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自然·生态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1-12-08综述汉语中有一个词叫作巧夺天工,描述的是那些自然形成的构造或者景观,因为看起来非常精美,让人觉得就像是出自工匠之手,几乎难以相信它是自然作用的结果。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很多来自远古时期的遗迹都得到了这样的评价,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条巴西隧道,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13000年前。巴西隧道这个位于巴西高原的隧道最早是在2005年发现的,不过随着勘探的不断进行,科学家发现它不只是单一的一个,而是成片分布的,直到2016年左右,还不断有新的隧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前后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地区已经发掘出了千余个类似的隧道,至少从这个规模来看,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也都会觉得是人为建造的结果。根据年代测定的结果,这些隧道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如果真的是人造的,那么这将会改变现代科学对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的认知,因为不管是从结构还是工艺上看,这些隧道都十分规整、精细。比如各处隧道内部的规格几乎都接近一个同样的标准,10米左右的长度,4米左右的宽度,以及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类身高的高度。一部分科学家在坚信人造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试图解释这个隧道的建造目的,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隧道很有可能出自生活在亚马逊流域的原始人类,之所以要造这么多空间,目的可能是为了实现避雨或者满足其它的居住需要。不过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问,这个隧道群的地理位置并非热带雨林气候,而是高温干旱的热带草...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1
浏览次数:7
来源:《今日头条网》 2022-05-23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这样的说法其实算不上特别夸张,因为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很多人类无法理解的现象,比如说人类早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神秘力量,控制着宇宙的运行,但直到现在,人类依然对它几乎一无所知。1929年,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根据观测数据总结出一个被誉为“天文学中的里程碑式的发现”,那就是无论我们向宇宙中的哪个方向看去,那些遥远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而这也就意味着,宇宙其实是处于一种膨胀的状态。这个发现为“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关于这个理论,相信大家也比较熟悉了,简单来说就是,该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和密度都极高的“奇点”发生的“大爆炸”,那么问题就来了,从开始到现在,宇宙膨胀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吗?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界曾经普遍认为,由于引力是长程力,这种力量会使宇宙具有收缩的趋势,因此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虽然宇宙自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在膨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力却一直在起到“刹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宇宙膨胀的速度应该是越来越慢才对。想要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将不同时间段的宇宙膨胀速度进行对比,实际上,我们不需要时间机器也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由于光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天体其实都是它们过去时的样子,比如说仙女座...
发布时间: 2022 - 10 - 27
浏览次数:11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5-16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先弄清三个基本问题,即:1、人类如何感知这个世界;2、暗物质的存在方式;3、人类感知到了暗物质的存在吗?弄清了这三个小问题,这个大问题就解决了。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也就是将已知的科学常识通过本人理解,通俗地与各位朋友讨论分享。先说说人类如何感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四种基本作用力,即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力,简称强力、弱力、电磁力、引力。这四种力主导着这个世界的一切运动,也就是包罗万象,都脱离不了这四种基本力,其中就包括你我他在这个世界里的一切活动。而人类感知世界主要依靠的是电磁作用力,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力。不要把电磁力狭隘地理解为电流或无线电作用,包括我们理解或者不理解的化学、物理所有现象,都是电磁力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强力和弱力只作用于原子及亚原子层面,超出原子层面就不存在了;引力无处不在,凡有质量就会产生引力,但引力是四种力中最弱小的力,除了我们被重力吸附在地球表面,平时人们很难感受到。这样,我们人类直接感知这个世界的所有方面,包括吃喝拉撒,坐着不动,或与人见面,说说话,握握手,都是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理论上,电磁作用力就是带电荷的粒子或具有磁矩粒子通过电磁场传递着相互作用,又叫洛伦兹力,传递的媒介是光子。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
发布时间: 2022 - 10 - 27
浏览次数:13
来源:《植物前沿》 2022-10-151、叶1)叶序叶在茎或枝条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常见的叶序有:1.互生每节上只着生一片叶,沿茎上升每一次生一片叶。每上升一片叶,着生位置旋转一定角度,如月季、牡丹、扶桑等。2.对生在茎或枝的各节上的相对面着生一对的叶,如茉莉、桂花、栀子等。3.轮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有规则地排列于同一节上,如夹竹桃等。4.簇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侧生短枝的顶端,如金钱松、落叶松等。2)脉序脉序是指叶脉在叶片上的排列方式,有以下几种:1.羽状脉从主脉生出的侧脉呈羽状排列,称为羽状脉,如苹果。2.掌状脉主脉有二条形以上,自叶柄着生处掌状伸出,为掌状叶脉。掌状三出脉和掌状五出脉是常见的形式。如棉花、南瓜等。3.平行脉叶脉常常不分支而平行伸展,称为平行叶脉,如大部分单子叶植物。3)叶形1.针形,叶细长,先端尖锐,如黑松、雪松。2.椭圆形,叶片长约为宽的3~4倍,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端均等圆,两侧叶缘成弧形,如高山榕。当长为宽的2倍或较少,中部最宽,则为阔椭圆形,如橙。长为宽的3~4倍,最宽处在中部,则为长椭圆形,如栓皮栎。3.倒心形:叶尖具较深的尖形凹缺,而叶两侧稍内缩,如酢浆草的叶。4.羽状裂:单叶向叶中脉开裂。5.渐尖: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有稍内弯的边缘,如桃的叶。6.镰形,叶片狭长而少弯曲,呈镰刀状,如南方红豆杉、合欢树。7.倒卵形:叶身长,最...
发布时间: 2022 - 10 - 17
浏览次数:10
来源:《今日头条》2022年9月30日9月29日,一条名为“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条热搜其实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不少网友看到热搜后评论称,之前都说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怎么现在又说是从鱼进化来的呢?还有网友提问:“难道中午我清蒸吃掉的是自己的祖先?”“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次发现的鱼生活在大约4.4亿年前,属于有颌鱼,它们确实是我们的祖先,但它们也同时是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祖先,比如我们熟悉的十二生肖,它们的祖先也都是有颌鱼。今天的我们和十二生肖里的动物都相当于进化树上的树枝,而往根源推导,最终汇聚到的一根主要枝干就是有颌鱼。”此次发现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朱幼安29日下午告诉北青报记者。朱幼安介绍,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的很多重要器官与身体构型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找到有颌鱼出现早期的样子,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之路。但长期以来,这条有颌鱼类起源和演化之路最开始的一段有大约3000万年的时间,我们对其了解处于完全的空白之中。朱幼安表示,此次研究团队先后发现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其中发现的有颌鱼化石为我们填补了1...
发布时间: 2022 - 10 - 02
浏览次数:5
105页次10/18首页上一页...  567891011121314...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