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东亚三国志

日期: 2013-03-01
浏览次数: 756

文章转自:2013年3月1日 信报

  前言:日本在1910年强迫韩国签下的《日韩并合条约》。条约“同意”朝鲜半岛并入日本。韩国亡国三十五年后,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才得以复国,时至今日,韩国人对日本亡国只恨仍未释怀。 

  中、日、韩犹如一部现代三国志,据日本传媒报道朴槿惠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世交,而她对日、华的政策无疑对东亚局势举足轻重。早前《朝鲜日报》报道,朴槿惠2006年5月在首尔新村拉票时遭遇“剃刀袭击”十日之后,其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曾向她致送神户牛肉,以及一封慰问信。 

  安倍晋三曾对日本媒体透露,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父亲(安倍晋太郎)与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关系亲密”。他其时尚未提出所谓“安倍主义”,向南韩打关系牌的动机可谓昭然若揭,其时就是联韩抗华。 

  安倍给朴槿惠的慰问信中写道:“获悉您遭遇袭击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和担心。我希望您早日康复重新开展政治活动。为了表达祝愿早日康复的心情,我托人送来慰问信和礼物,这是日本人的习惯。”他屡次强调与朴槿惠之间的“特殊缘分”,外交界的解读众说纷纭。 

  亡国之痛 

  朴槿惠的回应一直十分谨慎,不外要求日方“正视历史”,但对于朴家与安倍家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保持沉默。她在自传《我是朴槿惠》中说:“父亲时常会提醒我外交的重要性,他的外交哲学是很坚定的。” 

  此书又说到朴正熙对韩日不愉快的过去耿耿于怀:“日据时代把国家让给日本,对我们这辈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恨。我们的年轻子弟们被抓去日本当兵,却只能旁观的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我是朴槿惠》也说到朴正熙对6.25战争犹有余悸,认为悲剧源于南韩国力太弱,故此,“为了要在这块土地去除战争的恐惧,让我们的民族可以兴旺,最重要的就是搞定外交,无论如何都得把国家利益摆在优先”,如果曾经帮助过南韩的友邦国家有难,“我们的确应该要帮助他们,比起我们的牺牲要取得更大的代价。” 

  朴槿惠在福清身旁目染耳濡,乃有此感悟:“外交训练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练成的,就像需要长时间熟成才能酿出陶醉人心的红酒一样,它需要时间和真诚的磨练。”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