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4月28日1970年的春天,安徽固镇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以“不忠于毛主席”的罪名被押往刑场,施以极刑。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原因在于检举和揭发这名医生“罪行”的,并不是当地的公安机关,而是这名医生的亲生孩子。这位在当时被判处极刑的医生,名叫方忠谋,是当地著名的一名医师。而检举和揭发她的亲生儿子,则是当时著名的红卫兵——张红兵。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时隔70多年之后,“大义灭亲”的张红兵竟然向当地法院申诉,要求给自己的母亲“平反”,并且呼吁将自己的母亲方忠谋的墓地设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晚年的张红兵在回忆起那段检举和揭发自己母亲的经历时,总不禁红着眼眶,说道:“我在梦里经常梦见母亲,可她始终不和我说一句话。我想我母亲和我自己都不会原谅我之前的行为。”那么,当年的张红兵为何会不惜代价,举报自己的母亲方忠谋?这其中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晚年的张红兵,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时,总会说自己是一个喝“狼奶”长大的孩子。然而,实际上张红兵在一个条件非常优渥的家庭中长大。张红兵的父亲,名叫张月升,是安徽省固镇县卫生科的科长,兼任党支部总书记。而张红兵的母亲方忠谋,出生于1926年,同样是一名医生。在安徽工作期间,方忠谋遇上了同样有志于悬壶济世的张月升,两人就此结合,生下了张红兵。但“张红兵”三个字,并非是今天这位后悔当年“大义灭亲”老人的原名。“张红兵”...
发布时间:
2024
-
08
-
12
浏览次数:6
来源:视频号陈立夫
发布时间:
2024
-
08
-
12
浏览次数:9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6月13日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对于统一大业的进程有了新的思路和见解。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名为《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引起了两岸社会的深度共鸣。蒋经国随即便向中央提出要求,可面对这一要求,邓小平却反问道:“这现实吗?”为何这封信能引起蒋经国的重视?蒋经国又提了什么要求,能让邓小平如此反问呢?放下私怨致信蒋经国商谈统一从1979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中央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思路就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央对台湾释放出强烈的善意,开始了期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探索。然而由于两岸消息的相对闭锁,缺乏基础的交流渠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并未对此做出明确回应。事情的转折出现在1982年。蒋经国发表了一篇纪念蒋介石去世七周年的文章,其中提到“切望父灵能回到故园与先人同在。”这篇文章在台湾发表后,经过香港媒体的誊抄,最终送到了时任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邓颖超手中。邓颖超敏锐捕捉到了蒋经国对于大陆态度的微妙转变,她强烈意识到:改变两岸关系,或许就在于此时中央如何对此做出反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连夜召开全体会议,最终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一封公开信,并将该建议报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批准。给蒋经国写信,以中央领导人的名义写岂不是更有分量也更显诚意?为何要决定由廖承志来写呢?原因就在于廖承志与蒋经国有很深的私交,两人及各自的家庭...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9
浏览次数:3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8月8日1986年5月30日,中共山东省委原书记,原农机部副部长黎玉在北京逝世。对于这位老一辈的革命家,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对山东人民来说,黎玉却是青史留名。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一共领导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到抗战结束最为强大的当属少有的以一省为主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全面抗战8年,山东抗日根据发生了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变。抗战胜利后形成了七大战略区,山东是八路军最强战略区。战后,山东八路军主力奔赴东北,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力量,而余下的山东野战军同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组成了华东野战军。如此,从山东走出了我军7支劲旅,后来在人民解放军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第三十八军、二十七军,都是在山东发展起来的。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奇迹。而黎玉正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为这一切奇迹的创造建立了不朽的功绩。1906年,黎玉出生于山西原平一富裕农民家庭,自幼接受教育,17岁读中学时开始接受进步书刊,并参加五卅运动上街游行。1926年时,黎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组织地下活动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入狱,后经保释回家,因山西省的党组织被破坏,不幸和组织上断了联系。壮志未酬的黎玉于是立志考到北平去,期间,他还结识了8位同样在考学的山西老乡,9个人一起组成了“北大考学团”,都说穷学生穷学生,他们于是自嘲地为这个小团体取名“九穷”。而“九穷”,为黎玉后来从事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巨大...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9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8月8日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军败局已定,大批高级将领开始规划后路,与我方保持联系伺机起义。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形势所迫,但这些人的做法,还是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减少了军民损失,是一种贡献。1949年5月,时任国军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吴奇伟中将,秘密联络一部分粤系军官,决定弃暗投明。吴奇伟出身北伐“铁军”第四军,抗战时他态度积极,在淞沪会战、万家岭战役、鄂西会战时都有很好的指挥表现。而解放战争中,吴奇伟也没有与我军过多积怨,49年选择起义是很明智的。原本这样的事情,应当高度保密、低调进行,但吴奇伟非常尊重和信赖粤系首领张发奎,起义前他专程去见对方,并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请示”这位老上司的意见。张发奎在国军高层,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他虽然是国民党陆军上将、粤军大佬,但却与我方渊源极深。张发奎一贯不认可蒋某人,同时也不打算继续留在大陆,事实上他的晚年主要在香港度过。吴奇伟是张发奎嫡系爱将,听闻对方的想法后,张发奎并不吃惊、也不反对,而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了一句:你过去以后,好好找一找剑英!都是第四军出来的兄弟,我想他还是会照顾你的。吴奇伟非常感慨,他对张发奎所言深以为然。后来吴奇伟通电起义,并且得到我方厚待,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务,还当上了广州大学董事长。叶剑英在建国后恰好主持华南地区工作,吴奇伟主动拜访过他多次,二人的关系不错。张发奎很关照...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8
浏览次数:4
来源:凤凰新闻2023年8月9日1974年5月30日一清早,毛泽东主席突然提出想见一个人,而且是希望在一小时内就见到他。这种情况在主席的晚年,是十分罕见的。因为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已经是81岁高龄的老人了,而且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佳。更令人忧心的是,1974年的毛泽东还患上了白内瘴眼疾,视力也在日益下降。但是,就在5月30日一清早,毛泽东主席突然通知身边的人,让外交部联络处的人联系一个人,他要见见这个人,而且越快越好,甚至作出了时间的限制:他要一小时内,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见这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此人正是与杨振宁先生一同首次获得世界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先生。1974年5月,这是李政道第二次回国访问。早在1972年9月,李政道便回国访问过一次。尽管,他也希望能见到毛主席,但他十分清楚,鉴于身体状况,毛泽东主席已经很少接见外宾了。所以,李政道这一次回国访问,也没有向外交部有关工作人员提出过想见毛泽东主席。然后,1974年5月30日一清早,这种令他十分意外的事却发生了。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在5月29日便计划好了,准备结束他们的这次回国旅程,将于次日从北京飞香港,然后从香港返回美国芝加哥。5月30日早上6点,李政道博士下榻的北京饭店的房间内电话铃响了起来。来人告之他,是外交部电话,通知李政道先生:毛泽东主席想在一小时内,在中南海住所见他,一会儿后有车来接他。这一通知令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
发布时间:
2024
-
08
-
06
浏览次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