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日期: 2022-07-04
浏览次数: 8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7月3日

数百万年前的非洲大陆上一群猿人聚集到一起,它们不再是树上的常客,而是在草原上驰骋,和大部分的猎食者一样,开始追寻猎物,当然那个时候的人类文明尚未崛起,在自然界中还存在厉害的天敌。随着不断的发展进步,人类文明开始立足于地球之上,目标自然是长久不衰的延续下去。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但是关于地球上生物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悬而不决,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

对于生物演化我们大体上是了解的,但是地球上生命最初的来源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例如前段时间科学家在隼鸟二号的样本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的存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这也说明生命的原材料可能是来自于地球之外,它们跟随着陨石或者其他天体碎片被带到地球之上,最终在原始海洋中机缘巧合之下诞生了生命。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俄罗斯渔民意外发现“芯片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劳动结晶,在远古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来自于俄罗斯的一位渔民,在钓鱼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看起来很有意思的石头,他顺势就捡起来去看,在仔细的查看之下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东西。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在这块石头上,渔民Viktor Morozov发现了有着奇怪图案的物体,最开始或许他并不清楚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总之一切都看起来非常的诡异。

Viktor Morozov把这块石头带回家之后,第二天便把它送给自己在大学中的一位朋友,他可以对此进行研究。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通过一系列的检测研究,科学家发现这块带着“芯片”的石头其实已经非常古老了,至少在2.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看起来和现代的芯片如出一辙。这不禁让人好奇,2.5亿年前恐龙还没有灭绝,正是它们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恐龙时代哺乳动物都是苟延残喘的,在自然界中几乎是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更不要说后起之秀的人类文明。

没有智慧文明的存在,没有一定的科技手段,是根本不可能制造出芯片的,但是芯片出现在一块石头上,按照研究结果,2.5亿年前它就已经存在,可想而知这个结果有多么震撼,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难道地球上的智慧文明是不断循环的?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芯片”可能是什么?人类文明在循环?

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地球上的生物发展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历程,整体来看比较类似于线性的发展,所谓的智慧文明循环或者说史前文明的存在问题目前并不被主流科学所支持。那么这个出现在2.5亿年前的“芯片”它到底又是什么身份?

其实问题有的时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首先可以来判断这个所谓的“芯片”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真的是“芯片”,也就是人类智慧文明的产物,那么这个问题将变得复杂,毕竟2.5亿年前恐龙才刚刚崛起,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出现人类,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往多了说就是数百万年。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后来经过重复研究,发现这个物体并不是“芯片”,而是一种奇葩的古生物。

这种古生物便是早已经灭绝的海百合,它们生活在早寒武纪世,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植物,它们的外形也比较像植物,但其实是一种棘皮动物。它们在死后形成化石,有的时候因为错觉效果,往往会形成比较奇怪的造型,让人误解。

俄罗斯渔民意外打捞“芯片”,来自2.5亿年前,地球文明在循环?

很多人认为史前文明是存在的,同时地球上的智慧文明也在不断循环之中,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其实可以接受类似的观点,但是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毕竟按照目前的理解,地球生物的发展进化充满着更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尤其是智慧文明也拥有着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关于地球上智慧文明的循环一说并不成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