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毛远新谈毛泽东对周恩来看法

日期: 2023-08-25
浏览次数: 6

来源:二十八画生门下牛马走 2023年8月23日 

毛远新谈毛泽东对周恩来看法

(这是一份谈话记录,感谢阎长贵先生提供。2013年6月7日)

在谈到毛泽东对周恩来的看法时,毛远新说,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时候,主席从来不跟我谈中央的事。后来工作了,特别是到辽宁省委担任领导工作以后,我见主席已经不是单纯的子见父辈那样,而是下级党委书记向上级书记汇报工作。这样他就要跟我讲一些这方面的事,主席也跟我讲到总理。主席确实批评过总理。我知道的事情是后来。主席最早跟我讲总理的问题是1971年林彪事件以后,中央开批林整风汇报会,总理在会上有个发言,总理讲前六次路线斗争,从陈独秀到张国焘,到解放以前。我参加了会,总理的发言,我都作了全部的记录。后来,我去看主席,讲到批林彪,讲到总理的发言。主席说是我要他去讲的。他说,我们现在很多中央委员、高级干部对这段历史都不熟悉。但是在这里边总理讲话就有自我批评。讲两次王明路线他都犯了错误。

毛远新说,主席认为建国以后总理的功劳大,这是主席的原话。讲到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席说现在都把责任推到李德身上我就不赞成。王明路线造成整个苏区丢失这个责任,政治路线责任应该由博洛来负,就是博古、洛甫,也就是秦邦宪和张闻天。军事失败主要责任要周恩来负责。这是主席的原话。因为当时军事负责主要是周恩来。

主席说,红军被迫撤离,说是北上抗日,对外宣传这么讲,实质上是逃命。不走就要被国民党吃掉了。军事上的责任第一位是周恩来,这个他是明确的。主席说,李德是一个外国人,跑到我们的江西山沟里帮红军打仗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还是个顾问,顾问,顾问,顾而问之,可问可不问。他的话可听可不听,为什么都听他的?李德出的馊主意,军事上拍板还是周恩来,命令是他下的,他是军委的最高负责人。

主席说,全怪总理也不合适。总理这个人是很守纪律的,莫斯科下来的命令他是要坚决执行的,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说,宁可犯政治错误也不犯组织错误!就是说哪怕我政治上错了,但我组织上没错,上边的命令我是坚决执行的。总理组织纪律性很强,当时给中央苏区造成的损失,实际是莫斯科斯大林的瞎指挥。但是在这里执行政治路线的是博洛,军事上是总理,责任都推到李德头上有点冤枉。但是,主席又说了,都要总理负责也不对,为什么呢?他是守纪律的,他要听莫斯科的。再一个就是湘江战役失败以后,总理也反思,而且总理起了很大作用,就是遵义会议,如果总理不转变,遵义会议就很难开。

遵义会议确定了总理、主席、王稼祥三人的新的领导以后,实质上还是总理是一把手。但是做起来,开始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象土城战役等等。后来红军到了鸭溪,主席讲的很清楚,就是贵州的一个地方,总理专门找了我,总理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

主席也说:是不行了。怎么办呢!

总理说,还是你来吧!我不行。

主席自己讲,要我来可以,你得给我全权,就是全部的权力。

总理说,就给你全权!

主席说,那别人不服怎么办?

总理拍了胸脯,我去做彭德怀和林彪的工作,一军 团、三军团是主要的、核心的主力部队。从那次谈话以后,总理确实是让部队服从主席。遵义会上他也做了自我批评,总理他认识到自己确实不行后敢于检讨,敢于自我批评,敢于请主席出来。

主席还讲,到了王明从莫斯科回来,回到延安。我还到机场去欢迎,他是莫斯科派来的钦差大臣,左右两边,一边是陈云,一边是康生,哼哈二将,厉害啊!王明带着这两个人从莫斯科回来了,传达的是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主席说,我就不大赞成这一点。主席说,我在机场欢迎的时候,他(总理)(不是他,是我,指主席自己——毛远新)就讲了话,说热烈欢迎王明同志回来,给我们山沟沟里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因为那时侯王明讲,山沟里不能有马克思主义。

主席说他(指王明)的话一说出来,中央大多数又跟着跑了,包括总理。主席又很孤立,在政治局里没几个人,都觉得那是代表共产国际,共产党只不过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主席说,我找总理谈过,说你看看中国历史,历来结盟都是谁有实力谁说了算,现在我们跟蒋介石结盟,蒋介石的实力比我们大的多,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就是一切听蒋介石的,将来我们的脑袋都得搬家。总理没有听进去,所以他回到武汉,后来到重庆,他主持的长江局,在新华日报发表的文章,对主席的文章只发前一段, 共产党独立自主的这一部分不发表。

主席说,在这种状况下,还是反面教员的作用比我大的多,蒋介石闹摩擦了,最后发生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以后,总理和那些人才彻底明白了,一切服从不行啊!皖南事变以后,总理转过来了。解放战争期间总理都是出了力的。总理最大的功劳是解放以后,整个国民经济、国家的管理体制是总理一手建起来的。建国以后,大的方针定下以后,具体怎么做,全是总理的事,主席根本不管。但是主席知道总理不是挂帅的人,只能当家,不能做主。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05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2日于炳然,原名于斌,1903年生,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17年7月,16岁的于炳然考入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在校读书期间,被推选为学联主席,先后领导了反对军阀吴俊陞和贪官耿之光的两次学潮。1923年,于炳然中学毕业后,被选送日本留学,恰逢东京大地震,在生死线上挣扎15天后,脱险归国。1924年9月,他又考入国立北平法政大学。“五卅惨案”发生后,北京各大学为声援上海学生的斗争,举行示威游行。于炳然是这次游行的组织者之一。1928年冬,日本侵略者要在东三省强修铁路,北平各大学东北籍学生,联合起来组织“东北旅平学生路权保持后援会”,掀起声势浩大的护路运动,于炳然是总指挥、请愿总代表。1930年夏,于炳然大学毕业。不久,黑龙江省招考公费留欧学生,于炳然在考试中一举夺魁,于1931年4月动身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研究国际问题。九一八事变后,他苦苦...
2025 - 07 - 2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7月28日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五大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却只能坐在吉普车里随行。这位年仅45岁的革命家,此刻正被多种疾病折磨得形销骨立。苏联医生诊断书上"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的字样,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年轻生命承受的沉重负担。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这段路程,成为任弼时生命中最后的平静时光——抵达北平后,他终于获准彻底休息。在中央领导集体中,任弼时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最令人揪心的。1948年春进驻西柏坡时,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苏联派遣的医疗组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认,这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领导者,正被多种老年性疾病困扰。即便如此,任弼时仍坚持要求工作,直到毛泽东以中央名义强行要求他休养。这种近乎自虐的工作状态,源于他内心深处对革命事业的极度责任感。1949年4月12日,任弼时强撑病体在北平西郊玉泉山为青年团一大...
2025 - 07 - 28
来源:古道地图 2025年07月21日 1927年8月1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19号(特字第97号)记录(摘录):听取:3——关于中国问题(见政治局1927年7月21日会议第118号记录,决定:5(报告人:温施利赫特、加拉罕同志)。 决定:3——(1)认为有必要满足乌拉尔斯基同志打算装备大约一个军的请求。为此目的拨给15000支步枪、1000万发子弹(算在库伦储备物资帐上)、30挺机关枪和4门山炮,带2000发炮弹,总金额110万卢布。 (2)只有取得上级机关特别允许后才能开始将货物运往海参崴。 (3)米高扬同志要紧急弄清楚在汕头设立商务代表处或另外一种经济机构的可能性。 (4)将41名中共党员暂时留在库伦。 (5)关于向中国派遣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人员的问题和关于伯纳1927年8月9日的电报问题,等布哈林同志回来后再议。...
2025 - 07 - 28
来源:视频号朱东润:书读到字缝里去那才叫真本事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