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新闻详情

书卷气息日渐浓──谈谈鲁地的书法

日期: 2014-10-10
浏览次数: 1635

转自:《大公报》 十月二日星期四


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图:书法家鲁地

  认识鲁地君有十来个年头了,他给我的印象是为人平和、谦虚真诚。他是从事路桥工程技术的,对书法却很痴迷。记得十多年前,他刚调来合肥工作,常把临习的字送给我看,我都适时地提出一些意见。他总是把我的肯定当成鼓励,兴奋中更增添信心,而针对我指出的不足,都能认真体会,并在学习中不断纠正。

  汲取国学作基础

  鲁地的书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进步,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强化突击得来的,而是长期勤奋学习、积极思考、广泛积累的结果。

  我们说,书法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就是以书写为手段,作用于人的感官与心灵的表现形式,实现美的创作给人以美的感受的过程。实现美的创造,不仅要求书家掌握书写规则、书写技法,还需要具有丰厚的学养。一件书法作品往往反映了书者的性情、禀赋和文化素质,所以有「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以及「书为心画」的论断。据了解,鲁地少时即喜爱书法,初学从汉隶唐楷入手,五体兼习,早在二十前又师从篆刻名家孙痝艄生学习篆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鲁地工作以后,虽然受条件限制,经常驻工地、跑现场,工作再忙他没有丢弃学习书法,经常是帖不离身、印不离手。更难能可贵的是,鲁地重视字外功的修炼,将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人生目标,广泛地学习国学知识。我曾几次乘坐鲁地的车子,发现后排座里放了许多书籍,从说文解字到诗词歌赋。鲁地能在乘车途中挤出时间读书治学,其勤奋精神可见一斑。

  行草隶书功最勤

  鲁地的书法作品五体均有涉及,用功最勤的是行草和隶书,取得成绩最突出的也是行草和隶书。我们谈书法往往绕不开二王。二王作为中国书法的高峰,千百年来学习王字大约有两大分支,即以李北海、赵孟俯、董其昌等为代表的平正一路和以黄庭坚、米芾、王铎、傅山等代表的奇绝一路。鲁地的行草书主要出自二王的奇绝一路,特别对宋代的尚意书风得益最深,在对作品「势」的把握上很好。王羲之崇尚温文尔雅,到王献之的时候就增加了气势,后经怀素、米芾、王铎等人的演绎,逐渐强化,从而展现出很强烈的个性表现力。

  鲁地凭借他的悟性,充分挖掘了这一点。其写小字行云流水,写大字风樯阵马,气势通畅,充满艺术张力。古人云「书以通则至精」,我觉得这是鲁地行草书的过人之处。然而,过分的追求字势容易陷入狂怪、草率的泥潭。时下不少书家,把草率当天趣,我是不赞成的。「诗到老年惟有辣,书如佳酿不宜甜」,学书法就应该深入研习古法,取其古朴雅致,力戒妖媚狂怪。几年前,我和鲁地谈到这个问题,建议他多临帖、少创作,在「法度」与「精微」上多下功夫,现在看来,鲁地做到了,其笔墨更加精炼,质感更强,于细微处见精神,整体书卷气日渐浓厚。

  总体上来说,对于鲁地的书法我还不想作过高的评价,因为他还年轻,我对他充满更高的期待,凭借?他的学识修养和不懈追求,一定会登上新的台阶。我是看好鲁地的!

  编者按:鲁地,本名鲁圣弟,斋号明瓦楼,巢湖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直书画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

  作者张良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8 - 13
时间:1975年6月21日下午5时15分至6时20分地点:中南海参加人:柬方——柬共中央常委英萨利,柬共中央委员、军需军备大臣明山,柬共中央委员杜姆,柬共中央委员、东部地区副书记彭中方——邓小平翻译:谢月娥、齐宗华记录:王海容、唐闻生(毛主席同布特书记热烈握手)布特书记: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欢迎你!布特:谢谢!毛主席:Very welcome(非常欢迎)!布特: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感到非常愉快!(毛主席同英萨利握手)毛主席:(伸出两个手指)第二次见面了!英萨利:祝毛主席长寿!毛主席:(手指柬方人员)Long live you(你们长寿)!(毛主席同明山握手)明山:毛主席是杰出的领袖!(毛主席摆手)(毛主席同杜姆握手)杜姆: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同彭握手。宾主入座)毛主席:我眼睛不行,腿也不行,讲话也不行。不行了,靠你们!布特:我们很愉快地接受。我们很高兴能会见主席。毛主席:...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傅国涌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哪一些人在中国近代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
2025 - 08 - 13
来源:视频号汪篯,北大第一位殉道者,被陈寅恪逐出师门的教授!
2025 - 08 - 06
来源:灵寒青文2025年7月8日一个女人得有多特别,才会让两个男人,一生都忘不了她?一个是她青春年少时的初恋,即便没能走到一起,却在她去世后坚持扫墓十三年,从不间断;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在她离世后终身未娶,孤独度日三十年。而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王世瑛身上的故事。那么,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她的人生又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王世瑛新时代女性1899年,王世瑛出生在福州。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许多家庭或许会为降生的是女儿而愁眉不展,但王家不同。王家是福州有名的书香世家,世代官宦,门第赫赫,家中也自有女儿当自强的教育氛围。她的父亲任职教育部,是地方士绅中颇有声望的人物,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更是寄予厚望。得益于此,王世瑛识字早,性子稳,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尤以作文为长。11岁那年,王世瑛考入福州女子师范。但王世瑛是同学中的“异数”,她一袭旗袍配以及腰长发,举止大方、性情温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却在笔下锋芒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