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以诗歌的名义环保

日期: 2014-07-21
浏览次数: 1819

转载于《文汇报》2014.06.25

文/卢一心

  由于雾霾,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讲环境讲污染讲破坏,讲环境保护与拯救,并大声疾呼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甚至在为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觉醒,无论如何,都是人类未来的福音。然而,今天我们不能停留在大声疾呼上,而应该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出来。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环境的保护者和爱心的奉献者。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它。

  以诗歌的名义环保。这是从文学的角度上讲的。何为文学,一般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从另一个角度讲,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之上层。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的独特心灵世界的语言艺术作品。也可以用来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诗歌与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表现尤为突出,远的暂且不说,大家自小朗朗上口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实就是一首很好的写环境的诗歌。诗中那种自然景观是多么自然,多么朴素,多么淡然,又是多么空旷,多么辽远,多么无痕,彷佛空中流动无声的音乐,那是天籁,那是福音,那是与自然同在的一种心境和情景的一种融合。像这样的环境诗歌,比比皆是,俯拾即是。更早之前,譬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还有,毛泽东主席写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还有,《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无不是经典环境诗词。

  其实,中国古代诗歌所讲意境,在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环境的理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可以保护环境,环境也可以保护诗歌,这就是诗歌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诗歌的名义环保。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一种诗歌精神和环境理念,并用诗歌精神和环境理念去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时下人们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尤其是诗歌。不可否认,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是事实。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人类已经越来越不再需要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了吗?我认为并非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是永远离不开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否则人类必将灭亡。

  那么,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为何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呢?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地球生态被破坏了,而且越来越严重。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诗意的地球和生存环境会是怎样?诗意的流失其实就是地球在走向毁灭的过程。当前,诗意的流失不仅体现在城市,连乡村也越来越失去了诗意的流动。城市里高楼林立,到处都是钢筋水泥,诗歌已经无法生存,乡村也正在被大气污染,古朴的有价值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连最起码的村庄一词也被城市化污染得面目全非,更别说河水干涸,汽车尾气十分严重等等。人类已经越来越找不到诗意的栖息地了,如此下去,人类未来的希望在哪?诗意又将在哪安息?

  以诗歌的名义环保。其实是很沉重的话题。诗歌原本应该是属于浪漫并充满激情的,可是随诗意的流失,诗歌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沉重,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地球的悲哀。当前,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污染已经让人类有一种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其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更是对人类的一大拷问。环境的话题,概念范围很广,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同时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以非生命体形式和生命体形式同时存在。因此,今天我们要拯救地球拯救被破坏了的自然环境,请从诗歌开始吧!从诗歌的自然本性来讲,或许也只有诗歌才能够拯救地球。那么,诗歌如何才能够拯救地球呢?这正是诗歌留给环境留给人类的重要话题。

  回过头来,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既然环境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政府就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保护并进行引导,既要发动群众也要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具体地讲,就是希望政府加强对文化的重视与投资,并切实去引导社会和每个公民,让社会大众都能了解什么叫环境什么叫文化,又该如何进行保护以及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然,从长远角度讲,文化是不以任何人任何政党的意志为转移的,政府的行为主要在引导和加大投资力度,而社会大众也要懂得积极配合,因为地球只有一个,谁也离不开它。

  尊重诗歌,弘扬诗歌,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保留,和对诗歌永恒价值的肯定与褒扬,因此,以诗歌的名义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更绝非虚言,而是占领人内心美的精神高地,也是对生存与灵魂的自我救赎。那么,请从诗意开始吧,让诗歌重新找回灵魂的栖居地吧。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