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跨越三个朝代的大师:黄宾虹

日期: 2012-02-13
浏览次数: 661

作者:益行 

  黄宾虹1865清同治乙丑年正月初一生于浙江金华城西铁岭头,祖籍安徽歙县潭渡村,1955年3月25日于杭州逝世。谱名懋质又名元吉,后改名质,字朴存,号滨虹,一作朴人,后以号行,别署予向、虹庐、虹叟,五十五岁更号宾虹,署宾虹者尤多。他生在清代,长于民国,于新中国故世,跨越三个朝代。一生在中华民族内扰外患中度过。他屡经事变阅历沧桑。早年为贡生,曾任小官吏,后目睹时艰,弃官反清,耕田辧学,追随变革,加入南社、参与同盟会……是一位热衷革命,忧国忧民的君子! 

  借物写心融会贯通 

  可是,救国无门,惟有在画画中立身处世。中年驰骋百家,溯源唐、宋、元、明、清,潜心学术,其后饱游饫看,上名山、登五岳、入雁荡、游巴蜀。以心接物,借物写心,融会贯通。但国画在世纪风云中新旧交战,同样遭遇着冲击,面临穷途末路。他深刻的民族文化自信,自然美学取向,竭一生之苦坚持追求,他认为:「至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不入歧途,斯可为画室精神,留一曙光也。」他抱拥国粹,学取众长。金石、书画、诗文、鉴赏、教育……样样皆精。却一直被挤在新旧板块的边缘之外。走一条踽凉独行之路,处在难以忍受的生存压力中。正在板凳冷坐时,留法回国的传雷先生闯进了他的困境,传雷从黄宾虹的画中敏锐感觉到中国画的一道曙光。是传雷慧眼将他驶出自我流放的孤岛,把黄宾虹的亮点耀诸于众。他们的忘年之交如一潭清水,无半点功利渣宰,尽管双方见面不多,在频繁书信中进行全方位的中西绘画探讨。这段知遇知音的缘分,幸好黄宾虹在反右之前已驾鹤西逝,否则传雷被打成右派,他亦厄运难逃。文革初传雷夫妇上吊自寻,老先生也必同归于尽。 

  我年轻时不懂黄宾虹的山水画,觉得缺乏中国画固有的一套勾、皴、点、染技法。那时我太幼稚浅见。随着年岁的增长,才恍然明白一些作画的真谛,无论什么画若程序过于僵化,反而成了物我交流、内心感受、视觉印象的障碍。技巧仅是追求目的的手段,老是注意刻板的手段便忘却了目的。因此太多人的作品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毫无情趣。 

  丢弃传统超出传统 

  寒舍收藏有黄宾虹的作品,闲时仔细拜览,体悟他的五笔七墨:「平、圆、留、重、变」;「浓、淡、破、渍、泼、焦、宿」,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涂抹长短不同的线条笔触,其勾勒不仅是轮廓线,还蕴含书法的一波三折,涂法取代传统的皴法,大小浓淡的点簇,含墨落笔驻锋,不粘不呆不拖。近视不类物象,远视景物桀然。如篆籀的笔力,既无丢弃传统,又超出了传统,毫无固执守旧或哗众取宠,果然不同凡响!他师古人、师今人、师造化,破茧而出。我更欣赏他九秩后的杰作,如:《江行图》简笔粗犷,刚劲奔放,墨渍飞扬,流彩漫溢,元气淋漓。墨法之妙在笔法之精,笔贵分明且融洽,墨色厚润虚灵。综合了他丰厚的学养和人格。他生前不迎合世眼,对作品不齿极金钱,他认为雅事不取金帛,择人而与,若豪华显贵之家,自应依润例取资,而文人画友,遂不必斤斤于镏铢可也。在纸醉金迷的当代,值得大家对照。这位跨越三个朝代的大师,承前启后为我们建树了卓荦的里程碑。 

                                  本文出自:《信报》2012年2年4/5日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