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月刊》2019年12月文/钱虹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三时三十五分,走过人生一百零五个年头的著名文艺理论家、语文教育家、原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徐中玉先生驾鹤西行,离开了让他牵肠挂肚而又欢喜、忧心的世界。噩耗传来,先生的亲朋好友和众多学生,无不唏嘘惋惜。六月二十八日,徐先生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大厅内悬挂的挽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徐先生的一生:“立身有本,国士无双,化雨春风万里,何止沪滨滋兰蕙;弘道以文,宗师一代,辟章义理千秋,只余清气驻乾坤。”数百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生前友好,各界学生等汇聚成悼念的人流,为徐中玉先生送行。数不清的花篮和挽联从大厅一直排到门厅外,绵延不断,表达着亲朋好友和学生们的无尽哀思。为徐先生送行的那天恰逢期末考试周,我有监考任务,分身乏术,只好在追悼会召开前夕,连夜代表任职学校起草唁文,并委托母校中文系代订花篮,以寄托心中的敬意与哀悼。徐中玉先生是一代真正的知识人的典范。在超越百年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与中国文论和文学的标杆,历经磨难而以民族、国家大义、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为己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身处逆境而沉静,面临危局而敢言;兢兢业业俯首工作,甘于清贫埋首学问——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人生楷模与精神遗产。他的一生,端端正正地写好一个大写的“人”字,成为我们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徐中玉先生毕生投身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乃著...
发布时间:
2019
-
12
-
25
浏览次数:31
来源:《明报月刊》2019年12月 作者读了庄园的《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惊欢其规模,详尽、全面而丰富,不但补全了作者早年大作《高行健创作年表》的不足,还竟然找到连高行健都忘记了的文章出版资料。---------编者 2018年4月6日,我和高行健通了一个小时的越洋电话。他说,最近几天读了庄园的《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感到意外的是,她竟然如此有心并有如此气派,写下了这等规模、这么详尽的年谱,全面而丰富。帮我转达对她的谢意。 前所未有的高行健年谱 收到庄园的长达70万字《高行健文学艺术年谱》的稿子,我着实吓了一跳。展开阅读后则是钦佩不已,无论是规模之宏大,还是气魄之雄伟。也无论是材料之详实,还是记述严谨,都是前所未有的。难怪行健兄会如此肯定。(行健兄从不随和,要让他满意很难。)毫无疑问,这部[总其成]性质的《年谱》,乃是庄园个人精神价值创造的新发展,也是高行健研究史上崇高的里程碑。当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里程碑。 2012年,我曾经为庄园的《女性主义专题研究》写了序文,那时她还是大学毕业生的样子,总是谦称自己的集子为[习作]。...
发布时间:
2019
-
12
-
11
浏览次数:55
来源:《凤凰新闻》20191119文/郑永年今天这个时代本来是一个最需要思想的时代,但这个时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知识贫瘠的时代,人们很难找到希望看到的思想。 今天这个时代本来是一个最需要思想的时代。人类现在面临各种巨大而严峻的危机,包括气候环境、技术(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滥用对人类的影响)、生育方式和人口的变迁(无论是一些社会的人口急剧减少还是另一些社会的人口急剧增长)、全球化和社会的急剧分化、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激进宗教思潮与恐怖主义、社会抗议与无政府等等。但整个人类社会都没有对诸如此类的危机做好准备。更为可悲的是, 人们并没有对这些已经发生或者眼前的危机有过严肃的思考。新的思想好像已经是久违了。实际上,这个时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知识贫瘠的时代,人们很难找到希望看到的思想。1960年,自许为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者、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的美国学者贝尔(Daniel Bell),出版了一本题为《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思想的枯竭》(The End of Ideology: On the Exhaustion of Political Ideas in the Fifties)的论文集。在这本书中,贝尔认为源自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旧的、宏大的人文主义意识形态已经枯竭了,而新的、更为狭隘的意识形态即将到来。他相信,在理性的人们中间,意识形态已经失去了相关性,政...
发布时间:
2019
-
11
-
23
浏览次数:16
来源:《凤凰新闻》20191110文/烟雨若寒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等种子。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几乎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他们总是像灯塔一样,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中国著名现代作家钱钟书,因早年的狂妄不懂事得罪了三位老师,直到吃大亏后才懂得对恩师的尊重。那到底是什么事让他醒悟后才懂得师恩?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梁,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小时候的他就对古文诗词有着极大的兴趣,上学期间,他的国文和英语成绩优异到让所有都同学甘拜下风的夸张地步。1929年,他以满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是学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学霸。成绩优异的他从上学开始就从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他的父亲钱基博希望儿子能改掉恃才放旷的毛病,便给他改名为钱钟书,字默存,希望儿子可以谦虚地学会默存。可钱钟书轻狂傲慢的性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改名得到任何改善,就算是改了名字,他依旧是口无遮拦的想说就说,因此他后来和许多人结下梁子。钱钟书的前半生因为他的心直嘴快可谓是的罪过不少人。他在看了林纾的翻译书籍后,竟毫不留情面地将林纾的翻译比作是卑微的动物,如癞蛤蟆一般。此外,对于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作品,他也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不喜欢。虽说话尖酸刻薄,但在文学创作上他的确是少有的才子。众所周知,《围城》一书是他最出名的长篇小说之一。1...
发布时间:
2019
-
11
-
13
浏览次数:28
《潮州日报》2019年10月12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无尽的忠诚。中国共产党党员、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杨恩泽先生,因突发脑溢血,于2019年10月9日14时03分逝世,享年100岁。 87岁时,杨先生在家乡广东省饶平县中心小学设立成和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并承诺将资助二十年。有人问他能否坚持那么久?他说:我已经和孩子们讲好了,如果我活不到那个时候,他们可以帮助我完成。杨恩泽教授是国内光纤通信领域的元老级人物,见证了我国光纤通信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的技术飞跃,引领并极大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七十年如一日,90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每天到实验室“报到”,为祖国科研事业无私奉献。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杨教授以严谨、科学、律己、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学生,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早在1978年,杨恩泽就主持研制了“准毫米波空间通信设备”,并在首届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杨恩泽在天津大学建起了该校第一个光通信实验室,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圆满地完成了“863”科研课题。然而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杨恩泽教授一生默默资助了无数贫困学子。他自掏腰包,建起了一座座实验室、科学楼,为一大批山区里的孩子搭起了通往科学的桥梁。“一定要严格,要精益求精!”是杨...
发布时间:
2019
-
10
-
26
浏览次数:19
来源:《凤凰新闻》20191017如果有一个词来形容各朝的文人们,那唐代可以用一个“狂”字,宋代可以用一个“痴”字,到了明朝则是“有个性”。在后世评选的明十大才子中,王阳明、徐渭、汤显祖、解缙、冯梦龙等人无一不是个性张扬之辈。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也是一位明代的个性人物,此人名叫罗洪先,堪称史上最有个性的状元郎。罗洪先年少有才,25岁中状元。后因看不惯尔虞我诈辞官回家种田,可以想象当时他做这个决定要承受多大压力,但他却全然不理会,边耕地边闭门研究起学问来。他闭门谢客,断绝了与官场士人的往来,研究王阳明的心学、理学和地图学,并绘制出了我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当时有邻居看他生活拮据,笑他傻,他便写下了一首奇诗。全诗每句开头无一单字,通俗易懂,但却发人深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醒世诗》明.罗洪先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醒世诗》是一组诗,是罗洪先为劝勉世人所作,本期这首是其中的第十二首。当时罗洪先与南岳山寺中的高僧楚石是好友,这首诗与其早期诗作相比,多了不少禅意,就是受了楚石的影响。这首诗最高明之处就在于叠字的使用,每句开头都用了两组叠字,令全诗读来是朗朗上口。首联用“急急忙忙”形容世人苦苦追求功名利禄的样子,再用“寒寒暖暖”形容时间带给世人的感受,这两句一开篇就令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朝...
发布时间:
2019
-
10
-
26
浏览次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