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频号一代儒宗马一浮
发布时间:
2023
-
07
-
12
浏览次数:10
来源:视频号她在2019-2022年连续四年获得诺奖提名,瑞典文学院诺奖评委赞誉她为“中国的卡夫卡”,莫言说,“我不预测(诺奖),但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然而,与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声名不同,残雪的名字在国内一直不为大众所知。
发布时间:
2023
-
07
-
10
浏览次数:7
来源:央视网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吴宓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的一个大家族,童年优越的生活给了他良好的教育环境,但也带给了他性格上的缺陷。他的一生,做事总是非常较真儿,常处在自我矛盾当中,感情容易冲动,也很容易有过激的言行。吴宓的一生与《学衡》杂志分不开,《学衡》主张中西融合,既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又要保留传统优秀文化,这也是他在学术上“求衡”的体现。他的这一主张使自己处于新文化运动的风口浪尖之上,但他仍坚持“儒道思想为国之本”,因此也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但是在今天看来,这种当年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的主张,已经分明表现出了它的前瞻性及现实价值。(《人物》 20161216 先生 吴宓)
发布时间:
2023
-
06
-
20
浏览次数:12
来源:央视网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陈寅恪出生于湖南长沙,自小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少年时期留学日本,后又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游学了十多年,学贯东西。精通二十余种语言的陈寅恪被清华国学院聘请为国学导师后,就以“教书匠”自居。陈寅恪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开辟了诸多的学术领域。1939年9月,在前往牛津大学任教途中,香港到欧洲的轮船全部停航,陈寅恪只好暂停香港在港大教书。在这一时期,陈寅恪的史学研究发生了第一次转向。陈寅恪开始研究魏晋至隋唐领域,并撰写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开辟了诸多的学术领域。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后,著有《柳如是别传》一书。1969年10月7日,已经卧床不起的陈寅恪,骤发肠梗阻麻痹去世。(《人物》 20161209 先生 陈寅恪)
发布时间:
2023
-
06
-
20
浏览次数:12
来源:央视网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本片以客观的视角,把蒋梦麟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作为主线,从蒋梦麟的童年和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层层剖析,为观众还原了一位有情义、有担当的教育家。蒋梦麟热心仕途,但不迷恋权势,在权力面前始终保持了一个文人的清高。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非成败一力承担。本片借助详实的史料,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蒋梦麟:他是一个仕途顺利的学者,更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是立志革新的北大校长,也是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面对困境,他是勇敢的;但在家国大难前,他又是无奈的。而正是一个个像他这样在动乱中浮沉却又做出了自己贡献的人,才完成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涅槃与重生。(《人物》 20161208 先生 蒋梦麟)
发布时间:
2023
-
06
-
20
浏览次数:11
来源:央视网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熊十力1885年出生于湖北黄冈上巴河镇一个没落的书香家庭。年幼的熊十力就已经显示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父母相继去世后,他被送到父亲朋友所在的私塾。因为难以忍受约束,熊十力离开了学堂。而这半年的私塾教育,成为了他仅有的学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经受过系统正规教育的人,最终任教于北京大学,成为了“后五四时期”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熊十力晚年移居上海,远离讲坛,但仍不忘著书立说。 (《人物》 20161125 先生 熊十力)
发布时间:
2023
-
06
-
20
浏览次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