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献给人类的金蔷薇 ——《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读后

日期: 2016-10-15
浏览次数: 1551

 来源:《明月》20158

/何静恒

   我读到诗意,感觉到“润物细无声”的平和宁静。读下去,我觉得所有的文字都是活的,就像心灵宇宙中的日月星辰,闪耀着柔和明净的光芒。再读下去,我读到了作者的大慈悲心。毫无疑问,这就是宗教精神。

  读刘再复先生《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我们这一代学中文的人有一个共识:好的作家是不用上中文系的。也就是说,学写作不一定要先学文学理论。有了先入为主的理论,就会把原属个人生动活泼的内容脸谱化、僵硬化,变得一无是处。《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完全颠覆了我的上述看法,这是一本让心灵和想象力飞升的书。

     我记起了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金蔷薇》首篇《珍贵的尘土》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样的金蔷薇在世界上不多。”“可是谁家要有它,就一定有福。”与夏米送给苏珊娜的那朵金蔷薇比较,这朵金蔷薇——《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是送给人类的,作者用心打造这朵金蔷薇送给所有的人。

  放下概念

  在《什么是文学》第八讲中有一句话:“我今天把文学的概念还原到最通俗的解释,大家也比较容易掌握。”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眼。“通俗”从字面上看,不等于心灵本真。但这句话里的“通俗”,却是心灵本真。 “还原”是回归。回归到文学的原点,去叩问文学的本义,对文学理论作心灵呈现。

  按字面理解,“把文学的概念还原到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说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话。但这仅仅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就是放下概念。我想着是刘再复写这本书的初衷之一。

     其实刘再复自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他说:“出国以后,我给自己一个使命就是,放下概念。这也是受禅宗的影响,禅宗有一种说法就是不立文字,明心见性。有人说不用文字怎么可以呢,你总要写字的啊,其实是说,不要有概念的障碍,我们在面对真理的时候,首先不要想到概念。”

  正是因为放下概念,去除遮蔽,“把文学的概念还原到最通俗的解释”,这本叩问文学本义的书才中是“活”的。它从概念的障碍中走出来,呈现了自由自在的、纯真活泼的、无比深邃的灵魂。

   文学圣经

  刚开始读《什么是文学》,我读到诗意,感觉到“润物细无声”的平和宁静,这与印象中的“文学概论”不同。读下去,我觉得所有的文字都是活的,就像心灵宇宙中的日月星辰,闪耀着柔和明净的光芒。再读下去,我读到了作者的大慈悲心。毫无疑问,这就是宗教精神。

  刘再复先生是个有佛性的人。这本《什么是文学》,不是宗教胜似宗教。借用刘再复先生对《红楼梦》的比喻,这是一本文学圣经。

  要给我的说法以充分的理由:

  第一,刘再复先生的视角,是超越的视角。他讲超越现实视角,超越现实时空,物我同一,主客同一,用的正是禅宗不二法门的佛眼。

  第二,他把文学定义为“自由心灵的审美存在形式”,视心灵为文学的根本,与宗教对心灵的强调相似。书中的大爱与大慈悲,是“基督的爱无量心”,释迦的“慈无量心”,“悲无量心”。

  第三,放下概念,穿透知识,超越知识障、概念障,刘再复完成了从“知识”到“智慧”的提升。

  第四,离一切相,破一切执,回归文学的本义,文学的自性,这是禅宗“破相的智慧”。

  第五,能够启迪人的智慧,解脱被禁锢的灵性,让人感觉到自由自在的书籍,本身就具有宗教意义。

        刘再复先生和他的女儿刘剑梅在《共悟红楼》这本书中用一章的篇幅讨论第三类宗教,提到法国当代思想家莫林和安娜合著的《地球 祖国》一书。这本书中就有建立第三类宗教的设想。追本溯源,刘再复先生说:“要说创立‘第三类宗教’,慧能才是真正的先锋。慧能的‘教’里,早已没有宗教狂热,也早已没有神灵偶像、神灵启示、神灵救赎了,但仍然有佛教的博大情怀与博大境界,有佛性的信仰和佛性的本源,也有启迪个体生命自明自救的神秘意识。”

        如果以摆脱沉沦,呼唤真我,有信仰(文学信仰),有本源(自由心灵),有“天人合一”、“天地人神”共在的审美境界,有把爱推向天地万物的博大情怀,并以此作为第三类宗教的特征,那么,针对当下的功利社会,《什么是文学》呼唤的“文学可以使你成为你自己”,就是第三类宗教摆脱沉沦的福音。

        刘再复此作禅意弥漫,它的哲学基石是禅宗的“心灵本体论”和“不二方法论”。

     立文学之心

  书中写道:“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它说明的是心为万物之源,万物之本,心不仅包容一切,而且决定一切。在王阳明之前,中国的禅宗,宣扬的其实也是心性本体论,慧能‘不是风动幡动而是心动’的著名判断,就是‘心外无物’的判断,心动决定物动的判断。”

  中国大文化史上的三次心学高潮是唐代慧能(《六祖坛经》)以宗教形式出现的自性心学;明代的王阳明(《传习录》)以哲学方式呈现的良知心学;清代曹雪芹以文学形式展示的诗意心学。(《贾宝玉论》上篇)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心”为根本,都是心灵本体论。

  此书是以文学理论形式呈现的诗意心学,或者说,是文学理论形态的心灵本体论。它是继中国大文化史上三大心学之后的又一心学力作。与刘再复呈现心灵轨迹的散文相映照,形成了中国大文化史上又一座心学高峰。

  与大文化史上的三大心学高峰既相通又不同,此书既有哲思,也有诗意。思是学问,诗是生命。这本书是刘再复先生几十年文学理念思考的集大成,学问早已融入本真生命。

  《什么是文学:文学常识二十二讲》是刘再复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学课堂上的讲稿,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字字句句都在提醒同学们物质追求是末,人生的根本是心灵,为孩子们立本真、纯一的文学之心。

  “不能为孩子们立心,怎能为天地立心?”

  (作者是新西兰华裔作家)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