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日期: 2023-05-29
浏览次数: 15

来源:历史钟声 2023/5/28

前言

1976年周总理弥留之际,曾说出这一段话:“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唯有对你,我相信来生。”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邓颖超悲痛不已,终其一生都没有嫁人。

但是谁都没想到,周总理在长达数年的革命时期,竟还有一位“临时妻子”,直到多年后,邓颖超才得知其中的故事。然而,这位女子并没有遭到公众的谴责,反而得到大家的尊重和保护,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奉若上宾。

那么,周总理的“临时妻子”到底是谁?两人又是如何结下缘分的呢?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其实周恩来的“临时妻子”,是我党杰出的抗战爱国英雄——范桂霞。她和周恩来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10月,当时南昌起义刚刚爆发不久,在香港麻油地一间高档民宅里,范桂霞正忙着收拾家务,虽然房子装修简单,但是屋里摆满了红木家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绝对算得上是大户人家。

然而,这间房子却不是范桂霞的,她一边打卫生,一边用衣袖擦拭额头上的汗珠,看起来十分紧张,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来来到这里,而范桂霞接下来要面对的,是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只不过她还不知道这位“丈夫”长什么样,甚至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到了深夜,外面突然传来动静,范桂霞打起精神,走到屋外查看情况,结果刚一开门,就看到一个身穿西装、头戴礼帽的年轻男子,但他正处昏迷状态,几名士兵小心翼翼的把人抬到屋里,并让随行医护进行检查。

经过漫长的等待,检查结果终于出来,医生一脸严肃的叮嘱范桂霞,一定要细心呵护,要给病人按时用药,平均两小时测一下体温,并把情况详细地记录到档案里面。

说完,大夫和士兵就驱车离开了,虽然范桂霞忙碌了一天,但还是耐不住好奇,坐在床边仔细地端详自己的“丈夫”,这个男人嘴唇发紫,睡得很沉,过了一会,范桂霞才反应过来,此人就是八一南昌起义中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都是一脸疑惑,周恩来为什么昏迷着被人送到香港豪宅?范桂霞与周恩来素未谋面,又为何称他为“丈夫”呢?

别急,让我们先把时间倒回两个月以前,也就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江西创建人民军队,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血腥镇压的第一枪,史称“南昌起义”。

那时候我们的党还很年轻,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这场斗争进行的并不顺利,汪精卫很快就解了战场情况,随即下令出动大量援兵展开对抗,面对敌人的反扑,部队只好撤出南昌阵地,开始沿抚河,经瑞金、寻邬南下,最终进入广东地区。

然而激烈的交战、极度紧张的行军,让不少革命战士支撑不住,而周恩来也因工作劳累过度,不幸染上严重的疟疾,一直高烧不退,常常处于昏迷状态,大家对此很是担心。

在我们现代人眼中,疟疾发高烧可能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医疗落后的年代,疟疾却是个要命的病,害死了不少人。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眼看敌人就要追上来,中央紧急商讨对策,最终决定先把周恩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养病,并将部分领导人转至香港、上海另行分配工作,极大的保障了革命领导核心以及起义军队的安全,但无奈敌众我寡,最后仅剩几支部队,几十把小手枪和敌人周旋,起义军和领导干部随时都有被围剿的风险,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这时,中共地下党员杨石魂同志挺身而出,肩负起护送周恩来的重任,他与敌人斗智斗勇,带着周恩来化妆成平民四处寻医,幸运的是,家住陆丰县的区委书记黄秀文接济了重病的周恩来,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病情终于有了好转,只是高烧迟迟不退,据当地诊所透露,这种病只需吃几颗喹啉就能好,但只有香港可以拿到药。

杨石魂当即做出决策,当年的10月份左右,他和周恩来乘坐小船顺利抵达香港,然而杨石魂却表现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因为他心里清楚,香港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当时正处在殖民统治的过渡时期,各国特工在都在这里扎堆,大量的黑社会势力无比猖狂,在这情况下,周恩来的安全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好在杨石魂擅长交际,他和广东省委秘书处的赖谷良保持联络,不仅拿到药物,还指引杨石魂来到位于香港九龙半岛西部的麻油地,这里曾居住大量渔民,相比繁闹的市中心,这个地方非常安全,适合周恩来安心养病。

但是杨石魂没有放松警惕,为躲避特务追杀,他在当地租了一套豪宅,并让周恩来换上西装,打扮成上海富商的模样,就此隐姓埋名。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疟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恢复的,周恩来的情况如此严重,身边肯定离不开人照看,而杨石魂还有别工作要处理,让谁留在周恩来身边照顾合适呢?

正当大家一愁莫展的时候,广东省委秘书处突然传来消息,说要给周总理安排一个“临时妻子”,以度假为由待在香港,确保周总理的安全,而这个“临时妻子”就是范桂霞。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范桂霞出生在广东佛冈县,家里的长辈从事医疗事业,在很早以前加入了党组织,决心为革命做贡献,范桂霞聪明好学,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抓药看病,年纪轻轻,就掌握了不少医术,在县里是一位出了名的女大夫,因此,上级才将这项任务交给她,希望周恩来尽快恢复健康。

得知要到香港假扮别人的妻子,范桂霞表现得一脸紧张,她担心自己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万一露出马脚,可能会害了革命同志,更何况她才22岁,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让一个女孩子单独照顾陌生男人,换做是谁都会感到难堪。

可身为共产党员,范桂霞选择放下个人顾虑,积极投身到领导派发的任务当中,此时她还不知道,自己的“临时丈夫”就是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周恩来。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按照上级的指示,范桂霞来到香港麻油地豪宅,直到傍晚杨石魂把人抬过来,这才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接下来的几天,范桂霞严格按照要求喂周恩来喝药,每隔两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并对健康状态做好记录,在她的细心照看下,周恩来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从昏迷中苏醒过来。

而这一幕,直接让范桂霞激动地流下眼泪,这些天她不眠不休,等的就是这一刻。

结果却没想到,周恩来对这个陌生地方的地方表示怀疑,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到香港的,更不清楚负责照顾他的女子的真实身份,尽管范桂霞做出解释,但他依旧保持戒备,到后来杨石魂托人捎去口信,周恩来才肯放松。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为了给周恩来滋补身体,范桂霞专门炖了鸡汤,但这一举动,却引得周恩来批评:“现在是困难时期,你们还让我吃肉,这我怎么吃得下去?”

随后范桂霞回答道:“我是领导派来的看护人,你现在得听我的。”

别看小姑娘年纪轻轻,却有一副伶牙俐齿,而她坚定的眼神,更是让周恩来没了脾气,于是他放下架子,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碗鸡汤。

“这次我听你的,但你要记住,前线粮食紧张,还有很多战士吃不饱饭,今后我们要注意节约,把物资留给有需要的同志。”

周恩来一生为革命奋斗,即便是生病,也心系国家和人民,这让范桂霞肃然起敬,从此再也没有炖过鸡汤,一日三餐全都改成最普通的饭菜。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之后那段时间,周恩来的身体恢复的很不错,精神也好了许多,于是想回到工作,为其他革命干部分担一些压力,但组织有规定,在没有彻底康复的情况下,周恩来只能呆在香港静心修养,范桂霞也知道他闲不住,为打发时间,便和周恩来聊起了家常,期间相处的很是融洽。

有一次,周总理从联络部要来一些文件,要求范桂霞学会观察情况、学习富人抽烟、跳舞、打麻将,出门必需化上浓妆,而这些奇怪的要求让范桂霞摸不着头脑,认为这是官僚主义的表现,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对此周总理解释道:“这是我们的斗争手段,在危急时刻,这些技巧或许能排上大用场。”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范桂霞觉得有道理,于是跟着学了起来,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麻油地的豪宅区就来了一批国民党特务,他们仔细地搜查,完全没有注意到假扮成夫妇的周恩来、范桂霞正藏在舞厅角落抽烟打麻将。

历经此事,范桂霞再一次感受到周恩来的深谋远虑,眨眼一个多月过去,周恩来接到指示要回去工作,临别之前,范桂霞眼眶微红,声音哽咽地说道:“周书记,您要多保重,见到邓大姐代我向他问好。”从这开始,两人就分别了,之后整整有26年没有见过面。

直到1953年8月,范桂霞到北京出差,途径中南海的时候,又回想起在香港的那段时光,决定探望周总理,结果刚走到门口,就被警卫员拦下,这里是国务院领导干部的驻地,闲人不能随意进出。

为证明自己的身份,范桂霞说在香港当过周总理的“妻子”,但是这番言论,却让警卫更加疑惑,无奈将这一情况告诉周总理。

到了下午,范桂霞顺利拿到通行证,当他见到分别多年的周总理,激动地差点流下眼泪,为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总理在西花厅设宴款待,他们聊了许久,不禁感慨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

范桂霞离开北京时,邓大姐还送她一个亲手缝制的挂袋,礼物虽然平庸,却承载了那段特殊的革命友情,之后,范桂霞一直把它戴在身上,并且经常借它给后人讲述周总理的光辉故事。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此后,周总理和邓大姐一直与范桂霞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总是免不了奉上几句问候,后来周总理病危,范桂霞非常担心,她想到医院探望,又怕打扰周总理休息,最终放弃了与他见面的想法。

1976年,周总理在北京305医院病逝,范桂霞得知后伤心欲绝,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参加了追悼仪式,期间范桂霞几乎哭到晕厥,可见总理的去世,对她来说打击有多大。

1984年8月22日,范桂霞又到北京探望邓颖超,此时周总理已故多年,两人在一块聊了很多,每当提起周总理,范桂霞都会情不自禁得潸然泪下,离开的时候,两人在中南海合影留念。

1994年3月6日,范桂霞因病离世,终年89岁。对此,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征得家属同意之后,范桂霞被安葬在广州银河革命公墓。

范桂霞曾当过周总理的“妻子”,就连邓颖超都对她盛情款待

这是对范桂霞最高的肯定,她不仅代表在后方默默奉献的女革命者,也代表着抗争中不可缺少的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范桂霞对党忠心耿耿,做出的贡献的功不可没,值得后人铭记!

谨以此文,敬献周恩来总理和范桂霞同志。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2025 - 08 - 05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2日于炳然,原名于斌,1903年生,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17年7月,16岁的于炳然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在校读书期间,被推选为学联主席,先后领导了反对军阀吴俊陞和贪官耿之光的两次学潮。1923年,于炳然中学毕业后,被选送日本留学,恰逢东京大地震,在生死线上挣扎15天后,脱险归国。1924年9月,他又考入国立北平法政大学。“五卅惨案”发生后,北京各大学为声援上海学生的斗争,举行示威游行。于炳然是这次游行的组织者之一。1928年冬,日本侵略者要在东三省强修铁路,北平各大学东北籍学生,联合起来组织“东北旅平学生路权保持后援会”,掀起声势浩大的护路运动,于炳然是总指挥、请愿总代表。1930年夏,于炳然大学毕业。不久,黑龙江省招考公费留欧学生,于炳然在考试中一举夺魁,于1931年4月动身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研究国际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他苦苦...
2025 - 07 - 2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8日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五大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却只能坐在吉普车里随行。这位年仅45岁的革命家,此刻正被多种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苏联医生诊断书上"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年轻生命承受的沉重负担。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这段路程,成为任弼时生命中最后的平静时光——抵达北平后,他终于获准彻底休息。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最令人揪心的。1948年春进驻西柏坡时,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苏联派遣的医疗组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认,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领导者,正被多种老年性疾病困扰。即便如此,任弼时仍坚持要求工作,直到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强行要求他休养。这种近乎自虐的工作状态,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极度责任感。1949年4月12日,任弼时强撑病体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为青年团一大...
2025 - 07 - 28
来源:古道地图 2025年07月21日 1927年8月1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19号(特字第97号)记录(摘录):听取:3——关于中国问题(见政治局1927年7月21日会议第118号记录,决定:5(报告人:温施利赫特、加拉罕同志)。 决定:3——(1)认为有必要满足乌拉尔斯基同志打算装备大约一个军的请求。为此目的拨给15000支步枪、1000万发子弹(算在库伦储备物资帐上)、30挺机关枪和4门山炮,带2000发炮弹,总金额110万卢布。 (2)只有取得上级机关特别允许后才能开始将货物运往海参崴。 (3)米高扬同志要紧急弄清楚在汕头设立商务代表处或另外一种经济机构的可能性。 (4)将41名中共党员暂时留在库伦。 (5)关于向中国派遣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人员的问题和关于伯纳1927年8月9日的电报问题,等布哈林同志回来后再议。...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