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汪国真,被低估的诗人和他的时代

日期: 2015-05-15
浏览次数: 1285

来源:《环球时报》2015年4月27日

文/张颐武

  汪国真故去,在网络上引发许多人的真诚悼念。59岁对于当代人,应该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这位诗人似乎早就已淡出公众的视野,他的诗也不再具有当年的影响力。但他的故去让人们有机会重新发现他的意义和价值,也重新认识他所处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汪国真曾让一代年轻人感动,他曾经叩响过他们的心弦,让他们从他那里获得一种对自我和生活的感悟与发现。他的时代和他都已经远去,但它们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幕。我感慨的是诗人晚年的命运,他常受到诗歌界的嘲笑讥讽。一些人觉得他的诗太清浅,缺乏那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于是,他好像是时代的匆匆过客,迅速地被时代所遗忘。

  汪国真其实和那些后来在文学史上留下里程碑式记忆的“朦胧诗”或“新诗潮”诗人们是同代人,但汪国真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并不被人熟知。直到90年代初,中国开放发生复杂变化的关键时期,汪国真突然和电视剧《渴望》一起流行起来,成为当时文化最重要的表征。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出版于1990年5月,当时就成为最红的畅销书,他的诗被很多人抄录引用。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最爱。尽管诗歌后来越来越与公众脱节,但汪国真在那时代表着诗歌与公众最重要的一次“相遇”,而这次“相遇”也正好在大众文化和“纯文学”分化的临界点上。

  汪国真让那个时代的青年在青春的感伤中流连,发现那些具体的悲欢,感受生命的丰富和日常生活的微妙。他让年轻人回到个体的感受之中去体味生命。他的诗没有80年代朦胧诗的现代主义维度,但他把大叙述层面上的关切,化为细小真切的浅吟低唱、成为让普通青年理解的小感悟,从而让人们的人生变丰富。这让80年代凌空蹈虚的宏大“主体”,化为真实具体的“个体”,赋予了当时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具体生活的能力。因此,他的诗变成了警句格言,流传在青年中就是极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汪国真的诗让中国当时的青年获得了一些小感悟、小启迪,这些其实都对他们的人生有益,对他们应对急剧变化的世界有益,也让他们能够平稳地适应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型。

  当然汪国真的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到了90年代后期,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大众文化,不再把他的诗作为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汪国真又受到纯文学界的轻视。他似乎进入了两面都找不到位置的境地。

  但今天来看,其实汪国真被低估了,他的诗虽然清浅,但也有些意味;在文学上未必能成家立派,但在当时文化中的意义却不容低估。他有属于自己的特定时代,也有自己对诗歌的贡献。这些都会留下来。斯人已去,过化存神,他的作品和他的时代仍然会激起我们的感慨和追忆。(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