来源:《大赢家》整理:欧忠 撰文:江中工程师兼作家的刘慈欣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去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自《三体》走红后,刘慈欣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一概拒绝。他警觉地划出一条分界线,将科幻与现实截然分开。 刘慈欣说自己“从没想到”会获奖,并不夸张。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诺贝尔奖。2015这一奖项,由协会5950名成员投票评出,创下投票数最高纪录,刘慈欣更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三体》掀起中国科幻热喜讯传来,一场有关《三体》的舆论盛宴随即达到高潮。刘慈欣的手机进入“轰炸模式”,祝贺的短信、访约的电话络绎不绝。来自国内外的溢美之词也接踵而来:国内媒体认为,《三体》获奖再证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欧洲航天局前高管、著名计算机和物理学家久里奥·普里斯科第一时间撰文,认为“中国科幻作家已在这个领域走到前头,而我们(西方)却在近年来失去了敢于思考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华盛顿邮报》刊载署...
发布时间: 2016 - 09 - 21
浏览次数:1250
金庸给我们美丽的梦想一个美丽的梦想金庸和他的读者们撼动心灵的完美艺术——金庸笔下的生离死别我与金庸——武侠与中医改变一生的相遇此生,我只愿如花似你“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得奖名单
发布时间: 2016 - 09 - 13
浏览次数:1065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