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圆满美学博特罗

日期: 2015-12-15
浏览次数: 1474

来源:《信报》2015年11月14日/15日

  拉丁美洲政局结构多变,使得该地区的人民经常无法产生明确的国家认同意识,结果他们转而藉由文学与艺术追求真实认同。

  北美洲人一直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拉丁美洲,把拉丁美洲现代主义称为魔幻艺术,而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是其中之一。

  博特罗是少数在欧洲、美洲、中国、日本、新加波等各国首都,都举办过展览的哥伦比亚艺术家。几乎所有世界著名博物馆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展出过他的作品。

  1932年,博特罗出生于哥伦比亚麦德林市。麦德林充满诗情画意,博特罗在瑰丽多姿的风景中寻求创作主题,使他的画面丰富而美丽,激起他无限的创作欲和强烈的想象力,成为他一生长盛不衰的创作主题。

  病态膨胀

  博特罗年幼时期极少接触当时欧洲或北美洲的近代美术,以一个半封闭的拉丁美洲环境,承袭西班牙殖民的文化影响,早期画作题材多数描绘斗牛竞技场、马匹等生活所见。

  1952年,20岁的博特罗获得哥伦比亚沙龙展第二赏及奖金,开始前往欧洲,旅行开拓了其绘画基础,游走各国间并学习临摹以及接受正式美术教育。

  博特罗笔下的物象永远圆润丰满,他二次创作的《蒙娜丽莎12岁》里,圆胖可爱的蒙娜丽莎多了俏皮,少了神秘,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曾说,肥胖圆滚其实是一种视觉上的展现,他画的不是胖子,是欲望,是过分夸张和膨胀后的欲望,是超过了自身负荷、城市负荷、世界承受极限的病态膨胀。

  所以,观赏博特罗的艺术作品,可以感受到,在某些题材往往运用大小对比藉而达到讽谕目的。而在这些经膨胀、扩张之后的任务反映出博特罗以笔下任务对抗拉丁美洲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像许多艺术奇才,他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欧洲学成回国,大家对他“肥胖”的表现手法极为冷淡。但他热情不减,不断潜心创作。

  1957年,他在美国华盛顿举办首次个展,展览第一天,所有作品就被订购一空,从此这位驰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艺术家声名鹊起,人气不断攀升。

  除了签名式的圆润,他作品也表现出浓烈色彩,充满热情,题材也百变。到了1970年代,博特罗更进一步将变形夸张的比例应用到雕塑上,铸就了一系列巨型作品,主题涵盖马、鸟、猫、狗、名人、儿童等,雕塑艺术的特有本质,让博特罗得以尽情发挥其空闲造型的理念。

  博特罗早年在哥伦比亚长大,对马和牛有很深的感情。父亲骑马上班的情景一直是他美好的童年回忆,不幸丧父后,博特罗曾就读斗牛学校,学习成为一位斗牛士。

  他的Man on Horse线条圆润,同时又端庄静谧,散发着高贵的力量,博特罗摒弃了惯用的叙事手法,打破了马上英雄这种充满戏剧性的形象,以简洁的线条呈现源自力量的永恒普世美。

 

费尔南多·博特罗《蒙娜丽莎12岁》

 

 

费尔南多·博特罗Man on Horse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7 - 2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8日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五大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却只能坐在吉普车里随行。这位年仅45岁的革命家,此刻正被多种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苏联医生诊断书上"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年轻生命承受的沉重负担。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这段路程,成为任弼时生命中最后的平静时光——抵达北平后,他终于获准彻底休息。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最令人揪心的。1948年春进驻西柏坡时,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苏联派遣的医疗组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认,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领导者,正被多种老年性疾病困扰。即便如此,任弼时仍坚持要求工作,直到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强行要求他休养。这种近乎自虐的工作状态,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极度责任感。1949年4月12日,任弼时强撑病体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为青年团一大...
2025 - 07 - 28
来源:视频号朱东润:书读到字缝里去那才叫真本事
2025 - 07 - 15
来源:视频号 2025年7月11日
2025 - 07 - 11
来源:神州语录 2025年7月9日 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大陆女演员,表演艺术家。她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和开创电视广告模特时代,并首任省级影协主席的华人艺人。本文摘自《潘虹日记》,其背景是,1968年4月19日,那个失去人性的岁月里,潘虹爸爸的一个耳朵被别人撕下来一大半,羞辱之中,吃药自杀。第二天,潘虹妈妈去龙华火葬场想看潘虹爸爸最后一眼。可火葬场的人不让她进,并要她划清界线。潘虹妈妈只好委派10岁的女儿潘虹去处理。这里记述的是当时的情况,泣血的文字,让人泪奔。父亲节读这样的文字,泪不能禁,那个疯狂而没有人性的年代,再也不能来了。以下为日记全文。敬请欣赏。【潘虹日记】(1994年)4月21日  星期四26年了,每到这一天,我总觉得冷。这来自心底来自骨髓的寒意,是26年前,我第一次迎面遇见死亡时,他留给我的。前天,是父亲的忌日。可真正让我感知到死亡的,是26...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