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光纤之父高锟追求真善美

日期: 2019-01-19
浏览次数: 99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

文/黄宇翔

       光纤之父高锟逝世,享年八十四岁。他毕生活出了「真善美」的精神,以光纤发明广为人知,却放弃专利权,使世人可以自由使用。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宽容治校。

       九月二十三日,香港唯一曾获诺贝尔奖的高锟教授逝世,享年八十四岁。高锟以物理学、工学研究知名,尤其以光纤的发明广为人知,及后放弃专利权,使世人可以自由使用该科技,对讯息自由、互联网建立作出卓著贡献。此外,高锟对香港生物科技院、香港科学园的创立影响深远,林文杰教授誉之为「香港科技之父」、「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其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以性格冲和、建立宽容氛围为师生所称道。

        高锟原籍上海,于法租界成长,书香世代,祖父为清末民初著名南社文人高燮(字吹万),家族于国共内战后期移居台湾,及后再移居香港,是典型的香港移民家庭。高锟在香港接受中学教育,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取得本科及博士学位,科研成就之外,他心系香港科技发展,因此于七十年代参与香港中文大学电机工程及讯息工程系的创立,又参与香港生物科技院的创立,成为董事局主席,对香港科技发展贡献良多,前香港生物科技院院长林文杰就曾长期与高锟合作,当时常与高锟打网球,形容高锟「从来不动怒」,是谦谦君子。

       高锟作为科学家,研究成果卓著,同时不牟私利。于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工作期间,研究于玻璃纤维进行信号传送,一九九六年发表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研究出光纤通讯的原理及操作模型。时至今日,互联网通讯仰赖光纤技术,革新了讯息传播的模式,为数十亿人带来便利,而高锟亦放弃了光纤的专利权,希望终有一天所有人能够免费上网,亦曾说:「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技术成果。」不以专利权的利益为念。

       高锟除自己放弃专利权,亦希望有益公众的科技可以公开,可以说是开放原始码(OpenSource)运动的先驱。林文杰曾于一九八零年发明出折光画技术,以显影药水在黑白相纸上绘画,辅以不同强度的光效,就能画出色彩斑斓的图画,高锟亦认为这项科技可与纳米科技相融合,成为重要的资讯储存技术,本拟共同申请专利,但和高锟讨论之后,林亦决定效法高锟,放弃这项专利权,让所有人可以自由使用专利,可见高锟以生命感动生命的道德情操。

       高锟,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六年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时值香港政治风起云涌,回归议题成为风头浪尖。香港中大学生素来具有社会运动传统,亦经常向时任校长的高锟抗议。时任中大学生报编辑、后任中文大学教授的周保松回忆说,高锟很支持学生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运动:「我很同情你们的许多行为,觉得是年轻人应该做的。」

       一九九三年,中央政府委任高锟为港事顾问,当时香港怀有恐共情绪,大学校园亦有这样的气氛,当他出席学生会举办的论坛时,学生会会长甚至将纸制传声筒递给校长,讽刺他。及后多次活动,中大学生都对他抗议,但高锟都没有动怒,被时任学生报记者的周保松追问会否处罚学生,高锟亦保持平和态度,响应道:「处分?我为什么要处分他们?他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高锟宽容治校的风格为中大师生称道,曾为中大学生、后为教师的蔡子强、周保松都对高锟表示赞扬。

       融会科学与艺术

       高锟在科研成就以外,亦对艺术有相当造诣,少时就对中国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有浓厚兴趣。于九十年代则跟随曹京学习陶艺,于二零零六年世界眼科组织举办的视与乐展览里,就曾展出了五件作品,林文杰亦回忆当时高锟说陶艺是科学的,尤其色彩方面的变化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去思考、创作。

       林文杰认为高锟毕生活出了「真善美」的精神、「具有中国传统儒者风范」,晚年患上脑退化症(阿兹海默症),但依然具有人文关怀,于二零一零年为脑退化症患者创立「高锟慈善基金」,以增加大众对该症的认识以及对病者的关怀,遗爱人间。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