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日期: 2022-12-19
浏览次数: 9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12-10

如果有朝一日人类发现了一颗星球上有低等外星人。

那么大家试想一下。

我们是会去侵略还是会去保护它们呢?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来分析,我们越是无知,越是会盲目的自信。

当我们对宇宙完全没有了解的时候,我们甚至自信的还以为人类就是宇宙的主宰。

自信的认为地球就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似乎都在围绕着我们地球旋转。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但是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天文知识以后。

我们才发现原来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最普通最渺小的一个天体。

它的存在与否,似乎都不会影响整个宇宙的一丝一毫。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当日心说被提出来以后,更是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天体的认知。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

既然地球在整个宇宙都极为普遍,既然类似于我们地球这样的天体不计其数。

那么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产生生命是宇宙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于是人类慢慢的也就对外星人的话题产生了好奇心。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

恩里科费米提出了费米悖论以后,更是将外星文明的话题推上热搜。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迄今为止,人类涉足最远的地方只有距离我们地球大约38万km以外的月球表面。

而在茫茫的宇宙中,想要计算更遥远的距离,必须要以光年为单位。

这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科技发展虽然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太空探测,但是却还属于科技的起步阶段。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如果有一个外星文明可以跨越星辰大海。

如果他们想要侵略我们地球。

那么我们地球人类绝对没有任何反击的力量。

毫不夸张的可以说这绝对是一种降维似的打击。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而面对比我们科技更强大的外星文明来说。

人类想要获得生存也许只有两个方式。

第一个方式就是依靠地球上神秘莫测的微生物,细菌或者病毒去干掉外星人。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第二个方式就是依靠外星人的道德同情心,去和他们和平谈判。

这也是在科幻电影题材中最先被用到的画面。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那么反过来说,假设有朝一日我们人类在太阳系航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颗星球上有低等外星人存在。

我们人类是会去保护他们,还是会去侵略他们?

看似这是一个保护与侵略的话题,但其实是善良与邪恶的较量。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在很早以前,地球的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同样也是地球上最普通的一种生物。

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的人类祖先被赋予了更神秘的智慧。

这才和其他动物逐渐拉开了适应生存的差距。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而随着原始部落以及原始人类聚集性活动的增加,更是对其他动物产生了危险。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人类自认为自己是善良的。

发现低等生物会把它们圈养起来,仔细观察它们的发展痕迹。

就像地球上的动物一样。

残害其他动物当做自己的食物,这是侵略吗?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而这也许更是自私的表现。

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获得自己的资源。

而无意之中对其他动物产生副作用。

人类以为这只是一种自然规律。

人类发现低等外星人,是保护还是侵略?其实保护并不意味着善良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2025 - 08 - 05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2日于炳然,原名于斌,1903年生,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17年7月,16岁的于炳然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在校读书期间,被推选为学联主席,先后领导了反对军阀吴俊陞和贪官耿之光的两次学潮。1923年,于炳然中学毕业后,被选送日本留学,恰逢东京大地震,在生死线上挣扎15天后,脱险归国。1924年9月,他又考入国立北平法政大学。“五卅惨案”发生后,北京各大学为声援上海学生的斗争,举行示威游行。于炳然是这次游行的组织者之一。1928年冬,日本侵略者要在东三省强修铁路,北平各大学东北籍学生,联合起来组织“东北旅平学生路权保持后援会”,掀起声势浩大的护路运动,于炳然是总指挥、请愿总代表。1930年夏,于炳然大学毕业。不久,黑龙江省招考公费留欧学生,于炳然在考试中一举夺魁,于1931年4月动身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研究国际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他苦苦...
2025 - 07 - 2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8日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五大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却只能坐在吉普车里随行。这位年仅45岁的革命家,此刻正被多种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苏联医生诊断书上"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年轻生命承受的沉重负担。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这段路程,成为任弼时生命中最后的平静时光——抵达北平后,他终于获准彻底休息。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最令人揪心的。1948年春进驻西柏坡时,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苏联派遣的医疗组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认,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领导者,正被多种老年性疾病困扰。即便如此,任弼时仍坚持要求工作,直到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强行要求他休养。这种近乎自虐的工作状态,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极度责任感。1949年4月12日,任弼时强撑病体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为青年团一大...
2025 - 07 - 28
来源:古道地图 2025年07月21日 1927年8月1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19号(特字第97号)记录(摘录):听取:3——关于中国问题(见政治局1927年7月21日会议第118号记录,决定:5(报告人:温施利赫特、加拉罕同志)。 决定:3——(1)认为有必要满足乌拉尔斯基同志打算装备大约一个军的请求。为此目的拨给15000支步枪、1000万发子弹(算在库伦储备物资帐上)、30挺机关枪和4门山炮,带2000发炮弹,总金额110万卢布。 (2)只有取得上级机关特别允许后才能开始将货物运往海参崴。 (3)米高扬同志要紧急弄清楚在汕头设立商务代表处或另外一种经济机构的可能性。 (4)将41名中共党员暂时留在库伦。 (5)关于向中国派遣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人员的问题和关于伯纳1927年8月9日的电报问题,等布哈林同志回来后再议。...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