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崔健与被扭曲的旋律

日期: 2016-03-10
浏览次数: 1079

来源:《亚洲周刊》20151220

/列孚

  北京歌手崔健在歌唱节目中辛辣点评香港歌手许志安,但讲话被香港专栏作家陶杰扭曲,声称陆港演艺圈“决裂”,背后其实是香港分离主义的泛政治化情绪,无视陆港两地文化交融之密切,以及崔健对“达明一派”等香港歌手的敬佩。

   这样的文字是否有点吓人——“中港决裂,不但足球,连演艺娱乐也全面宣战”。香港专栏作家陶杰121日在专栏上劈头盖脸地就来了这么一句。不明就里的人看了恐怕眼珠都被吓得要掉出来,以为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娱乐界演艺圈发生了什么重大冲突事件,但其实只是捕风捉影、以偏概全的泛政治化言论。

  事缘上海东方卫视《中国之星》歌唱节目,让出名歌手上台竞技,轮番比试后,末位者被淘汰出局;中国著名摇滚乐歌手崔健、著名歌手刘欢和香港歌手林忆莲是节目评委。1128日那天晚上的竞技中,香港的许志安唱了张学友多年前的名歌《怎么舍得你》。像每个歌手唱毕后评委们便在现场进行点评那样,崔健对许志安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然而,因为电视播出是经过剪辑关系,崔健对许志安演出的《怎么舍得你》似乎颇不以为然,也对他选择这首“老歌”感到失望,甚至指香港人“老是浸淫在二三十年前的文化,说明香港的可悲。香港近二十年,完全没有诞生和输出过任何优秀文化”。不过,同时进行视频播出的优酷(Youku)则播出了全过程,如果陶杰有那么一点负责任的态度,当他愿意听到或看到崔健与林忆莲就许志安演唱该歌进行的对话完整过程,至少就不会那样“劈头盖脸”说什么宣战了。例如崔健提到:“为什么没有更年轻一点的香港人,来登到大陆舞台上,去表现他们自己的声音?让我们大陆人也多了解一些香港人好不好?不要再看到一些乱七八糟的新闻,让我们去错误地认为,香港人是这么看大陆人。”未见陶杰对此提及只字。

  问题是没想到陶杰如果只是从网上看到这些被剪裁了的报道,那他也从属于“标题党”的一员。网络世界碎片式快餐化的传播已给社会带来好些不必要的争议或误解,怎料就是有人自己跌落这样的陷阱并凭此将事情夸张至“宣战”。

  陶杰也许不知道当旺角球场世界杯外围小组赛香港主场对阵中国队后才四天,广州恒大夺得亚冠杯时,广州球迷唱的是Beyond的《光辉岁月》,而主办方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播出同样的是Beyond的歌——《海阔天空》?这岂是所谓“中港破裂”?广州球迷唱着Beyond的歌在向香港“宣战”?大概这只属陶杰的一厢情愿吧!

  香港从来就不是孤悬海外的孤岛,不可能有无根的文化。无论地理上、历史上和文化上香港都属珠三角,只是因为曾经作为殖民地而在行政上与珠三角暂别而已。曾任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的香港学者程美宝就曾经这样说过一个故事:某年,中文大学师妹到穗探访她,她请她们饮茶,当餐桌上端来叉烧包时,师妹大异:“怎么广州也有叉烧包?”程美宝笑说:“你们不知道叉烧包也是从广州‘偷渡’到香港的吗?”其实,何止是当年中上环一带酒楼以“羊城美点”作招徕,即使是当年香港非主流的上海式豆浆油条粢饭早餐,至今仍是一些上了年纪港人的集体回忆。上海比广州离香港可远多了!

  我当年在邵氏公司供职时,邵氏为东华三院筹款义演京剧,唱主角的就是京剧大票友、已故著名沪商赵从衍老先生。“曾见过有人用‘精神鸦片’形容粤剧,自然,对于瘾君子来说,京粤剧、北印度古典音乐、张爱玲的小说、《红楼梦》、Glenn Gould弹的巴赫都属于这种‘药物级’的艺术。如果要从香港的流行文化中选取一样列入这张清单,达明的《石头记》是不二之选。如果一定要为《石头记》找缺点,只能说:它太短了。”中国大陆更有评论认为:香港乐坛达明一派《石头记》“以一百四十四个字浓缩了一百二十回的旷世巨著《红楼梦》,单以文字而言,当属二十年来中文歌词的极品”。

  去年之春香港发生了什么事?从尖沙嘴到旺角都出现所谓“反水货”、“蝗虫”、“保卫上水”等,甚至有人举起港英旗向来自大陆的游客示威……这些人当然不曾去想,恰恰是中国大陆有人对香港流行音乐作出如此高的评价。《石头记》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它是曹雪芹思想余晖的伸延。何况,崔健与达明一派在这两三年就有过交集,崔健透过影碟看达明一派2012年红磡体育馆演唱会,赞不绝口;而达明一派在那场演唱会中,率领一群青少年以崔健的一块红布蒙住双眼的经典造型,来翻唱平克·弗洛伊德的《Another Brick On The Wall》。几个月后,崔健在深圳演唱会上向达明一派隔河致意。这是为什么引用那么多篇幅引述中国大陆对《石头记》给予极高评价的说明。陶杰更不知道,何韵诗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音乐会现场和崔健联机对话;崔健还与曹诚渊、杜可风进行过合作……崔健还有好多与香港演艺娱乐界密切互动。

  分离主义为“决裂”亢奋

  既然从叉烧包到曹雪芹说明我们香港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的时候,不管什么范畴的香港文化都与中国大陆脱离不了关系,犹似省港之间剪不断的脐带。陆港关系正处微妙时期,陶杰为“中港决裂”亢奋不已般力竭声嘶大叫“宣战”,像是瞎了眼那样将“大中华式傲慢”硬套在崔健头上时,陶杰便显得滑稽了。

  香港少数嘘中国国歌的极端青年高举“Hong Kong is not China”这样的字样并不准确。犹如香港理工大学有学生在该校民主墙上所贴大字报那样:“Hong Kong is not China这句话很奇怪,而且我觉得它是对的,因为城市不能与国家相提并论,所以应该是HK belongs to China。”甚至有香港理工大学内地生调侃地贴出“Beijing is not China”回应“Hong Kong is not China”。

  如果连达明一派、何韵诗也乐意与有着某些“中国符号”乃至“大中华式傲慢”的崔健惺惺相惜时,谁有资格代表香港宣称“中港决裂……连演艺娱乐也全面宣战”?而且还“全面”?如此只会迎合某些极少数“去中国化”甚而谋求“港独”的极端激进者的偏激化情绪而已。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7 - 2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8日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五大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却只能坐在吉普车里随行。这位年仅45岁的革命家,此刻正被多种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苏联医生诊断书上"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年轻生命承受的沉重负担。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这段路程,成为任弼时生命中最后的平静时光——抵达北平后,他终于获准彻底休息。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最令人揪心的。1948年春进驻西柏坡时,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苏联派遣的医疗组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认,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领导者,正被多种老年性疾病困扰。即便如此,任弼时仍坚持要求工作,直到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强行要求他休养。这种近乎自虐的工作状态,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极度责任感。1949年4月12日,任弼时强撑病体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为青年团一大...
2025 - 07 - 28
来源:视频号朱东润:书读到字缝里去那才叫真本事
2025 - 07 - 15
来源:视频号 2025年7月11日
2025 - 07 - 11
来源:神州语录 2025年7月9日 潘虹:1954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大陆女演员,表演艺术家。她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和开创电视广告模特时代,并首任省级影协主席的华人艺人。本文摘自《潘虹日记》,其背景是,1968年4月19日,那个失去人性的岁月里,潘虹爸爸的一个耳朵被别人撕下来一大半,羞辱之中,吃药自杀。第二天,潘虹妈妈去龙华火葬场想看潘虹爸爸最后一眼。可火葬场的人不让她进,并要她划清界线。潘虹妈妈只好委派10岁的女儿潘虹去处理。这里记述的是当时的情况,泣血的文字,让人泪奔。父亲节读这样的文字,泪不能禁,那个疯狂而没有人性的年代,再也不能来了。以下为日记全文。敬请欣赏。【潘虹日记】(1994年)4月21日  星期四26年了,每到这一天,我总觉得冷。这来自心底来自骨髓的寒意,是26年前,我第一次迎面遇见死亡时,他留给我的。前天,是父亲的忌日。可真正让我感知到死亡的,是26...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